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押题:西迁精神

2020-06-03 09:22程雪慧王侠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10期
关键词:西迁师生精神

程雪慧 王侠

【原创押题】

据央视新闻网报道,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考察调研。总书记亲切勉励广大师生:“要发扬老教授们这种西迁精神。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我们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我也完全相信我们的交大人,我们西部的同志们,一定会在未来的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华民族立下卓越的贡献!”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触?请将你的感悟和思考写成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体裁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解析】

1955年4月,国务院做出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重大决定。自1956年首批师生开赴西安,到1959年迁至西安的交通大学主体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交大西迁历时四年,迁校总人数达一万五千余人。

2017年11月,15位交大西迁老同志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信中说:“多年来在西北的奋斗,我们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并在代代师生中传承弘扬。”2017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来信做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2018年伊始,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到西迁老教授的来信:“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六十多年来,西迁的交大师生克服重重困难,用青春和汗水在西北建设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在交大西迁的洪流中,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筑成了“西迁精神”的丰碑。简单来说,“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其内涵,也包括困难面前的艰苦创业精神。

【审题点拨】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指向非常明确。从内容来看,“西迁精神”“多难兴邦”是关键词,考生需要首先明确“西迁精神”的内涵;从体裁来看,“请将你的感悟和思考写成一篇文章”,暗含了文体信息。虽然作文要求中只提到“体裁明确”,其实这给了考生非常大的选择自由,包括可以写成各种实用类文体,比如演講稿、发言稿,以及各种书信文体等,所以这则作文材料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体裁上,极具开放性,给了考生很大的发挥空间。

下面几个思考角度,可以选取其中一个多侧面展开,层层深入;也可以综合其中的几个来写,全方位展现西迁精神的内涵,但需要揭示这几点之间的关联,围绕一条主线,切不可生硬割裂、简单拼盘。

1.“赤子之心”的爱国精神;2.“胸怀大局”的担当精神;3.“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4.“无私奉献”的标杆精神;5.“弘扬传统”的创新精神;6.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突围角度一:论点清晰,层次分明

【名师支招】考场作文要让阅卷老师在很短的时间里抓住核心,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把论点放在突出的位置,一般采用开门见山,开头就竖起旗帜;二是要有清晰明了的结构。

【佳作赏析】

摇自强之桨,扬奋斗之帆

□西北大学附中高三科学实验班 苏子涵

“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过去,就不能正确地面对现在和将来。”回望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不少难得的精神经岁月的打磨越发珍贵,西迁精神便是其中之一。西迁精神的传承与发扬,西迁人的艰苦奋斗,已经镌刻在黄土高原一条条纵深的沟壑中,推动着西北地区的崛起。如今传承西迁精神的重担落在新一代青年的肩头,我们需摇自强之桨,扬奋斗之帆,传中华精神,兴国安邦。

西迁精神,是一种逆风而行的勇气。从上海到西安,从繁荣到萧瑟,从高楼大厦到土坯平房,那时的西迁人不仅面对着物质条件贫乏的困难,更经受着心理落差的考验。然而,他们没有回头,毅然决然踏上了驶向西北的列车,正是这种逆风而行的勇气为西迁成功取得瞩目的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今日,这种勇气在中国人身上仍然生生不息,历久弥新。除夕之夜,万家团圆,武汉疫情告急,钟南山院士火速赶往武汉,医务人员临危受命,签下生死状。森林大火,消防员没有犹豫,冲向了熊熊烈焰……他们都是勇敢的逆行者,都是西迁精神的践行者,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西迁精神,是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西北广袤无垠的土地为中华神州打上了粗犷豪放的底色,是中华民族龙腾于世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西迁人怀着“振兴西北,匹夫有责”的信念,扎根于西北大地,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国家栋梁,颇有一番弄潮儿勇向涛头立的气概,将振兴西北重任的红旗扛于肩上。历史上,中华民族也从不缺这样有责任、有担当的“弄潮儿”。袁隆平院士将解决十四亿人温饱问题的责任凝聚在田野;钱学森放弃美国优渥的生活条件和高端的科研条件,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撑起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大厦;本次疫情期间,“90后”青年接棒先辈迎难而上勇担重任,独自骑行四天三夜毅然奔赴岗位的护士甘如意、武汉封城后为老百姓源源不断配送物资的快递小哥袁双、连续十天九夜奋战倒在疫情最前线的医生宋英杰等就是这个群体的形象代言人,他们用实际行动庄严宣告:有我在,绝不让祖国母亲再流泪!这难道不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吗?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亦应传承前人的担当精神,勇做时代浪头的“弄潮儿”!

西迁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伟大。三月的交大,繁盛的樱花无私地奉献着它的美丽,一代代交大人也是如此。已步入耄耋之年的教授赵富鑫,兢兢业业七十年,沉潜于物理研究,在平凡的岁月里,用日复一日的奋斗,阐释着伟大的含义。建设交大校园的工人们日夜赶工,不辞辛劳,一座座气势恢宏的教学楼在短时间内拔地而起,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奉献,他们挥洒的汗水,被历史见证,永远为今人铭记。今日的西交大,依然稳居首批985院校之列,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人才。如果没有两代交大人的无私奉献,怎么会有如今的辉煌成就?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便是这个时代的火炬手,应高举臂膀照亮中华前进之路。青年既兴发以踔厉矣,则邦国亦已兴起。我们青年所代表的精神,便是时代的精神,纵然渺小,纵然普通,但奋斗自强是我们最不平凡的姿態,努力奋斗,传承西迁精神,便是我们最崇高的使命。

前进的巨轮已经起航,就让我们摇自强之桨,扬希望之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名师点评

好的议论文应该是“情感饱满,逻辑骨感”,本文配得上这样的评价,文章论点明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作者着重阐释“西迁精神”的内涵,论证古今纵横,语言具有表现力。文如其人,彰显了作者扎实的学科素养。

突围角度二:言简意赅,情感充沛

【名师支招】议论文最忌语言拖泥带水,而干净利落的表达会为文章增色。动乎情,感乎心,文章才能有味道。

【佳作赏析】

不忘初心,行吾所行

□西北大学附中高三科学实验班 郭韵之

六十多年前,有这样一群师生,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舍小家顾大家,他们的信仰凝结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在我看来,新时代之青年应肩负时代使命,继承西迁精神,砥砺前行。

拼搏实现梦想,青春无悔。西北无路,西迁前辈把清晰的脚印,印在最泥泞的道路上。今日的我们有何借口,遇到一点挫折,就脆弱又丧气地重复:“我太难了。”同样是高三学生,有人爬上山头不畏寒冷借网上课,有人隔离病房里依旧下笔匆匆,还有学子将计划排满,试卷等身。同是面对疫情,面对高考的我们,总有人可以刻苦自律,用努力拼搏战胜困难。

奉献缘于责任,家国安康。西北戈壁上,飞沙走石,可因西迁师生的到来,成就了不朽丰碑。条件艰苦,阻不住一代又一代人建设西部的热情。也正是因此,西北成了国防与科研重镇,拥有了亚洲最大的航空城。现在的我们,有些人已缺少了那种奉献精神: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没有了西迁师生那样的义无反顾,而是私下里精明地拨打着算盘。只有个人没有国家的选择是自私的,是浅薄的,注定难立潮头。新时代的祖国建设依旧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成为这个时代的建设者,而不仅仅是享受者。我出身西北,更要怀着满腔热血,在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上挥汗耕耘,无问西东。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不论是晚清西学东渐的留美幼童,抗战时南渡北归的学者,还是西迁的时代建设者,他们用自己的拼搏和奉献共同构建起了复兴的华夏梦想。这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应继续传响于新时代的家国之歌。

民族于前,当做民族之不灭星光;家国于前,应为国家之中流砥柱。这不仅仅是西迁人的使命,是鼓励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更是一代代相传的中国青年意志。

西迁之前,黄土飞扬;西迁过后,郁郁苍苍。莫道征途路漫漫,愿效江水誓不还。我们当承西迁精神,建设祖国,纵百转千折,仍初心不改,纵磨砺重重,亦行吾所行。

名师点评

本文言简意丰,言近旨远,节奏明快,铿锵有力。作者既有对历史的高度评价,又能联系现实进行正反面说理,纵横开阔,特色鲜明,再加上丰沛的情感,使文章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突围角度三:论据丰富,说理透彻

【名师支招】议论文要以理服人,也离不开丰富的论据,道理论据凝练深刻,事实论据典型生动,两者相互结合,互为观照,再加上娴熟灵活的论证方法,文章自然就会产生强大的说服力。

【佳作赏析】

播文化之种,传民族薪火

□西北大学附中高三科学实验班 武珂晗

谈及交大,我们所知的可能是腾飞塔的朝霞,樱花道的林荫,晨光熹微的彭康路,和那六十年的梧桐芳华,而在这所著名学府的背后,我们更应看到的是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铸成“西迁精神”的丰碑。

“国家亡了可以复兴,文化亡了就全亡了。”六十多年前,数千名交大的师生告别繁华的上海,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手捧沃土,在贫瘠的西部土地上种下了这颗文化之种,“救国、报国,急国家之需;兴学、新学,为天下之先”,背上行囊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的交大人展现出他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当象牙塔的师生真正告别清丽迷人的山水,展现在他们前面的不再是吟诗赏月的浪漫华都,而是一望无垠的西北黄土地,但当他们真正了解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和人民,心灵便受到震撼,思想得以升华,宛如一颗颗蓄满力量的新生种子,自愿扎根在这贫瘠的地方,用自己嫩小而碧绿的枝叶,装点黄土地的单调。历史不会忘记,校长彭康呕心沥血,总揽全局;不会忘记,“中国电机之父”钟兆林年过半百,毅然加入西迁队伍;不会忘记,青年教授陈学俊注销上海户口,无偿把住宅交公。这便是无私奉献的标杆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

“居其位,谋其职”,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无论是烽烟四起的民族危亡之际,还是国泰民安的天下祥和之时,都会有一批肩负历史重任的爱国志士,以天下为己任,为时代的发展甘愿做一颗小小的铺路石。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西迁的师生们也是如此,以一己之力共推华夏文明的发展。再观此次疫情,不计其数的科技工作者前往战“疫”最前线,数万名医护人员逆风而行奔赴武汉,无数志愿者源源不断地把战“疫”物资送往疫区,这不就是孟夫子“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胸怀大局的担当精神吗?

种子精神,是一种穿透黑暗破土而出的精神,是一种面对风雨依旧微笑的境界,更是一种薪火相传的继承。

习总书记说:“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我们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老一辈革命者艰苦卓绝敢闯新路,为我们留下宝贵的井冈山精神;长征路上,红军乐意吃苦、敢于战斗,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长征精神;大庆油田,工人们为国争光,自力更生,为我们留下可贵的大庆精神。今日西交大依然重视科研,尊重一线人才,在新的时代,依然是高校科研的领头羊,今日的西交大人,也将在西迁精神的指引下,让文明的火炬代代相传,使璀璨的精神熠熠生辉,走出一条求实创新、超越自我的开拓之路,这便是一种弘扬传统的创新精神。

疫情之下的我们,已经挑战了新型的网课,现在又戴着口罩奋战在校园,磨难中,我们踉踉跄跄一步一步地前进。静而思之,似乎也与当年的交大西迁一般,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传递着民族的薪火,秉持着民族的韧性。我坚信我们都能常葆初心,任重道远,将时代的接力棒稳稳相传。

名师点评

作者在第一段点明中心论点,接着使用了大量的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进行论证,古今结合,引领着读者一起探寻“西迁精神”的历史渊源,并将之上升到民族精神的高度,逻辑清晰,论证有力,说理透彻。本文也给我们一点启示,即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写作时要巧选择大胆用,这样的文章自然会厚实又深刻。

猜你喜欢
西迁师生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雕塑作品《交大西迁知名教授》
西迁丰碑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弘扬西迁精神,铸就“西迁精神”出版工程
拿出精神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