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型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及路径

2020-06-04 02:56田庆锋苗朵朵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军民科技成果效率

田庆锋,苗朵朵,张 硕,张 添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29)

1 研究背景

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党中央已出台多项文件,并下发“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来推动军民融合尤其是科技军民融合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2018年3月召开的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提到,将西安、成都等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作为“试验田”,强化引领带头作用,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全面整体推进、加速发展。高校是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枢纽,也是军民两用技术的重要基础研究主体,从20世纪美国的硅谷到日本的筑波科技城,都是高校军民两用人才发展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产物。当前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参与到军民融合发展中来,尤其是在全面创新改革的推动下,高校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快速发展将教育、科技、经济联系起来,并实现三者的良性循环[1],进一步促进了高校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

为了更加深入地分析高校对科技创新军民融合的作用,并基于数据获取的可靠性,本文对西安市相关高校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调研资料进行了词频统计,并利用ROST CM6.0软件对整理后的文档进行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分析,过滤掉无意义的词汇后,构建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高频词汇网络。从图1中可以发现,科技创新作为高校创新改革的重点,将高校与军民融合发展联系了起来,说明高校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发挥其学科优势,打造技术创新链;同时,还可以看出学校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纽带关系较为紧密,而位于周边的科研、人才、平台、服务、合作等高频词均说明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在于研究经费、技术人才以及科研平台等科技资源的合理统筹与配置。而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如何提高、成果转化路径如何创新,仍是我们需要关注与解决的问题。

图1 西安高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调研资料的社会网络分析

本文界定的“军民融合型高校”是,从事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高等学校。这类高校在航空航天、新材料、太空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军民融合领域内作出了一定贡献,是集军工优势和科技教育于一体的研究型大学,具有融合创新的巨大潜力。军民融合型高校的科技成果产出不仅要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更要能满足国家在国防领域的需求,并由此展开各项科研活动[2]。对这类高校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及实现路径的研究,不仅顺应了新时代下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求,还可以检验高校在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以为其他高校科技创新军民融合提供指导与借鉴。

2 文献综述

在高校不断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时,学术界就其成果转化问题做了不少探讨与研究。就研究范围而言,大多是对高校、科研院所或特定行业、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实证研究[3-6]。就研究内容而言,一类是在创新链上对科技成果进行分阶段研究,如乔元波等[7]利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的创新效率作出了评价,熊曦等[8]拓展了传统的DEA两阶段模型,将科技创新活动分解为科技成果研发阶段和转化阶段;另一类是根据不同研究对象的成果转化效率差异,进一步作出影响因素分析,如Decter等[9]通过对英美两国大学商业技术转移的研究发现,技术转移动机的不同与政府政策、文化差异、人力资源等因素有关,孙德升等[10]利用ISCP范式从制度、结构、行为、绩效等内部因素对高校成果转化的整体绩效进行了分析讨论,罗茜等[11]提出国家政策、区域环境和组织行为是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3个主要因素。就研究方法而言,目前国内外较常使用的是DEA效率评价法,该方法在分析多种投入及产出的情况下具有特殊优势,被较多学者应用在不同领域[12];此外,也有学者在此基础上结合Tobit模型、SFA模型和扎根理论等方法对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深入分析[13]。

纵观现有研究可以发现,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虽然一直备受学者关注,也形成了较多理论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关于军民融合领域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相关研究较少;(2)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现路径研究未能与现实情况结合,研究方法缺乏科学性;(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军民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尚未明确。基于此,本文以军民融合型高校为研究对象,利用DEA方法对高校成果转化效率作出定量分析,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作出定性分析,以摸清我国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厘清科技成果转化的逻辑路径。

3 基于DEA模型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分析

3.1 DEA研究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最初由Charnes等[14]在1978年提出,后广泛运用于衡量和评估决策单元(DMU)的相对效率[15]。DEA方法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的决策环境,其运行原理是确定一组权重使得被评估的DMU相对于其他DMU达到效率最大化,是度量效率的强大工具[16]。近年来DEA方法逐渐被学者们运用到军民融合领域,例如军工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军工企业的生产效率等研究[17],这对于拓宽军民融合产业在实证领域内的研究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基于此,本文运用DEA模型对军民融合型高校作出成果转化效率分析。

3.2 指标选取说明

基于图1可以看出,高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在于研究经费的投入、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平台的共享,以及组成这3类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各要素之间互相配合、互相作用。根据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发现大多数学者都将经费和人员两个指标作为科技投入;除此之外,科研平台作为高校在发展军民融合时的关键优势,促进了一大批国防科技成果的研发与应用,因此本文将各高校省部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和研究中心等作为科研平台投入。对于科技成果产出而言,科技课题数量、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和专利授权数量都是高校科研成果最为直接的学术价值体现,同时这3项内容也经常作为衡量高校整体科研水平和科研团队绩效的指标;技术转让收入和签订合同数则代表了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同样是评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本文最终形成了以科研经费、科技人员、科研平台为投入指标,以科技课题、学术论文、申请专利为第一阶段产出指标,以技术转让收入、签订合同数为第二阶段产出指标的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

图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3.3 样本数据来源

作为我国西部军工资源和教育资源力量雄厚的代表,四川(主要是成都、德阳、绵阳市)和陕西(主要是西安市)两省的高校军民科技人才多而集中,军民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强,有利于本文对军民融合型高校之间和地区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因此,本文将样本的选择定位在四川省和西安市的高校中。对于西安市而言,本文将所有参与到西安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的高校作为军民融合型高校选择对象;对于四川省而言,本文在四川省教育厅发布的国防教育特色高校名单的基础上,将另外几所在军民融合领域作出重大科技成果贡献的高校纳入其中。最终,本研究形成了具有军民融合发展特质和发展潜力的24所高校样本,并就8项指标对样本高校作出具体相关分析。

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国家统计局编印的《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各大高校官方网站、国家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等专利检索网站。考虑到样本数据获取的完整性,本文将对样本高校2013—2017年的具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3.4 实证结果分析

为了较为全面地分析西安市与四川省各军民融合型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本文分别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总体趋势、个体分布和区域对比3个角度对DEA运行结果作出具体分析。

3.4.1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总体趋势分析

基于两阶段DEA模型,对样本高校2013—2017年内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分析与测算,得出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两阶段的总体效率值,如图3所示。整体来看,样本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在2013—2017年变化较缓,并且从2015年开始呈现出上涨趋势;其中,成果产出阶段的综合技术效率(TE)在0.7~0.8范围内上下浮动,低于纯技术效率值(PTE)和规模效率值(SE),成果转化阶段的综合技术效率值降至0.2~0.3之间,同样大大低于纯技术效率值。

图3 2013—2017年样本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总体趋势

由图3可见,高校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效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技术水平的提高,而相较于高校的生产效率,其与最优生产规模之间的较大差距是导致综合技术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从我国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来看,高校科技成果的产出主要集中于学术研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生产规模有限是高校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小批量”生产容易产生技术发展不成熟、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进一步影响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技术进步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对军民融合型高校而言,在既有资源环境的条件下,可将技术创新的重点转移到人才培养和技术合作两方面上,即通过人才激励提高科研积极性,并通过技术协同突破创新链上的关键难点,以此达到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科技成果产出的目的。同时,根据科技成果产出效率与转化效率的较大差距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型高校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实力等方面还有很大不足,并且,相较于高校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创新链始端的市场需求不明确、末端的成果产业化难以落地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3.4.2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个体分布情况

对样本高校科技成果产出效率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测算值排序结果对综合效率值小于0.6的7所高校予以剔除,得到改进前后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分布情况(如图4)。从图4(a)可以发现,在科技成果产出阶段,样本高校主要分布在Ⅰ区域,其纯技术效率与综合技术效率均超出平均值;如图4(b)所示,在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样本高校主要集中于Ⅲ区域,纯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都较为低下;如4(c)所示,通过剔除部分综合效率值低的高校重新计算,可以看出虽然高校的分布情况变化不明显,但效率值均有所提升。

图4 2013—2017年样本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效率分布

为了更为直观地展示出高校科技成果的贡献水平,本文从个体层面对高校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效率做了对比分析。由图5可以发现,样本高校科技成果产出效率普遍较高,其中有8所高校的产出效率值为1,达到了DEA有效,有效率为33.3%;同时,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值相差较大,且普遍水平较低,只有西安石油大学、长安大学和西安工业大学3所高校的效率值达到1。观察效率值在0.5以上的高校可以发现,该类高校均以理工类学科为优势,且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都不包含在内。由此可见,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高校的综合实力之间并无直接的相关关系,同时也说明高校在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未有效地统筹利用科技资源,也未将自身科研实力发挥最大效益。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链来看,高校科研团队对市场需求了解不深入,技术成熟度不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无中介服务机构的有效支撑,均是导致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图5 2013—2017年样本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效率对比

3.4.3 区域效率对比分析

通过对样本高校2013—2017年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均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四川省和西安市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区域差异。从图6可以发现,四川省和西安市的样本高校科技成果产出效率均高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四川省样本高校的科技成果产出效率高于西安市,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则低于西安市。

图6 2013—2017年四川省与西安市样本高校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效率对比

由图6可见,在成果产出阶段,传统的高校科研活动重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不能对所在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起到支撑作用。结合DEA分析结果,西安市军民融合型高校要充分发挥所在地区既有科研优势,将要素资源与高校规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合理分配;调整资源投入和成果产出的比例,发挥高校技术优势,将生产要素进行集约化利用以提高整体规模效率;在技术创新方面多下功夫,提高科研设备的实地和互联网共享率,加快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人才的培养,从而促进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的聚集。在成果转化阶段,将高校科技成果向产业聚集并逐步进入市场,可以大大促进其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18],因此,四川省军民融合型高校在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科技成果创造过程中,应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将发明专利以及科技论文等研究成果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中来,通过校企协同合作模式促进高校科研人员定向发展、高质量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以及技术转移体系不断完善,久而久之就可建立起与企业之间长期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4 基于扎根理论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研究

根据上文对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军民融合型高校普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其成果产出能力、高校综合实力不匹配的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探索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要素与逻辑路径,本文在样本高校中选取案例高校,对其相关资料进行了扎根研究,最终得到“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路径”这一核心范畴。

4.1 研究方法设计

扎根理论方法是从资料中生成理论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与逻辑演绎不同,其研究要与实际情况密切结合,从所获取资料中逐步提炼出标签、概念与范畴,最终形成理论模型[19]。其中,资料收集、资料分析和理论生成需要同时进行并互相配合[20]。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研究由于受国家重大战略及政策制度的影响,在一般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军民两用市场需求、地方经济建设及军队建设需要等因素,因此,本文在西安市及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背景下,结合军民融合发展与科技资源统筹两大关键任务,利用扎根理论对案例高校相关资料进行逐步编码,不仅使研究问题更具聚焦性,而且有利于在复杂背景环境下建立起概念之间的关联,为路径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

案例高校的选取需要遵循典型性与代表性原则,同时具备军民融合特色与优势,基于此,本文选取西北工业大学为案例研究对象。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西北工业大学作为一所以航空航天航海为代表、围绕高技术和高端装备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高校,具有天然的军工科研背景和实力雄厚的军民融合发展基础;(2)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科覆盖了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军民融合重点领域,具有稳固的军民融合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3)西北工业大学成立的军民融合领导小组在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较为完善的军民融合组织机构体系。

除案例选取之外,数据来源对于研究信度和效度同样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网站搜索等多种渠道获取了共20多份文本及录音资料,主要有总结报告、论坛记录、典型案例、访谈记录等(如表1),通过不同渠道获取到多种类型的数据资料,使本文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与完整,进而增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表1 扎根理论分析的原始资料汇总

4.2 资料编码分析

首先,本文通过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初步得到257个标签。其次,对具有相似意义的标签进行归纳总结,共提取出115个概念。再次,对相似概念进行整理归类,最终得到24个初始范畴。如表2所示。

表2 开放式编码形成的概念与范畴

在主轴编码过程中,需要通过聚类分析找出各个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通过对资料再次整合归纳,发现初始范畴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前后顺序关系,由此得到“成果转化基础”“成果转化创新链”“成果转化效益”3个主范畴。在选择性编码过程中,通过对主范畴之间逻辑关系的深入分析,并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最终将核心范畴定义为“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路径”。如表3所示。

表3 主轴编码与选择性编码形成的范畴

4.3 路径模型构建

在利用扎根理论逐步提炼出初始范畴、主范畴与核心范畴之后,本文发现24个初始范畴均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但其影响方式与影响节点却有所不同。其中,国家政策与历史机遇通过外部环境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驱动力量,高校体制机制改革与军民融合特色作为内部环境为其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链的需求端,有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需求信息的牵引指导;在创新链的研发端,有创新平台、关键技术、专项资金、专业人才等科技资源的统筹规划;在创新链的落地端,有技术与成果市场化运作、经验推广复制、产业生态布局以及股权收益分配等问题的协调管理。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高校在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对外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可为地方科技创新与经济转型升级作出重要贡献,为国家重大项目与军队作战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出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路径模型,如图7所示。

图7 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路径模型

4.3.1 科技成果转化基础分析

军民融合型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对高校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要求,以及相关普惠政策对高校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的积极影响。随着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从自我封闭到对外开放的转变,知识产权从投资者所有到科研团队所有,供需市场从个别垄断到竞争性采购,预研项目从军工所属到高校参与,国防专利从保密管理到公开解密 这些转变不仅驱动了高校参与国防建设和军民融合发展,更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有研究表明国家或地方重大政策会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21],而随着军民融合战略受到各方越来越多的重视,地方政府对国家重大决策的响应落实也更加高效。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实践单位,在相关政策资源的支持和配套政策环境的保障下,会大大推进其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

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同样受其内部保障因素的影响,如校内组织领导机构设置的完备性、成果转化工作体系的健全性,以及军民融合思想的统一性。高校内部的军民融合工作领导机构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相辅相成,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的建立需要各组织机构的统筹部署与协作分工,另一方面,组织机构的设置要求各部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权责所属为出发点,通过有效组织与合理分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除此之外,高校国防背景与亦军亦民属性为其军民融合发展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中,重点领域学科发展在为国防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推动了科技成果向军工市场转化,科研人员的强军建国信念与情怀同样激发了成果产出与转化的积极性。

4.3.2 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链分析

在创新链的需求端,突出军事需求牵引,要坚持军事优先、军为首要,以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创新基础支持备战打仗、强军兴军需要。在现代作战体系中,先进的武器装备不仅是打赢胜仗的关键手段,更是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军民两用人才的培养均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军民融合型高校在央地协同、校地协同中担任着重要角色,这要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立足于央地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军工需求,建立学校与军方之间的沟通桥梁。同样,以科技创新和资源统筹为主要的军民两用市场,也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阵地。高校在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上,充分了解技术的前沿领域与应用前景,在将科技成果投入市场的同时改进关键技术,以避免市场化运作风险,因此,通过有效渠道获取并掌握市场信息、服务于市场需求,才能稳步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在创新链的研发端,通过平台、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集成与利用,促使科技成果高质量、高效率产出。随着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越来越明显,校企协同发展渐成趋势,研发平台、示范基地、新型智库等各类创新平台也逐渐建成并投入使用。创新平台凭借其科技资源整合能力与信息技术服务能力的优势,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技术作为高校科研实力的核心力量,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自主创新的主动权,尤其是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高校关于系统方法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在成果转化资金利用方面,项目研究经费不足、资金管理机制不灵活等现状已成为阻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进程的难题[22],因此,通过创新融资模式,联合地方政府与企业设立成果孵化基金,加大对重点专项的资金投入,可保障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的资金供给。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高校对专业人才的基础教育与实践指导决定了其科研能力,科研团队的积极性与工作氛围的活跃性决定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除此之外,仪器设备共享、信息交流服务等举措,同样促进了资源要素的融合。

在创新链的落地端,依托企业实现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如图8、图9所示,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有两种模式:(1)科技成果入股企业模式。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室将创意转化为技术,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将技术进一步转化为产品,最后将科研成果作价入股,并引入社会资本,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从而将产品转化为面向市场的商品。(2)校企协同创新模式。高校负责技术的研发与试验,并将知识产权转让予企业,企业负责产品的生产与运营,并将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给高校科研团队,以此形成长期合作的校企协同模式。通过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运作,高校可进一步开展专利咨询与知识产权管理等技术交易服务,并逐渐搭建起以校企为核心的军民融合重点领域产业生态圈。此外,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要擅于总结经验做法,做好校内外宣传推广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图8 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入股企业模式

图9 军民融合型高校校企协同创新模式

4.3.3 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分析

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益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推进高校教育、服务地方经济与支撑国防建设。首先,军民融合型高校在依托学科优势实现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根据技术研发与产品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根据市场需求与科技前沿不断开发新技术,根据现实需要与科研基础开设新学科,可进一步巩固基础理论研究,拓展实践应用领域;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各方优势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可进一步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促进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其次,高校作为区域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校企、校地协同合作,汇集各方力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共同促进新兴领域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借助地方军工优势与产业布局优势,发挥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效应,进而促进产业链的形成,以此支撑地方经济建设。再次,军民融合型高校由于其军工特色,承载着国防建设使命与责任,在积极协同军工集团做好国家重大项目、军民融合示范项目建设的外协配套工作时,高校不仅为国防建设献出一份力量,更能为科研团队争取到相关课题项目,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校地循环;此外,军民融合战略的根本目标就是打胜仗,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所开发的新技术、研制的新装备以及培养的军民两用人才,可大大提高军队信息化作战效能,加快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步伐。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DEA方法中的投入导向C2R模型,从总体趋势、个体分布与区域对比3个角度出发,对四川省和西安市24所军民融合型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军民科技发展现状,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现路径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论主要为:(1)军民融合型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大大低于产出效率,高校之间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差异较为明显,相较于四川省而言,西安市军民融合型高校更具成果转化优势;(2)在内外部环境的共同驱动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从需求端、研发端到落地端的完整创新链,并从推进高校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支撑国服建设3个方面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效益。

5.2 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对提升我国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政府和市场在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政府应结合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发挥科技军民融合对高校科研工作的引领作用,使科技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更加成熟、政策制度基本完备;同时做好企业和高校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引导和鼓励高校科研团队与优势企业之间开展交流合作,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加速产出及转化,利用科研成果规模化和产业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其次,市场是一切成果转化的主体,而军民品市场的需求是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的源头,在市场需求的牵引下,高校可联合企业整合各区域军民融合产业的科技资源,充分调动高校的科研力量、有效利用企业的市场资源,培育壮大军民融合相关领域的产业集群,补全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和产业能力短板。

(2)从微观的角度来看,高校的科技资源聚集与统筹能力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高校应完善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组织机构建设的灵活性和动态性,通过合理分工加快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步伐。通过搭建高校“民参军”的出口平台,将前沿的军方需求与教师的技术优势对接,简化繁琐的中间环节,节省沟通成本;并建立各类资源的使用及管理机制,合理配置资金、人才、平台等科技资源。其次,鼓励各军民融合型高校之间进行跨校科技资源统筹,促进技术人才流动和高端设备共享,提高军民融合型高校的区域整体科技教育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围绕技术创新这一关键问题,制定先进的人才培养计划,提高科研团队的技术研发水平,形成高效的成果转化创新链;在此基础上,落实校内科研人员激励政策,明确收益分配制度,激发科研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引导社会资本和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到军工科研生产与能力建设中来,使企业和高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一大批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军民科技成果效率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跟踪导练(一)2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