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华明玥
《阿长与〈山海经〉》拓展阅读——
在这样寒风瑟瑟的天气里,还有哪样物事,比一大砂锅热气腾腾的丸子更暖人心?鱼圆、虾丸、牛肉丸、鸡肉丸、荠菜猪肉丸,还有藕圆或萝卜圆,纯白、虾红、灰粉、暗绿,在放满了豆芽、笋片、蘑菇的汤水里煮开,载浮载沉,一掀锅盖,香气让人猛打了三个喷嚏。所有的寒冷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宋嫂做丸子的那份辛苦,非寻常人所能消受。她坚持做鱼圆要用白鱼,而不是青鱼。谁都知道十斤重的青鱼好寻,五斤重的白鱼难觅,而做鱼圆,偏是鱼越大越好。因此,深夜两点,宋嫂就要出发,骑上电动三轮车到远郊的码头进鱼——穿两层棉袄,拿一个手电筒,下面是一双齐膝的高筒胶靴。有时,鱼贩们会为谁家的白鱼更新鲜争吵起来,宋嫂得意地说:“你道我如何分辨?看眼珠?看鱼鳃?这哪能分得出来。”宋嫂的办法是把手电关掉,让周围的人也把手电关掉。手电一关,白鱼的鳞片就在昏朦的夜色中闪闪发光。鱼鳞没有办法说谎,越新鲜的鱼,鱼身的颜色越是发珍珠白,稍微暗淡一点,出水时间就要往前推了。还有一点说起来更玄,宋嫂远远地就开始闻:“最新鲜的鱼,腥是腥,但那腥味很干净,有点发甜。”
鱼买回来,第一缕曙光还远未降临,宋嫂就开始剔鱼骨,打鱼蓉。白鱼就是这点好,没有暗色的鱼肉,剁细后雪白粉嫩。把鱼蓉放在大盆内,加上生姜末、葱汁、料酒、蛋清、老菱粉,加水调和成黏稠状,再加精盐后,开始“收膏”。此时,宋嫂把所有的精气神儿都灌注在两条胳膊上。鱼圆是否久煮不散,以及是否“浮水正圆,筷夹如兜,晾入碟内如扁纽”,全看这一刻的“上劲儿”是否能上圆。
从早到晚,宋嫂都没有真正歇下来过。宋哥说,有些麻烦是她自找的,比如到了下午三四点钟,附近的小学放学之时,宋嫂非要单做一锅灌黄鱼圆,专供那些老人家接了小孙子、小孙女来解馋。在宋嫂的老家泰州,灌黄鱼圆要用蟹黄,成本很高。宋嫂很聪明,用的是罗氏虾的虾黄,反正要做虾丸。原来鼓圆虾头中的那块胭脂红的虾黄浪费不用,可惜了。宋嫂特将家中的两张小方桌抬出,让背着书包的老人家与孙子对坐,小瓷碗,热鱼汤,汤里浮漾着8 枚鱼圆,好像白玉丸里含了一块艳色夕阳。
这也是城里孩子,在功课的压迫下少有的可以品尝天伦之乐的时候吧。在路上,在离开学校还没到家的途中。宋哥说:“我看你不是可惜那点虾黄,你是贪看人家一老一少,坐在那里絮叨——你是想儿子,也想家中二老了。”
宋嫂不语,俄顷,眼圈红了。
鉴赏空间
宋嫂是千千万万个辛苦谋生的普通人中的一个,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小人物。无论怎样忙碌,她都坚守着做人的良知。为了丸子的品质,她宁愿深夜两点到远郊的码头去买白鱼,也不会用好寻的青鱼代替;她有着劳动者的智慧,并因此而格外自豪,得意的话语间表现出的朴实和率真让她的形象变得格外可爱。宋嫂原本也可以不这么辛苦,只有一起在外打拼的宋哥最了解她。原来宋嫂下午的那一锅灌黄鱼圆不是单纯为了赚钱,而是就想看看老小在一起的天伦之乐。此刻,在外打工者内心的情感煎熬纤毫毕现。
读有所思
1.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
2.结合全文,说说宋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