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览新中国巨变

2020-06-03 17:29东方也辰
共产党员·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化纤穿衣

东方 也辰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人们的穿着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变得绚丽多彩,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到每季都有新衣服,从颜色单调到个性化、多样化的服装定制,从争相购买“洋布”到如今中国制造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服饰的变化代表着老百姓消费水平的升级,也讲述着中国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快速发展、蒸蒸日上的故事。

关于老粗布的回忆

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重要的民生问题摆在新成立的人民政权面前。1950年4月12日,毛泽东主席在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扩大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有三种东西即粮食、棉花、煤油,这是几十年来入口货的大宗,中国的外汇主要买这些东西。只有这三种东西靠自己,经济建设问题才能彻底解决。”解决老百姓的穿衣问题,成为人民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由于当时生产力落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广大乡村还在使用自己纺织的土布。灰黑的粗布衣裤、千层底的粗布鞋,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从头到脚的穿着,包括衣袜鞋帽,都是清一色的老粗布,缝缝补补穿上好几年。城镇情况比农村稍微好一些,“列宁装”是与中山装齐名的流行服装,一时成为政府机关干部的典型服式,也被称为“干部服”。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军、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田桂英,都曾有穿着“列宁装”的照片刊登在报刊上,带动了那个时代的风尚潮流。城镇工人更多的则是穿着蓝、灰色的工装,与之相配的一般是圆顶有前檐的工作帽、胶底布鞋,布鞋多为手工制作。另外,以草绿色帆布为面、橡胶为底的胶鞋,因为配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穿着使用而得名“解放鞋”,成为这一时期城镇民众广为流行的鞋型。

1954年实行计划经济后,由于布票紧缺,几乎每一件衣服都是“传家宝”。即便是在经济困难时期,民众依然依靠自身智慧创造出一样极具时代特色的东西——“假领子”。同时,海魂衫也受到追捧,白色回力鞋或飞跃鞋更是“时髦人士”的标配。

新中国成立初期,甚至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的大街小巷,人们的服装颜色通常是单调的黑、白、灰、蓝,这样的着装样式和色彩给来华的外国人以深刻的印象。

“的确良”带来的新风尚

20世纪70年代,国家认识到,要让老百姓穿得暖、穿得好,就必须引进新的纤维材料。据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锦华同志回忆,有一次,毛泽东主席听工作人员反映说,老百姓喜欢一种叫“的确良”的衣料,市面上却比较难买。毛主席便找周恩来总理商量,从国外引进相关设备,解决群众穿衣难题。1972年,经毛主席圈阅、周总理批准,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天津、辽宁、四川等四省市各引进一套化纤塑料新技术成套设备。这是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批从国外成套引进化工化纤生产装置和技术的国家重点工程。

在国家投资建设的四大化纤基地中,辽阳石化率先投产。1979年1月,辽阳石化纤维厂织出的第一批涤纶短丝,经辽阳纺织厂纺成涤棉细布,宣告国产“的确良”问世。化纤工业的革命,引发了国人在穿衣上的革命。当时,许多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大量涤纶,再用涤纶织“的确良”。据测算,仅辽阳石化每年生产的化纤原料,如果全部织成“的确良”,就相当于430万亩棉田织成的布匹量。“的确良”比棉布更轻薄、更耐洗,同时还能印染出鲜亮的色彩,很快风靡全国。正是这种“不用从地里长出来的布”,帮助中国人逐渐结束了“大改小、旧翻新、补丁打补丁”的穿衣日子。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布匹供应日趋丰富,棉纺织品、化纤制品的种类样式越来越多,逐步满足了百姓对服装面料的各种需求。1983年11月22日,商业部发出通告,宣布从该年12月1日起全国临时免收布票、絮棉票,1984年也不再新印发,通行了30年的布票被废止。1985年,彩色故事片《街上流行红裙子》上映,反映的正是当时女性在穿衣方面观念的变化。电影一经上映,街上顿时出现了许多红色裙子。“的确良”衬衫、“的卡”中山装、“的卡”裤子成为男青年的着装标准,此后随着霹雳舞的兴起,牛仔裤、健美裤、喇叭裤、蝙蝠衫又红极一时,潮流服饰开始快速更迭。

穿衣生活的新潮流

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在追逐时尚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服装面料的舒适度。风行一时的“的确良”因不透气、不吸汗丢失了“一统天下”的地位,逐渐被更高级的面料替代,涤棉、纯棉、牛津纺、丝绸、绒布格等面料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穿着打扮、审美等不断变化,纯棉织品重新成为时髦,当然,其质地、花色以及设计等与曾经软塌易破的棉布有了极大的差别。

进入21世纪,健康与环保也成为流行的消费主题,一些新材质的面料受到人们的青睐,比如有机棉、竹纤维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工、纺织等工业工艺的大发展,我国的服装业空前繁荣,所提供的服装面料也极为丰富。这里的一个物质前提是我国化纤生产的巨大进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2年,中国引进石油化纤技术装备,当年化纤总产量占全部纺织原料的5.5%。到2013年,化纤产量达到4121万吨,占全部纺织原料的比重高达80.4%,成为世界第一化纤生产大国,不仅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穿衣问题,还出口到全世界22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总额的38%。到2018年,中国大陆化纤产量达5011.1万吨,全球化纤产品中有95%的化纤制品中国都能生产。

老百姓对于穿着的追求,从一些数据中也可以反映出其中的变化。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为1808元,比1956年增长53.6倍。生活富裕起来的人们,对衣着的需求从“穿暖”转为“穿美”“穿舒适”,除了讲究面料质地之外,还注重时尚流行的元素,甚至增加了个性化、多样化的服装定制。在世界时装大舞台上,中国的元素、中国的设计,更加绚丽多姿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中国的服装因价廉物美,不仅满足并丰富着国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更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新中国成立时,我们是在经济文化落后、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当时的“一穷二白”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毛泽东同志曾概括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加上連年战争以及洪水、干旱、瘟疫等灾害,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处在极端贫困、朝不保夕的状态。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发生了质的飞跃,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4亿人口已经在由温饱向小康稳步升级,百姓的钱袋子不再只为生计买单,而是有了更多的余力顾及其他,穿衣不再只为避寒,吃饭也非但求果腹。这些体现在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上的变迁,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猜你喜欢
化纤穿衣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国家明确加快生物基化纤发展,盛虹已超前布局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中国化纤领域的奠基人——郁铭芳
化纤衣服脱下时为什么会蹦火花
自在才是我的穿衣态度
穿衣取经
小个子的穿衣之道
有范穿衣也是性价比王
自在才是我的穿衣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