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俊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并就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提出重要要求,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推动新时代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科学指南。鄂尔多斯作为内蒙古黄河流经最长、全国黄河流经第二长的地市,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实践中,理应承担更大的责任与担当。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鄂尔多斯深入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鄂尔多斯地处黄河“几字湾”腹地,过境长度728公里,过境水量306亿立方米,在整个黄河流域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地位,这里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影响黄河全域,而且关系西北、华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近年来,鄂尔多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在生态保护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环境污染防治、绿色转型发展、沙化荒漠化防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环境实现了从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大为改善的历史性转变,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提高产业准入门槛,该进的进、该退的坚决退,制定“四个一律不批”制度,出台中心城区产业准入管理清单,被列为全国“三线一单”试点城市、国家首批战略环评示范城市。精准落实国家、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6.65%,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对63.5%的煤电机组实施了超低排放改造,剩余煤电机组全部达标排放,建成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企业14家,国家级绿色园区2个、绿色工厂6户。深入实施一批重大生态项目,全市植被覆盖度稳定在7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27%。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累计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程2000余项,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7%。实施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治理等控源截污工程,建成19个工业污水处理厂、12个重点城镇污水处理厂和28处农村牧区污水处理设施,涉水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全部建成“阳光排污口”,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6.2%,工业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城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国家考核的7个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85.7%。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建成10个国家级、17个自治区级绿色矿山,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水沙治理取得重要进展。持续加强黄河十大孔兑综合治理,推进拦沙换水、水权转让试点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逐步减少入黄泥沙量,有效确保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以堤防、险工、控导、蓄滞洪区为主体的防洪工程体系,建成3级以上堤防454公里、蓄滞洪区3个、水库78座,治理完成重要支流5个、中小河流15个。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深入推进,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建成1600余座淤地坝,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8.7%,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50%以上。沙化荒漠化防治成效显著,林沙、光伏能源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七星湖、响沙湾等生态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全市林沙产业年产值达到45亿元,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超过1/3,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70%,入黄泥沙量由过去每年1亿多吨减少到5000万吨左右。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杭锦旗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功承办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及历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
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全面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不断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2018年全市用水总量15.61亿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30.99立方米,比“十二五”末下降16.49%。农业、工业、城镇等各领域、各行业节水全面推进,实施了西北节水增效、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水权转让、水价改革试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60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87%。工业项目节水水平稳步提高,2018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1.14立方米,比“十二五”末下降4.43%。全面推广利用再生水、矿井疏干水补充生态和工业用水,2018年全市煤矿疏干水收集量1.04亿立方米、回用量0.84亿立方米,中水产生量0.93亿立方米、回用量0.75亿立方米,共配置320个工业项目、配置水量1.34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部分区域园林绿化、生态补水需求。供水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建成黄河供水工程10处,实现供水能力4.85亿立方米/年。积极争取黄河水指标,实施水权转让取得水指标2.89亿立方米、水沙置换取得水指标0.28亿立方米,保障了105个工业项目落地建设。
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正确把握和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推进发展理念、路径、目标全方位转变,真正实现了美丽与发展共赢。现代能源经济不断做大做强,2018年,全市销售煤炭6.64亿吨,约占全国的18%、全区的71%。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构筑了煤制油、煤制气、煤制醇醚、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新材料及下游精细化工等多条产业链,煤化工产能达1639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转换效率达到68.7%。2018年全市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244亿立方米。电力总装机达2308万千瓦、占全区总装机的19%。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发展壮大,形成汽车整车产能37万辆、发动机45万台、变速箱60万台、风机400兆瓦、煤机配件75万件、液晶玻璃基板80万片、云计算服务器装机能力30万台、氧化铝产能120万吨、石墨烯粉体1000吨,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2万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了“天骄圣地、大漠风光、民族风情、休闲避暑”四大主题文化旅游产品,培育了国际那达慕大会等文化旅游活动品牌。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牧业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145家、6000家和1210户,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嘎查村占比57.5%,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行政嘎查村占比86%,普及卫生厕所的农牧户达到5.7万户。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4.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4.4%、41.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3.9平方米。现代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公路总里程超过2.4万公里,铁路通车里程2489公里,鄂尔多斯国际机场运营航线50条。
我市在产业转型升级、现代能源经济发展、生态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产业发展中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互促共赢。但是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短板,生态环境质量还有提升空间,产业“四多四少”状况还没有得到彻底扭转,简单的挖煤卖煤模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多种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还没有显著提高,推动绿色转型任重道远。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在库布其沙漠最高的沙坡上放眼望去,四周郁郁葱葱,各种乔木灌木类植物生机勃勃,昔日裸露的沙漠,如今披上了绿色的“外衣”。这是坚持不懈、奋发有为的鄂尔多斯人创造出的绿色奇迹,他们把“死亡之海”打造成了“经济绿洲”。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高水平保护,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真正走出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守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作出鄂尔多斯应有的贡献。
黄河大峡谷旅游区位于蒙晋陕黄河大峡谷准格尔段,北起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城坡,南至龙口镇小占,水域长达80多公里,是黄河流域上最具特色的峡谷地貌,是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
全方位加强规划引领,着力构建保护与发展新格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抓紧开展顶层设计”的重要要求,坚持科学规划、统筹谋划、先谋后动,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规范作用,高起点、高水平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战略考量。紧紧围绕中央的战略构想和自治区的规划部署,结合地区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因素,在整个黄河流域范围内深入研究、科学论证,加快编制全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深度谋划融入黄河流域发展,努力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二是强化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按照生态保护治理从源头抓起的工作思路,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充分利用再生水替换地下水、黄河水,把水文章做好、做到极致。三是优化空间布局。精准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编制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抓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明确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空间管控单元,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坚持大保护、大治理、小开发,深入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牧业向生产条件较好的沿河地区集中,实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高水平推进生态建设,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先行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重要要求,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着力增加生态资产、减少环境负债,不断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鄂尔多斯防线。一是在“保护”上下功夫。更加注重涵养水源、科学种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扎实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大对森林、草原、湿地、河流等多种自然形态构成的综合性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打造沿黄生态廊道。全面推进土地荒漠化沙化防治,总结推广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和毛乌素沙地治理经验,大力发展林沙产业,积极推广光伏治沙,建设沙漠锁边防护林体系。二是在“治污”上出重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细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计划,紧盯重点领域、集中优势兵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尽快摸清有无黄河排污口、治理未达标企业及河道破坏等问题,并加大取缔整治力度。深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推广沙漠荒漠、采煤沉陷区和露天煤矿复垦区发展风光互补产业和生态农牧业模式,建成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统筹实施入河排污口取缔、污染源控制、不达标水体专项整治,加快消除劣Ⅴ类水体。加强土壤污染管控修复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三是在“制度”上做文章。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大气、水、土壤、草原保护等方面立法,加快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生态监管平台,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考核评价制度,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制度化、常态化,实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建立健全区域利益补偿机制和纵向生态补偿机制,用制度红线守住绿色底线。
高效化利用水资源,着力构筑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样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要求,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平衡好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一是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推广工业水循环利用,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实施水效领跑者制度,加强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力度,尽快推动高耗水行业达到先进定额标准。严格落实地下水“五控”制度,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加强水源地特别是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逐步实现采补平衡。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二是增强水资源供给保障。深入实施黄河水权转换,争取跨区域水权转让指标。有序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重点引调水工程建设,实施好防洪及拦沙固河工程,完善岸线管控体系,加快城乡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和水源地保护,增强城乡供水保障和应急能力。继续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升管理水平。三是拓宽水资源利用渠道。将中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和中水回收再利用项目,全面推广利用再生水、矿井疏干水作为生态补水、绿化用水和工业用水,降低地下水和黄河水的使用量。
深层次推进绿色转型,着力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重要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引领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改变产业“四多四少”状况,构建现代绿色产业新体系,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一是做强做优现代能源经济。充分发挥能源资源优势,强化科技创新、价值提升、效率变革,集中在煤基清洁燃料、煤基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以及风光火打捆外送电力等领域重点突破,推进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加快推动能源供给由以煤为主向多能互补发展、能源产品由初级低端向绿色高端延伸、能源技术由低效落后向示范引领转变、能源业态由传统单一向多业融合拓展。二是培育壮大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共进,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健康养老以及“互联网+”新业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枢纽经济、高铁经济、空港经济等新型经济形态,深入实施园区振兴行动,积极参与呼包银榆经济区、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努力实现产业多元、结构升级。三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利用先进技术不断提升煤电、煤化工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氯碱化工、硅铁、焦化、冶金等传统产业和传统企业绿色化改造,推动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提高环保标准,减少排放、降低污染,扩大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试点范围,积极创建绿色制造示范区,促进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高质量保障改善民生。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推动政策落实、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方面问题“清零达标”,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传承、弘扬好我市的河套文化、青铜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黄河故事”鄂尔多斯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