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张定原 执笔/马杰英
我已94岁,是一名抗战老兵。1938年,我的家乡山西夏县沦陷,父母带领我们全家逃往中条山(我们当地人称为东山)。1940年,未满14周岁的我,怀着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和救国爱国之心,参加了赵寿山为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38军。因为年龄小,领导派我在17师当看护兵,后来当了看护班长,经常做的事就是给伤员包扎伤口,护理伤员。我多次去战场抢救伤员,感受最深的是战争无情和腥风血雨。我用瘦弱矮小的身子背伤员非常吃力,但背不动也得背,不能停下,子弹嗖嗖地从我身边飞过,伤员的鲜血染红了我的军服,因为想着要救人性命所以我必须咬牙坚持。一次,在河南战役的某战场上抢救伤员,我把背回来的伤员放下来一看,竟然是我的亲哥哥,我非常吃惊地喊道:哥,你怎么也在这里?你是什么时候参军的?……那是我和哥哥的最后一面,以后再没有见到我亲爱的哥哥。
后来,我从17师调回军部,先后在第一野战医院、第二野战医院工作。野战医院的事务很杂,除了医疗、救护工作以外,我还送过情报,做过搬运工、勤杂工……。1940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4集团军(下辖第38军等)为策应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在安邑、运城、闻喜、夏县一带,先后数十次打得敌人缩守据点,不敢妄动。1940年10月至1941年10月,38军离开中条山,调防河南,在河南荥阳、广武地区与日寇展开鏖战,配合友军收复了郑州。在3个月的广武战役中,第17师担任主要作战任务,全师伤亡官兵2280余名,其中102团损失了一个营,有些连队仅余二三十人,但部队依旧士气高涨。1944年4月,日军发动河南战役,38军在巩县以东奋勇阻击,530团坚守虎牢关据点7昼夜,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终将日军击退,保障了关中的安全。
解放战争期间,我已经成为一名中共地下党员。一次组织分配我去送情报,从大荔前往三原,路经好几道军警、县警把守的关口。我头裹毛巾身穿破褂扮成一名农夫,把情报叠成一个小纸片,塞进布袜子的一个缝隙里。路上常有饥饿、露宿和敌军的盘查,我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将情报安全无误地送到了三原县一位首长手里。
1952年,我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炮兵部队转业到陕西安康石泉县,不久就担任了县医院的领导工作。一个小县城的医院,医疗条件、生活条件都很差。我不分白天黑夜,不分节假日地工作着,没有护士我就自己去干,没有医生我来顶,病人没有粮票吃饭我资助。日常的盖公章、叫救护车、大查房、重危病人会诊等等,我都亲力亲为。那时我还经常下乡,走进深山老林,进入农家院落出诊、宣传卫生知识、抢救病人。记得有一年,军分区王政委深入基层路过石泉,晚上突发急病,我立即召集内、外科大夫会诊,最后诊断是急腹症,怀疑是胃穿孔,立即手术。我在现场陪同手术,打开腹腔后,果然是胃穿孔,主刀医生让我查看穿孔的部位时,我却因劳累过度昏倒在地……。“文化大革命”时我惨遭迫害多年,身体和精神受到严重摧残。恢复工作以后,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勤勤恳恳为党工作。
离休30多年以来,我一直坚持学习,时刻关注祖国的发展和进步。今天,多座大桥横跨汉江,铁路公路畅通无阻,水电站巍然耸立,电气化、燃气化广泛普及;山清水秀的石泉再也见不到衣衫褴褛的粗脖子(甲状腺肿)病人,再也见不到穿草鞋的歪鼻子歪眼的佝偻病人,再也见不到黄牛拉板车、纤夫拉船的景象……。作为一名抗战老兵,我发自内心地对祖国说:我也要像张富清那样,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并衷心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