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雪峰
长恨歌(节选)
唐·白居易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天宝十四年(755年),是有唐以来极为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安禄山造反了。
许多人都把这场浩劫归罪于杨玉环——这个唐玄宗李隆基最喜欢的女人。马嵬坡兵变之时,将士们甚至逼着玄宗处死了她,由此,“杨贵妃致使玄宗荒政,引发安史之乱”成为历朝历代的主流说法,杨玉环成了“安史之乱”的背锅侠。
其实,在安禄山造反前夕,长安城内便有一个人知道他会造反,这个人还是皇上身边的人——杨玉环的族兄、当时已身居宰相之位的杨国忠。
对安禄山的必然反叛,杨国忠十分清醒,倒不是他高瞻远瞩,而是因为,他与安禄山是死對头。
为了权力斗争,杨国忠必须诬告安禄山要造反,甚至在他认为必要的时候,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逼着安禄山去造反。
安禄山上位,走的是实实在在的军功路线,而杨国忠上位,基本全都是靠着与妹妹杨玉环的裙带关系,因而安禄山从未将杨国忠放在眼里,史载有云“禄山视之蔑如也”。
从当上宰相的那一天起,杨国忠就天天在李隆基耳边唠叨:“安禄山要造反,安禄山要造反,安禄山要造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会杨国忠与禄山不相悦,屡言禄山且反,上不听。”
在“安史之乱”的前一年,安禄山正月入朝前,杨国忠又对李隆基说安禄山必反,并且预言:“陛下试召之,必不来。”结果呢,“禄山闻命即至”,这让杨国忠在李隆基面前丢尽颜面。
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杨国忠身为一国宰相,居然不求天下太平,真的开始采取措施,逼安禄山造反,为“激怒禄山,幸其摇动,内以取信于上”,“国忠使门客骞昂、何盈求禄山阴事,围捕其宅,得李超、安岱等,使侍御使郑昂缢杀于御史台”,打草惊蛇之下,“由是禄山惶惧”。
安禄山虽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但也感念李隆基封任自己做封疆大吏的恩情,不好意思在李隆基生前造反。“安禄山专制三道,阴蓄异志,殆将十年,以上待之厚,欲俟上晏驾然后作乱。”
可是,安禄山不急,杨国忠急。“国忠数以事激之,欲其速反以取信于上。禄山由是决意遽反。”并且,安禄山就是打着“诛杨国忠”的名义造的反。
当安禄山造反的消息传来,包括玄宗在内的长安城内所有人都感到意外与惊恐,只有杨国忠“扬扬有得色”。
由此可见,抛去当时各种深层次原因不谈,杨国忠的排挤,是安禄山决意在唐玄宗活着的时候造反的导火索,所以,真正该为这场浩劫背锅的人,应该是杨国忠。
(摘自《藏在节日里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