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红君,李 杰
(1.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宜兴 214200;2.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 宜兴 214200)
脑卒中属于心脑血管常见病,常见于老年人群中,可使患者出现认知、运动和神经功能障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认知障碍后,将会使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康复受到影响,故采取有效积极的护理措施意义重大。临床研究证实[1],康复护理应用在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不仅有利于改善认知、肢体运动和神经功能,还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本院为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后,效果令人满意,内容汇报如下。
82例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处于恢复期,患者入组时间由2017年10月开始,到2018年10月结束,均分成两组,参照组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1.25±4.19)岁;发病时间9-24d,均值(15.26±3.85)d。实验组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51-78岁,均值(62.33±4.27)岁;发病时间10-23d,均值(15.20±3.44)d。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并发症预防等。
实验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1)心理康复护理干预:与患者密切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结合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制定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将情绪变化、生活及饮食习惯对病情恢复的影响等告知患者,使患者尽快消除不良情绪。每周可进行1-3次心理疏导,每次时间为0.5h。(2)认知康复护理干预:由于疾病会影响到患者的认知功能,特别是恢复期,若未及时采取规范的措施加速认知功能恢复,将有可能使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使今后的生活受到影响。故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时需将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使患者对疾病病情的认知了解程度得以提高;同时,还需反复训练患者用脑,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会活动、康复训练,活动时控制好强度。(3)功能康复护理干预:全面评估患者的言语功能和肢体功能,结合评估的结果,制定出针对性康复计划,鼓励家属积极参与,使患者康复训练的信心得到增强。指导患者开展以体操、广场舞和散步等为主的康复训练,嘱咐患者依照自身体能情况决定活动量,通过合理的康复训练,使肢体活动功能尽快恢复。另外,还可依据患者的言语功能指导进行对话、词组与发音等练习,以加速言语功能、认知功能恢复。
(1)参考CNS(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评估神经功能:评分为0-45分,评分愈低提示神经功能愈佳。
(2)参考MMSE(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评估认知功能,总分为0-30分,评分愈低,认知功能愈理想。
通过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评分均优于参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1 护理前后两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
组别时间 MMSE评分 CN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参照组(n=41) 19.12±3.20 10.28±2.51 22.83±4.19 15.28±3.19实验组(n=41) 19.08±3.17 7.56±2.37 22.90±4.52 12.06±3.24 t 0.0569 5.0452 0.0727 4.5346 P 0.9548 0.0000 0.9422 0.0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临床多发病。当下尚未明确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机制,此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言语智力障碍、半身不遂等症状,还有可能降低患者的认知功能,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3]。因此临床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病情进展,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重返正常的生活。
在本次研究中,参照组接受了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了康复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MMSE评分(7.56±2.37)分、(12.06±3.24)分均低于参照组的(10.28±2.51)分、(15.28±3.19)分,表明实验组采用的护理措施效果更明显,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方面作用积极。康复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采取心理康复护理能及时唤醒患者内心的心理资源,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困难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提高与疾病斗争的信心;采取认知康复护理能帮助患者更快更全面客观地了解自身病情,形成正确的认知;功能康复护理干预能使患者通过开展功能康复训练,延缓疾病进展,加速机体各功能恢复。
总之,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利于促进神经与认知功能恢复,建议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