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物理教学的探讨

2020-06-03 04:44高兰香张开军
科技资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传统文化融合

高兰香 张开军

摘  要:20世纪初,以爱因斯坦、薛定谔等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历经百余年,将近代物理发展日趋完善,并进入生活各个角落。近年来,物理课程教学由纯理论性的专业教学逐渐转变为融合文学、历史、文化等元素的复合教学形态,为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该文着重探讨传统文化融入物理教学的实施策略,既体现两者之间密切关系,同时也为传统文化融入物理教学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传统文化  物理教学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4(c)-0113-02

物理学科知识最早起源于西方,其中的经典力学是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历经几百年发展完善的,到19世纪末发展至巅峰;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增强4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的、更深厚的自信。在五千余年中国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与自然科学的物理课程有相通、相融合的可能性吗?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做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物理教学过程自然而不突兀、水乳交融而不喧宾夺主,顺其自然而不生搬硬套,不伦不类?该文从教学实践层面指出,如何将传统文化如盐溶于水般的自然不留痕迹地融入物理教学,在物理教学中传授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1  民间文化融入物理教学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文化是最独具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中国地广物博,民族与民族之间也具有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但不同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色都无一不展露出中国人民的智慧。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民间文化,既能让学生接触民间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也能为过于理论的物理教学增添烟火气息,让物理教学切实体现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以下通过几个民间文化融入物理教学的实例来看在教学中如何践行。

例1:尖端放电与雷火炼殿。

要在物理教学中融入相关民间文化,必须对民间文化有深刻的认识,例如在讲到静电感应中尖端放电现象时,教师应该对“雷火炼殿”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有这一现象,还得对这一现象有深刻的认识,如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视频以及相关资料,深入地了解这一现象的原理。雷火炼殿视屏中,电闪雷鸣之下的金殿周围火球滚滚,惊险震撼且辉煌壮丽,学生们可以从中享受视觉上的巨大冲击,同时自然会形成疑问,为何金殿在电光闪烁之下却毫发无损,在雷雨洗涤之后甚至灿然如新?可以让学生们先行猜测原因,随后教师通过课件或者自己的讲解将原理分析呈现给学生,这样能让学生对于问题有更好的理解。而“雷火炼殿”现象的原理属于尖端放电现象。导体尖端的电荷非常密集,在尖端附近形成了很强的电场,由此通过导体尖端放电。金殿是由金属制成的,位于群山之巅,与天柱峰合为一体,形成一个良好的放电通道,又巧妙地运用了曲率不大的殿脊与脊饰物,整体相当于一个巨大的避雷针。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举一反三,例如,古代木塔上的金属塔刹也是充当了避雷针的作用,使得高耸入云的木塔安然度过了数千年雷电的淬炼。借用古人的智慧,现代社会的高大的建筑易为了避免遭受雷击的危险,几乎每一栋独立的建筑都安装有避雷针,其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而它们皆运用了尖端放电的原理。

例2:大气压强与拔火罐。

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列举气球实验作为讲解素材。我们是否可以另辟蹊径,使之更为有趣呢?拔火罐可以说是中医的一大特色,也可以说是一大创新式的医学发明。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中医“拔火罐”的视频。教师可以先讲述一段关于中医拔火罐的益处,如调节人替干细胞的修复功能以及坏死血细胞的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激发精气,调理血气,从而达到提高和调节人替免疫力的作用。那么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玻璃罐能够吸附在人体上不脱落呢?教师可以解释其原理,点着的酒精棉球加热拔火罐里面的空气,空气受热膨胀,部分气体被排出,而当火罐里面气体冷却后,会体积减小压强也减小,使得罐内外产生力强差即存在压力差,于是靠着自然气压差火罐便能牢牢吸附在身体上。

2  诗词融入物理教学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鲜明特色的文学形式,谈到中国文学,几乎所有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起唐诗宋词。为此,我们下面分析如何将诗词融入物理教学。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表达了诗人愿一日便渡过那千里的山川江河归去。然而一天的功夫便要度过1000km的漫漫路程显然是不实际的。显然,船速v=1000km/12h,即83.33km/h时,才能够实现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可能。但是,现代轮船速度还达不到这样的速度。很明显,这正显示了李白的浪漫诗人之风采,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山是静止的,而轻舟随着江流的运动飞速地行驶,从而可以感受到轻舟过万重山的壮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关系,人在地球的一点,相对于恒星太阳,不停地自转和公转,且地球的半径为6370km,地球每公转一周,人便自动走了約为 40003.6km,即约8万里的路程。如此的智慧科学地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可见诗歌也并非全是想象,其中也同样富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与实际推测。

再来看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与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都体现了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地运动这一原理,生动地描绘了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前一句描绘了梅花在寒冬的角落独自绽放,孤傲美丽、芬芳而又不俗雅,后一句恰好描绘春天已至,天晴树绿、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袭人的花香更是体现了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的原理,春天到了,天气变暖,气体分子在空气中运动剧烈,花香的传播速度也变快。

3  结语

将传统文化融入物理教学,只要方法得当,引入时机恰当,传统文化与物理知识联系密切,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能在他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时,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此外,长期以来提倡的文理结合,文理促进,需要通过恰当的教学途径才能得以体现,而将传统文化融入物理教学,正是将文理促进的一种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高嵩.教科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57(4):135-139.

[2] 温宁花,万海青,曾晓锋.浅析诗词中的物理美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31(3):24-27.

[3] 张玉坤.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J].教学与管理,2006(22):58-59.

[4] 巩晓阳,陈庆东,薛瑞丰.诗词歌赋与物理学的和谐美——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J].高等理科教育,2008(5):20-22.

[5] 马成英.巧用古诗词 提高物理教学效率[J].成功:教育,2013(23):62.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传统文化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