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思考

2020-06-03 17:53王力
银行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价值链重构产业链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高度全球化的产业链体系显得如此脆弱。以汽车产业为例,当武汉“封城”两周后,因青岛一家零部件供应商春节后不能按时复工,就造成隔海相望的韩国现代汽车工厂大面积停产。面对肆虐的疫情,某些不负责任的国家政客开始叫嚣,要求本国跨国企业“撤离中国”,政府支付包括厂房、设备、知识产权、基建、装修等100%的搬家费。话音尚未落地,疫情的“震中”迅速从中国转向欧洲和美国,当他们还没醒过“神”来,就出现“口罩告急”“呼吸机告急”“药品告急”……疫情来势之凶猛,使政客们还没来得及思考如何关闭中国工厂,他们本国的工厂也关闭了。这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瘟疫大流行,使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空前的危机。

面对新冠疫情,处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游,主导全球核心价值链的欧美企业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从供应链视角看,超过全球50%的航空航天设备、光学医疗以及机械设备等出口,超过全球40%的电气设备、车辆以及塑料制品等出口,均是由美、德、中、日、韩等供应链上中游国家贡献的。从需求链视角看,超过全球65%的终端需求是由价值链上游国家贡献的。当全球产业链上游产业受到疫情冲击,产业链中游和下游产业也难以独善其身。目前,疫情对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实际影响尚难以定论。但参与全球化产业分工的企业家们不得不思考,疫情之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将会何去何从?本企业将如何在变化调整中求得生存?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

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加入WTO的20年来,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战略机遇,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在成为世界最大工业经济体的同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也快速上升。目前,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截至2019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市场份额达到30%以上,占全球出口贸易份额13%以上,占全球进口贸易份额超过10%,中国已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或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但也要看到,中国大部分制造业和几乎所有服务业都是以本土市场为主,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程度还比较低。

比较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最直观的数据是中国在全球商品流通体系中的市场份额。2018年,在世界按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的20大港口中,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占据“半壁江山”,其他国家或地区上榜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也与中国进出口贸易活动相关。这充分说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比较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通常由贸易进出口增加值相关量化指标来反映,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贸易增加值数据库(TIVA)资料,在反映参与全球价值链长度方面,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显著高于其他国家。与之相对应,在反映参与全球价值链深度方面(出口国内增加值比重),中国的本土企业处于相对依附状态,仍然被动处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的低附加值环节。

那么,我国应如何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重构呢?

第一,坚定融入全球化进程,提升产业对外开放水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本质是生产要素的全球化流动和布局,新科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更加快了这一趋势的演化进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一般有成百上千家企业参与其中,形成了全球性生产和供应网络,如果没有治理完善的商业规则和营商环境,其产业组织的全球化布局和正常运营将难以实现。为此,我国应坚定不移地融入全球化进程,把握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历史机遇,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合作,让更多的产业部门和企业加入全球市场体系。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西方国家加强了对他们国内产业的保护,甚至不惜以对高技术产品和服务“断供”来遏制其他国家的发展。为此,我国要把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化趋势,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营造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通过设立自贸试验区,建设自由贸易港等对标国际高标准产业开放规则。要推进全球产业治理改善,搭建国际产业合作平台,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政策协调,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实现共建、共赢、共享。

第二,抓住全球产业重构机遇,加快完善国内,产业链“短板”。重视全球产业链开放并不等于要弱化国内产业链构建。相反,加强国内产业链的构建对于提升全球产业链的掌控能力至关重要。面对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再工业化”和“与中国产业链脱钩”等违背规律的种种做法,我们必须要高度警惕和积极应对。此次新冠疫情可能会加快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中国企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不仅可以填补西方企业撤离留下的产业链空间,还可以借机向全球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跃升。

在参与全球产业链体系重构中,虽然我国企业国际分工的参与度不断提升,但多数科技类行业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下游,对海外上游行业进口依赖度达40%,尤其是高新技术类产品依赖度更高,这种现状可能会威胁我国产业安全。因此,加快补齐国内产业链短板迫在眉睫。要加大对重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相关基础设施投入。要鼓励本土龙头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收购兼并等形式,获取参与全球产业链所必需的知识产权、要素市场资源和国际品牌渠道。要提高核心技术的本土化率,提升本土产业链配套能力,改善本土供应链的保障能力。

第三,培育“链上”本土核心企业,提升“中国智造”话语权。产业竞争的实质是本土企业是否拥有在该产业全球竞争中稳定的供应链,面对新冠疫情,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能否抢占“链上”制高点是化“危”为“机”的关键。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稳定的地区,在各国都忙着抗疫和恢复生产时,全球产业链中心正向中国市场转移。为此,要依托我国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市场优势,积极培育全球产业链的本土核心企业,加快提升“中国智造”的话语权。

培育“链上”本土核心企业,要研究全球产业分工新趋势,推动加工与贸易、贸易与投资、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国内环节与国际环节、实体流程与数字化流程的融合与联动,努力实现由链条“参与者”向链条“运营者”的转变,加快形成一批掌握全球产业链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一批对全球供应链具有控制力的核心企业,一批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的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实力企业。

第四,顺应全球技术变革大势,引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我国制造业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制造产业和对外贸易规模居全球之首,个别行业和产品已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位置。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分工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美国仍然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日欧是全球高端制造业代表,我国仍处于从低中端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之中。

引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要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对塑造全球產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决定性作用。要把握全球技术变革的战略方向,以技术创新带动本土产业和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实现新突破。国家层面应当加大对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的研发支持力度,地方政府应当围绕构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目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导“上链”企业与科研机构深化合作,突破全球产业链“卡脖子技术”和关键中间产品“壁垒”,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五,努力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分享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成果。全球价值链的价值重构体现在价值结构的变化,其中数字价值比例快速上升。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的经验证明,努力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要具有全球供应链理念和思维,超前做好产业链综合布局、广泛应用数字技术的企业,才有机会成为全球供应链上的“核心链主”。在此基础上,构筑“以我为主、掌控全球”的价值链生态圈,分享国际产业分工合作的丰硕成果。

面对当前新冠疫情,要坚持开放合作与自主发展相促进,要推动我国产业融入全球化生产网络,加快本土产业链、供应链的培育发展。要坚持本土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深度融合,要依托我国雄厚的产业基础,积极推动本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要坚持推进供给侧改革与挖掘内需市场同步发力,改善低附加值环节部门治理结构,提升参与价值链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创造价值链提升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提升本土核心企业的价值创造水平。

主编:王力

猜你喜欢
价值链重构产业链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长城叙事的重构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重构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价值链重构》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