贝鲁特男子很享受胡须服务

2020-06-04 04:15吕宪
环球时报 2020-06-04
关键词:剃须贝鲁特维拉

本报特约记者 吕宪

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巴拉杰赫街区,有位20出头的青年理发师远近闻名。白衬衫、蓝背带,头戴一顶复古草帽,当他骑着单车穿过街巷,先生们一招手,他就会停下露一手绝活——传统“街头剃须理发”。阿博·塔维拉是贝鲁特名副其实的“招手停”剃须匠,因为坚持传统,走街串巷上门服务,成为代表黎巴嫩剃须文化的“网红”。

年轻帅气的流动剃须匠

去年在贝鲁特,笔者在街头目睹了塔维拉的手艺。每当他骑着单车经过,人们的目光很难离开车后座上那个VIP工具箱:剃须刀、磨刀布、大小剪刀、梳理直发和卷发的梳子、手动及电动理发器等。在他的收纳包中,更是装满了镜子、泡沫刷、小水壶、古龙水、清理掸子……令人目不暇接。虽然工具箱上标着“阿博·塔维拉(意为:高大)”,但他的真名是:穆罕默德·贾莱德·加哈。塔维拉说,当地剃须师都兼职理发,不过大家都称呼剃须师,因为剃须服务比理发频繁得多。

除主动上街找客户外,也有提前预约塔维拉上门服务的,比如香料商萨伊德。在自家商铺门口坐好,塔维拉先用剪刀梳子修剪他过长的胡须,然后刷上剃须泡沫开始刮,手法十分优雅利落。刮完后,塔维拉用湿毛巾盖在萨伊德的下颌,并将刚才抹在手背上的泡沫和胡须清洗干净。为了防止皮肤刺激、修复微创,他最后再用矾石涂过萨伊德的面颊。

萨伊德说,塔维拉不光手艺好、随叫随到,而且热情朝气,颜值高,大家非常感激他骑车上门服务,“如今街头剃须匠越来越少,这勾起了大伙曾经的美好记忆。”塔维拉小时候住在一家理发店旁边,从小耳濡目染,后来干脆辍学,专门去学习技艺。如今他在一家咖啡店打工,然后利用半天闲暇经营自己的“流动理发厅”,每天为5到30名顾客进行剃须、理发。塔维拉对笔者表示,为增强流动性,他特意找出家中一辆旧单车,将它刷成黑金混合的颜色,“我以为只有我喜欢怀旧的东西,没想到除了众街坊为我点赞外,还有外国媒体来报道我!”

爱美男子为胡须染色

塔维拉的“流动理发厅”流动性高,灵活性也强。他可以对赶时间或者经济不宽裕的顾客实施快速的“电动剪”或者不用剃须泡沫的“干刮”。对于讲究的人,他则需要观察八字胡和络腮胡的形状、长度,询问顾客是否上油、是否梳理等才可决定如何进行修剪及美化。黎巴嫩男子向来注重外表,喜欢让人打理自己的胡须。贝鲁特中心市区人口不到40万,却有1200多家美发厅,1.3万名从业者。当地男子有多爱美,从当地数量众多的剃须理发店就可窥见一斑。

从海湾国家到地中海地区,贝鲁特有着“中东美发之都”的声誉。“技艺超群的理发师在这儿人才辈出,其中,美发师穆尼尔变魔术般的美发视频每次都会在社交网上引发全球数百万网友的热捧”,贝鲁特ESquare美发美容院经营者艾依德说。在贝鲁特的Phil&Joe剃须店,老板瓦塔本迪安称,现在的趋势是:男人们比以前更爱美,他们特别享受被专业剃须师服务的同时提高自身颜值,除了剃须理发,我们还推出了针对男士的修脚和美甲服务,否则难以赶上潮流。

贝鲁特理发师独创的巧克力酱染发和“扫描”挑染绝活近年风靡欧美,他们技艺高超的名声引来许多外国人慕名前来,仅仅一个普通的吹发服务价格可达22美元!

在街道上鳞次栉比的剃须理发店中,除了尝试“绘画”发型,笔者还看到不少男士在接受除毛面膜和胡须染色服务。胡须经过染色,能让男士面部更加立体,有了动漫人物的既视感,实地目睹效果后,笔者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流动剃须日渐没落

黎巴嫩著名导演哈尼·汤巴曾在其两部电影《刮完胡子之后的贝鲁特》和《贝鲁特的剃须匠》中讲述了贝鲁特剃须匠曾经的辉煌和当下的愁绪。哈达德在老城杰美扎大街干了40多年。他从10岁起自学成才,算得上贝鲁特的一位大师级剃须匠。他从未进学校学手艺,却为前总统、前总理等人剃须、理发。50多年前有不少带着工具去咖啡馆、骑着单车上街吆喝的“流动剃须师”,赚到第一桶金的都开了店。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就连他这样的大师也靠每天接待两三名老顾客艰难维生。他说,传统匠人已无力跟新兴美发厅竞争,就连装修店铺的钱也只能指望中彩票。

哈达德给一位老顾客剃了胡子、理完头发之后,也没忘记按摩头部和捶捶肩膀,但他并不要价,顾客给多少是多少,这在他65年职业生涯中从未改变。哈达德对“网红”塔维拉重操“流动剃须”旧业的行为感到欣慰。不过他更担心,未来要感受黎巴嫩流动剃须文化,或许只能看电影了。▲

猜你喜欢
剃须贝鲁特维拉
雨中哀悼
贝鲁特港口大爆炸
悲伤贝鲁特
志愿者
净在微珠一下夏季爽滑体验
剃须伴侣
母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