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

2020-06-03 06:00吴昌华
世界环境 2020年2期
关键词:足迹容量核算

■文 / 吴昌华

近30年的职业生涯让我“习惯”了生态安全告急的消息。2019年澳大利亚干旱大火令超过100万只的野生动物葬身火海,包括80%的考拉;刚刚过去的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大陆创下气温高达20℃的纪录;2020年初,袭击非洲的蝗虫之灾,严重危胁非洲和全球的粮食安全。年复一年,各种科学研究报告重复着告急的讯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创新高,地表平均气温继续升高,气候变化不断肆虐,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有害废弃物、海洋塑料污染,威胁生态安全和环境安全;南美的亚马孙热带雨林被人类发展所需要的农业、牧业、林业、矿业侵吞着;土地荒漠化继续加剧;生物多样性急剧衰减,我们正处在第六次大灭绝的时期;城镇化和工业化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准的需求。

笔者也见证和经历了国际社会如何在醒悟中积极探索“穹顶突围”的出路。从1992年联合国“里约地球峰会”到2015年的纽约“可持续发展峰会”,从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失败到2015年《巴黎协定》的达成,从2000-2015年的“千年发展目标”到2016-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国际社会在高度共识中加强合作。不仅国家政府在行动,企业、地方政府和全社会都开始“撸起袖子”行动起来。

人类面临的挑战依然艰巨。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从根本上破解“库兹涅茨曲线”的魔咒,也没有真正找到经济增长与生态和环境安全全面“脱钩”的妙计。但是,很多人亲身经历过北京的“奥运蓝” “APEC蓝”和诸多其他的“蓝”,每当组织重大国际活动的时候,为了确保空气质量,政府会在一段时期内要求工厂停产,路上的车辆也会减半,换来的是那段时间的蓝天白云。换种说法,只有在经济活动“刹车”的时候,我们方能体验“脱钩”的效果。最新的例子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观测信息,新型冠状肺炎在中国暴发后,全国隔离带来的生产和交通的停滞, 换来了大气污染浓度降低的结果。

破解“脱钩”,需要全方位理解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联。常言道,没有数据,就没有管理;没有核算,就不会有有效管理。一架驾驶舱没有刻度盘的飞机如何安全飞行?不计算航程需要的航空燃料,如何保障航班抵达目的地?运行一个国家的经济道理很相似,但是,经济运营需要明白地球能够提供的煤炭、粮食、木材、水和诸多其他资源的量。恰如财务预算有限,自然界的资源预算也有限。地球作为所有资源之母,最有限度的资源则是生物资产,也就是地球的生物容量。

“地球超支日”

2019年夏季,位于美国奥克兰的“全球足迹网络”发布最新版的年度全球 《生态足迹》报告。依据联合国的全面统计数据,2014-2016年,地球允许人类消耗的年度生态承载量(按全球公顷计算),在7月29日已经被消费殆尽,这天成为当年的“地球超支日”。根据该机构多年的数据跟踪与计算,最早的“超支日”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在过去的40年间,这个日子总体趋势是不断提前。从1970年的12月下旬到1990年的9月,2018年,“超支日”提前到了8月1日。世界各地的“超支”征兆随处可见,森林破坏、土壤流失、生物多样性衰减、大气和水污染,还有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的浓度不断升高,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造成日益严峻的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的频发和破坏力的加强,危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几个地球?”

于是,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不断欠下地球的生态债,而且债务不断攀升。2019年版报告的发布,成为引人注目的全球重大生态环境事件之一。报告指出,人类过度使用自然界的生物预算,透支高达75%,换个说法,也就是说满足人类目前的需求,需要1.75个地球。最新核算表明,2014-2016年,全球的碳足迹下降了1.4%,正因为如此,与2018年版的“足迹”报告相比,全球总的生态足迹下降0.5%。但是, 2017年和2018年的数据表明,这个趋势非常短暂。与地球可提供的人均生物容量1.6全球公顷相比,2014-2016年,世界范围内人均生态足迹达到2.8全球公顷。(生物容量代表了地球生态资产的生产力;而“全球公顷”则代表了世界平均生产力水平的生物产出的一个公顷。)

“全球足迹网络”的全球开放数据库在国家和区域层次展现更具体的趋势。最新报告排出了超过全球平均的1.75个地球的11个国家。他们是:日本,7.7;意大利,4.7;瑞士,4.6;英国,4.0;中国,3.8;葡萄牙,3.2;德国,3.2;西班牙,2.9;印度,2.7;美国,2.2;法国,1.9。

挑战不平衡

报告还指出,到2016年,全球86%的人口生活在生态赤字的地区,71%的人口所在的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收入低于全球平均收入,也就是说,这些国家不可能通过“采购”走出资源困境。随着全球人口数量不断上升,加上人类社会长久以来对自然资源失于有效管理和过度消耗,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欲望不断提升,还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加速增长,资源安全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和世界各国发展的一个核心挑战。

让我们透过德国、委内瑞拉和中国这三个国家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德国的“超支日”是5月3日,也是德国开始靠着生态信用过活的开始,如果全世界的人口都以德国公民那般生活水准生活的话,5月3日也是全球年度可再生资源预算被耗尽的日子。核算德国的“超支日”主要考虑了两个方面的数据:一个是地球更新和再生资源、吸收废弃物排放的能力;另一个是用来满足现存生活方式的需求和经济活动,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面积的总需求,如森林和农田等。

德国的人均消费和排放名列所有国家中的前25%,极大地贡献了全球的过度使用量。有专家评论说,“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资源使用,德国政府的所作所为有些像不会有明天的感觉。”德国的能源供给和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尤其促成了“超支日”的提前,同时,肉类生产和产业农业对土地的巨大需求也是德国生态足迹的最大组成部分。

委内瑞拉的生态足迹在2014-2016年下跌了20%,也反映了这期间这个国家经济状况的严重退化。最大的驱动要素是全国粮食产地足迹缩减了一半,由于农产品进口58%的市场崩塌和当地农业产出骤降34%;经济萧条使二氧化碳排放比同期减少12.8%。在这个案例中,生态足迹与GDP趋势密切同步;2015年,通货膨胀泛滥;2016年,委内瑞拉总统宣布国家经济进入紧急状态。

中国的总碳足迹在过去的20年中不断攀升。2007-2014年,中国碳排放增加了37%,2014年成为排放峰值之年。2014-2016年,不断加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核能发电基本可以满足整体电力消耗的增长。但是,2017-2018年的能源数据显示趋势转向,电力消耗大幅度增长,主要是重型制造的发展,还有家庭用电和服务业用电的上升。

自2004年,中国的总粮食产地生物容量增长19.3%,其中包括2014-2016年3.5%的增长,同期的生物容量上升13%,攀升的趋势主要得益于政策和政府增加投入,用于改善农业科学和实践,提升粮食产量的稳定性和业绩,来弥补人多地少的制约。自1990年,中国一直致力于扩大森林覆盖总面积,实现32%的增长。

核算生态足迹

衡量地球的生物容量需要合理的核算工具。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任务。如今,地下水枯竭、气候变化或者是海洋鱼类存量的下降,自然资源短缺的趋势愈加明显,这对准确核算生物容量的要求更加急切。众所周知,财务账户总是关注两件事情:收入与支出,或者资产与负债。“全球生态足迹”建立的足迹核算则跟踪对自然界的需求与自然界更新再生供给。这是一种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最基本而又简单易懂的描述。对地球而言,自然界本身能够通过不断更新再生而提供的量为收入,人们对自然和自然资源的消耗为支出。恰如货币是一种典型衡量经济状况的计量单位,“生态足迹”则使用具备生物生产能力的地球表面面积作为一种“货币”。

26年前,马西斯和比尔出版了他们合作的第一本《生态足迹》,提出了人类生态足迹计量的方法学、应用体系和矩阵。从供给角度看,核算关注地球不断再生和更新自身的能力。在地球的表面区域,光合作用将太阳光、水和营养成分不断转换成植物物质。对需求侧而言,经济发展对自然界生产和更新植物物质的需求,可以用满足需求所需要的相应的地表面积来表示,地表面积的产量告知我们每年提供的农田、林地或牧地的数量,这里包含了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粮食、纤维、木材,修建房屋和道路占用土地的面积,还有吸收化石能源燃烧过度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面积。人类的生态足迹核算中,碳足迹账户占比60%。

“大数据”

“生态足迹” 的核算跨越了1961-2016年的时间区间,年度核算既包含了全球平均数据,还包括国家一级的核算。“全球足迹网络”的数据来源和国家一级资源流动数据,主要依托联合国不断更新的世界各国统计数据库,比如土地面积,各种土地类型的产量,各种产品的生产量和贸易量,人口规模,能源使用等。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为我们提供实时更新的地球表面的图像。这些图像准确描述了森林、城市、街道、沙漠、湖泊、牧场或草原的位置;同时,这些卫星图像也可以通过实地直接测量得以核实。

今天,“全球足迹网络”经营管理着一个全球足迹和各国足迹的开放数据库和数字化平台 (data.footprintnetwork.org),这个平台对所有人免费开放。这个公共数据包括:2016年所有国家的生态足迹和生物容量结果,包括在2019年版的“国家足迹和生物容量账户”;各国1961-201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物容量结果的时间趋势图示;全球足迹和生物容量的时间序列结果和图示(如全球超支,人类发展指数-足迹图示,生态赤字/储备地图);各国数据质量打分名录;足迹换算因子等关键信息,包括200多个国家的生态足迹和生物容量的数据。2017年升级的线上 “生态足迹计算器”,目前每年用户高达300万。

全球合作

自2013年起步,“国家足迹账户”吸引了广泛的关注,诸多合作伙伴如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还有欧盟环境署(EEA),都充分利用“足迹账户”的数据和智力资源,产出了不计其数的报告。跨越6个大洲的70多个国家政府、80多个合作伙伴积极参与和支持;另外,超过15个国家政府已经应用足迹账户的方法学和矩阵,推进自己的政策改革。今天,“足迹”不仅成为广大受众理解人类发展与地球生态系统关联的简单易懂的传播手段,也成为衡量公共和私营领域政策效果和决策影响的一种透明的跟踪披露工具。

激发行动

2006年,“全球足迹网络”推出“地球超支日”,目标是唤醒决策者和每一位地球公民对迫在眉睫的生态和环境安全危机的认知,同时,希望激发及时的具体行动,扭转窘迫的现实。平台提出挑战,号召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努力推后“地球超支日”。专家认为,如果我们每年把“超支日”推后5天,到2050年,人类将会回归到不超过一个地球的生物容量的状态;如果我们每年可以推后“超支日”10天,那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提出的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可以实现。施耐德电气作为一个先锋企业,首先加入行动行列,与“网络”平台的专家密切合作,研究探索如何加速行动,尤其是如何减少能源消耗的需求和能源系统的去碳化,从而加快推后“超支日” 。

砥砺前行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直接冲击经济活动,最新公布的2020年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40.3,大幅下滑10.8个百分点,低于2008年11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的40.9。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暴跌,美国股市近来连续跌破最糟糕纪录;中国对世界的原油需求原来占到七成,经济和社会的“急刹车”,颠覆了国际能源市场供需的格局。这些“震荡”都将在2019-2020版的“生态足迹”报告中充分体现出来。

可持续发展由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支柱支撑。毫无疑问,在污染、气候变化和资源匮乏制约发展的当代,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找到经济增长与生态安全的“脱钩”之道,但是,“急刹车”一定不是我们的自愿选择,因为需要支付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太高。明智之举则是认真了解“足迹”和“地球超支日”,尤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态足迹”,用好“全球足迹网络”的线上大数据平台、足迹计算器和其他工具,积极参与到全球推迟“超支日”的大潮当中。正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原执行主任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在最近的一次电视采访中所说,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决策都是人做的,行动都是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困难面前,让我们砥砺前行,立刻行动起来,走向我们选择的未来。

猜你喜欢
足迹容量核算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水瓶的容量
成长足迹
红色足迹
足迹
IQ下午茶,给脑容量加点料
小桶装水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