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同志工作就不要怕麻烦!”

2020-06-03 11:52赵小乐
金秋 2020年1期
关键词:王平老同志工作

文/赵小乐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王平和其他同志一起登门,将70周年纪念章送到每位离休干部家中。

西安日报社资深编辑张老,近年来不幸患了老年痴呆,女儿又在北京工作,数次走失后,老伴总是先联系王平,以致家属院门卫都奇怪,“她们怎么一有事就先找你?”2019年7月19日,当张老再次走失后,王平他们又连夜四处寻找,最后还是他亲手为张老制作的一个胸牌发挥了重要作用,凌晨两点,在古都酒店保安的帮助下,这位老编辑被安全接回。现在,王平他们又为张老师购买了卫星定位器,保证随时定位避免走失。

王平,1963年5月生人。1981年11月参军,在部队曾立三等功二次、获嘉奖六次。1993年转业到西安日报社后,先后任人事处干事、摄影记者。2009年通过公开竞聘,担任西安日报社离退办副主任,2012年再次通过公开竞聘,担任西安日报社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主任至今。

真心为每位离退休老同志服务

“做老同志工作就不要怕麻烦、怕棘手!”这是王平经常挂在嘴上的话。刚上任时,社里一位退休干部车祸身亡,丧事一年了还没有办,花圈一直在家属院摆着。他反复找逝者家属与交警协调,最后达成协议,解决了这一棘手问题。此后他又积极协助这家母女解决了单位分房问题。有一位女退休干部患有抑郁症,精神时有异常,她为打离婚官司找了一名律师,先后竟被收了4万元。2018年元月,王平得知此事,主动为她想办法,又代表组织与法官、当事律师协调,最终为她要回二万元。还有两名老同志病故后,遗属为家产继承争执不休,王平反复耐心调解家属之间矛盾,现在一户和平解决,一户走法律程序。一位离休干部遗属年事已高,又是空巢,独立生活日趋困难,王平和同事们牵线,找来合适保姆帮忙料理好生活。

王平视老同志为家人,他以诚待人,以情感人,和许多老同志及其家人成了朋友。离休干部袁鹏在南京定居,生前王平就去看望过,接到袁鹏去世的电话后,王平一行三人立即驱车13个小时前去慰问,将组织最后的关怀送给遗属。老编辑徐剑铭近年来出书十二本,《风过黄龙》被陕西省委宣传部重奖五万元,2018年正月十六,徐剑铭新作《总有一种感动,让你向往》首发式在小寨书店举行,王平自费买了鲜花前去祝贺,并在现场维持秩序。老职工申忠雄在钟楼举办个人影展,王平组织报社老同志集体前去参观,老申非常高兴。

带动部门全体同志做好服务老同志工作

王平深知,一个人全身是铁也打不了多少钉,要搞好服务工作必须大家一起努力。近年来他带领服务中心先后修订了《岗位职责》《值班制度》等4项制度,明确职责,以制度管人;同时组织大家学习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追赶超越的目标,打造铁军服务团队;并且以身作则带动大家。他们每年都要组织数次义务劳动,帮助几位孤独老同志搞家务卫生。

“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老同志”已经成为王平一班人的座右铭,被誉为老干处“老黄牛”的罗小群,对每一户老同志家里情况了如指掌,工作再苦再累从无怨言。被称为“为人生最后一站服务的好站长”魏璞是个老同志,新党员,负责协助处理老同志后事井井有条。据统计,近5年,报社共有42名老同志去世,王平他们全部到家慰问、处理后事,代表组织送好老同志最后一程。新同志林铁到老干部门工作以来,每天早上一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给一位90岁的离休干部上门送报纸,两年来,风雨无阻,从不间断。2017年大年三十,南二环家属院一位老同志不幸去世,王平带领部门几位党员放弃除夕与家人团聚,上门帮助办丧事,大年初二,又赶赴殡仪馆主持遗体告别仪式,使这个特殊日子的丧事顺利结束。

创新性开展工作

西安日报社作为新闻单位,文化积淀深厚,离退休老同志中人才荟萃,藏龙卧虎。王平组织老同志活动,注意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目前报社老同志活动除常见学习、旅游、棋牌、乒乓球、书画、舞蹈、戏剧、体育比赛、花草园艺外,还创新性开展了不少活动。

首先是活动内容创新。如积极参与、协助老同志出书立说,有马蛟龙新闻理论研讨会、徐剑铭文学创作之路研讨会、袁林新书发布会、马师雄书法慢生活研讨会等。他们举办老报人喜迎十九大摄影展,不仅近百位老同志踊跃投稿,几十名在职职工也积极送来佳作,甚至多位早已调离报社的社友,也从外埠发来得意之作,活动共收到照片500多张,展出300多张。这次影展在社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西安市委老干部局原局长王京献看后给予很高评价,他还邀请影展到全市老干部工作会上展出。报社有不少同志出书立说,王平向同事们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将自己的大作捐献样书,供其他同仁欣赏,“既避免锦衣夜行,又彰显文化自信”。现已收到近二十位同志捐出的三十多种、计六十多本自己编写出版的各类书籍。同时,他申请来一间办公室,安装了电脑,将捐来的图书和上级发放的学习资料也放在里边,成了老同志的学习充电室。这间办公室还解决了家住外地的老同志来报社时有个喝水休息之地,避免与老同仁见面只能在路边站着交谈的窘境。一房多用,有老同志建议将此房命名为“老报人沙龙”。王平还与时俱进,根据住地等先后建起4个退休职工微信群,群里每天热闹非凡,老同志们通过微信虽不见面,却能互致问候,互通情况,传递知识,带来乐趣。

第二种创新就是活动主体创新——即动员和发挥部分相对年轻的退休同志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活动管理。如人称“活雷锋”的赵成新,每次节日发东西,当看到有体弱的老同志来领,就主动帮忙肩扛手提爬楼给送到家。每次活动室大家离开后,他又将座椅归位,卫生搞好,多年如一日。去年趁家属院保洁员更换之际,王平干脆将活动室保洁工作正式交给他,每月发500元津贴,大家齐身叫好。退休职工党员贺育民、宋进军一个心脏搭了桥,一个搭了支架,但对党务活动十分热心,他俩主持退休党支部工作认真负责,有时比在职支部书记工作还认真。老部主任苏夏荣,发挥在社会上熟人多的优势,数次请来四医大教授、国家保健局的专家来报社给老同志开讲座,传授保健知识。退休女工周阿凤,心直口快敢说敢管,活动室有人抽烟吐痰,她就当面指出,有人互相闹了矛盾,她又出面调解,是个大家都喜欢的“管得宽”。退休老处长赵小柱担任南二环家属院党小组长后,住二环的老同志的党员学习任务他全包圆了。退休编辑党员赵小乐,看到老同志学习室开放后,将家里的花草搬来点缀,还经常维护卫生……这些老同志积极参与、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减轻了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的压力,也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

王平还善于借助社会力量,给老同志搞好服务。组织外出旅游时,除准备急救药物,还从外单位请来一名军医保驾护航。人手不够,2017年去高陵场畔时,请来平安保险的6位志愿者全程协助照料。2018年又与红马甲公司合作,带领200名老同志游览陕南华阳景区。

本职内外的工作都力求完美

王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工作任劳任怨,从来不讲分内分外。2018年10月,西安市委老干部局组织市级老领导外出参观,王平应邀随团进行摄影保障服务,外出期间,除了吃饭睡觉,他一刻不停地不是照相,就是教老领导们用手机拍照。他为每位老领导都拍有百余张照片,还给会玩手机的老领导制成精美的电子相册。十八大召开前夕,他协调报社与省委老干部局合作,开展寻找在世老红军系列报道活动,由老干部局提供线索,报社记者采访,他也带领几位退休老记者参与,共有十几篇报道见报。还与市关工委合作,及时将老同志们关心下一代的活动报道出来。

时代在前进,新媒体新技术不断发展。王平与时俱进,自学了航拍、视频、微电影等新技术,并为报社几位老同志拍摄了微电影,照片视频加配音,浓缩地表现了老同志奋斗的一生和晚年的幸福生活。前不久,老职工辛师去世后,在告别仪式上就播出了王平为老人拍摄的微电影“金秋时节读书忙”。王平计划以后争取为报社离休老同志每人都拍摄一部微电影,用抖音等新媒体展示离退休干部的晚年生活。

有问题,找王平,这是别人对王平的评价。

新长征,永不停,这是王平对自己的要求。

利用老干部活动室举办摄影展,展示离退休老同志的摄影作品,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

猜你喜欢
王平老同志工作
篆刻作品欣赏
欢声笑语迎国庆丹枫迎秋度重阳
不工作,爽飞了?
阴差阳错
咱去机场接个人
咱去机场接个人
选工作
浅说老同志的圆梦追求
情真意切劲足老战士报告团的老同志共话关心下一代
老同志书画摄影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