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慕静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妊娠期糖尿病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但妊娠期首次出现糖耐量异常,不仅影响孕妇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胎儿身体变化,导致各种并发症。目标导向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十分显著[1]。现选取我院孕妇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两种护理方式下的效果。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63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OGTT血糖异常,符合妊娠期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年龄均在36岁之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其它严重疾病患者,排除精神障碍患者,排除病历资料不全患者。对照组62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32.46±2.16)岁,住院时间3~7d,平均(5±1)d;观察组63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32.35±2.07)岁,住院时间3~8d,平均(5±1)d,患者基础性信息并无差异,可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患者主要为传统方式控制血糖,根据医嘱测量血糖,血糖大于11.1mmol/L时则报告医生,依据医嘱进行胰岛素注射,血糖测量间隔控制在2~4h。
观察组患者为目标导向血糖控制。首先设立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控制3.3~5.3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4.4~6.7mmol/L,体重为每周增长500g。成立目标导向护理小组,以护理人员为主建立微信群,主要在微信群内进行知识普及。
患者血糖在3.9~~7.8mmol/L之下时可停止胰岛素注射,出现低血糖时采用50%葡萄糖20mL静脉推注;当血糖为7.9~16.6mmol/L时维持原有胰岛素剂量,也可增加1~2U/h;当血糖处于16.7mmol/L之上时将胰岛素在原来基础上增加2U/h持续泵入,同时血糖监测频率控制在每小时3次。
(1)对比患者血糖控制状况,主要分析患者MEAN(24h血糖平均值)、SD(血糖标准差)、GV(血糖波动系数)、GM(血糖波动均值)。(2)对比母婴结局,其中主要为巨大儿、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
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125例患者数据,以x2检验母婴结局资料(%、n),以t检验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资料(),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MEAN、SD、GV等指标显著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分析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表1 分析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组别 例数 MEAN SD GV GM对照组 62 10.16±3.163.97±0.673.40±0.6710.26±1.52观察组 63 8.45±2.672.64±0.541.25±0.46 8.64±1.25 T 3.270 12.229 20.944 6.513 P 0.001 0.000 0.000 0.000
观察组患者羊水过多以及早产等情况显著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表2 对比母婴结局状况(n,%)
有研究发现,我院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达18%,孕期采用合适方式控制对降低血糖十分重要[2]。但严格控制血糖也可能致使孕妇发生低血糖,严重危害胎儿健康,因此需制定合理的控制方式。
和传统护理相比,目标导向护理有完善的循证依据,可精确调控胰岛素用量,真实反映患者血糖变化[3-4]。同时护理人员也需依据每次血糖测量结果进行动态调整、操作较为方便。本次护理中,所有目标和方法的设定均进行大量循证查询,同时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因此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好。本研究观察组患者MEAN、SD、GV等各血糖控制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知患者血糖可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同时波动较为稳定。对比母婴结局时发现,观察组患者羊水过多、早产等情况均较少。因此可知,为患者予以目标导向护理时,可有效减少巨大儿、胎膜早破以及早产等状况,有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予以目标导向护理时可控制患者血糖变化,改善母婴结局,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