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贵州·曾祥伍
电影剧照
2018年10月17日,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举行颁奖典礼。78岁的河南农民杨太义凭借主演电影《过昭关》李福长这一角色,获得最佳男演员奖,成为国内年纪最大影帝。站在华丽舞台上,杨太义先是朝着不同方向鞠了几个躬,然后操着一口地道的河南周口话说:“谢谢大家,谢谢评委,我是一个农民,今年78岁了,没演过电影,这是第一次。”话音刚落,能容纳1500人的会场掌声雷动。
杨太义出演电影主角,缘于一个偶然机会。
2017年夏天,80后新锐导演霍猛为拍摄电影《过昭关》,前来周口市太康县潮坡村物色演员。霍猛是河南人,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研究生毕业,曾获得2008年北京大学电影节最佳剧情短片大奖。在此之前,曾执导过喜剧电影《我的“狐朋狗友”》。
对于电影,霍猛有着区别于他人的审美观,在银幕上反射出普通人的独特性格,是他的艺术追求,因而他想找一位非职业演员出演《过昭关》的主人公。
《过昭关》是一部乡村公路片。大概情节是:放暑假了,小学生宁宁被父亲送到河南乡下爷爷家。班上同学都在旅游,他也想去。于是爷爷李福长驾着三轮摩托,带孙子前往探访几百公里外的老友。影片就以沿途风景勾起老人的回忆,爷孙俩经历种种奇遇为线索徐徐展开,故事朴实温暖又饱含对人生际遇深刻思考。
杨太义
然而,寻找平民演员并不是件容易事。霍猛面试过好几位,有的性格活泼却不识字,有的根本不适合演电影。正当霍猛失望之际,一位长辈告诉他,邻村过去有个业余剧团,唱戏的传统已经延续数百年。剧团现在虽然歇业,但当年那个团长可能符合男主角条件。
团长就是杨太义。1941年出生的他虽然只上过两年半小学,却爱好戏曲,记忆力特别强,地方戏听两遍基本就能唱,肚子里装着160多出戏。
霍猛一听,大喜过望。立即前往杨太义家“拜见”。
初次见面,霍猛说明来意,杨太义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激动,反而提出一个“过分”要求。他挺“专业”地对霍猛说:“我得先看看剧本,不能毁了我一个老党员的形象,我要是当演员,不能教人学坏。”
霍猛听了,不仅没生气,反而心里认定,这个主角非杨太义莫属。
几天后,杨太义对霍猛说:“我觉得剧本就是照着我写的,主人公李福长的性格、为人处世的原则很像我,办啥事都讲究公平,妥了!”
这样,杨太义接下这个角色,77岁高龄之际,第一次出演电影。“我七十多岁了,能拍一部电影,真是莫大的福分,我一定要拍好,给子孙朋友留个纪念。”相对于其他演员,杨太义拍电影有着更加异乎寻常的意义,因而十分慎重。
2017年9月,一切准备就绪,《过昭关》正式拍摄。
第一场戏是收西瓜的外景戏,拍的是真实场景。村民们听说拍电影,都来看热闹。不知是杨太义长期表演戏曲的缘故,还是围观村民太多他紧张,杨太义的“首战”很不如意。特别是他举手投足都很夸张,有的动作甚至走样,霍猛足足花了两小时也纠正不过来,只好让剧组提前收工。
第二天,霍猛改拍室内戏,围观村民自然少了很多。演出前,霍猛动了点小心思,他找来邻村一位名叫聂天堂的老人,同时扮演男主角。杨太义心里一惊:“我又不是傻子,这是明摆着谁演得好用谁。”
这一招果然奏效,杨太义表现好多了。霍猛每拍一会就停下,让两位老人看回放镜头,并指出存在问题。一天下来,聂天堂非常紧张,杨太义的表演却越来越好,最终“战胜”聂天堂,真正进入角色。
尽管敲定杨太义作为男主角,但电影主人公李福长戏分贯穿整个影片,里面有大段台词,杨太义能否演出成功,霍猛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为此,拍每场戏,霍猛都将台词提前几天交给杨太义,让他“预习”。老爷子很认真,长长台词一遍记不住,两遍;两遍记不住,三遍……直到烂熟。因为做足功夫,杨太义不仅熟练记住台词,而且还能自我发挥,转换乡土话,听起来更加本色、自然。“我原来考虑切分镜头,但没想到老爷子完成得出乎意料的好。”霍猛说。
演出中有个插曲。在拍李福长给孙子讲伍子胥过昭关那场戏时,杨太义身穿一件白色长袖褂子,对孙子说:“出门搬救兵的伍子胥原本想做一个隐士,但是他面临的实际情况不允许。”孙子问:“爷爷,啥是隐士呀?”杨太义和霍猛一听,坏了,剧本没这句台词啊。多亏杨太义对伍子胥的故事熟悉,他像没事一样对孙子说:“隐士就是伍子胥不想当官,想到山里隐居起来。”
这场戏下来,霍猛对杨太义竖起大拇指:“爷爷你说得真好,拍戏就是这样,你真实咋想的,就咋说出来。”得到表扬,杨太义高兴得露出一口老牙,发自内心那种自豪全表现在脸上。“咱也看过《春秋》嘛,孔子写的。”
特别让霍猛和整个剧组感动的是,作为一个古稀老人,拍戏过程中,杨太义没提过任何非分要求,一切听从剧组安排。每次拍戏,杨太义第一个早早到现场,拍戏结束他还帮着收拾道具。“农村人活动惯了,这点活算不了什么。”杨太义总是乐呵呵的。受他感染,整个剧组演员特别卖力,电影拍得顺风顺水。
有趣的是,杨太义还帮助霍猛修改剧本呢。霍猛剧本里写河南是1978年开始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杨太义纠正说:“写错了,我当过16年生产队长,是经我手分的地,应该是1980年。”
历经38天拍摄,电影《过昭关》收镜。之后,杨太义回到村里,仍像往常一样下地干活,像什么事没发生一样。
转眼到了10月17日。“白露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那天一大早,杨太义就下了地。因为他没有手机,平遥国际电影展组委会电话打到了村委会办公室。那会儿,杨太义正在村头树下晒辣椒。
很快,杨太义获得最佳男演员奖的消息传遍村里,村支书激动地说:“杨太义被埋没了几十年。”接着,杨太义头戴白草帽,脚蹬黑布鞋,身着干净老式中山装,由两位年轻人开着越野车护送,前去平遥参加颁奖盛典。
颁奖现场,杨太义成了众人瞩目的主角,很多人抢着跟他握手,“咔嚓咔嚓”,闪光灯不断朝他晃动,杨太义感觉像做梦一样不真实。所以,当颁发最佳男演员奖项时,评委文晏连续叫了三遍名字,他都没回过神来,最后还是霍猛拍拍他的肩膀:“走吧,叫你上台领奖呢!”
平遥电影展是由山西籍导演贾樟柯2017年创立的国际电影展,目前为止只举办三届颁奖。《过昭关》是从全世界1200多部参展电影里评选出来的,很不简单。颁奖会上,影展艺术总监、著名电影制片人、意大利导演马可·穆勒评价说:“杨太义太真实,比专业的演员演得都好。”
这一评价并不过分,杨太义的成功,看似偶然,其实必然,他靠的是真实和真情。剧中主人公李福长一生饱受磨难,但他始终宽容地看待经历的一切,尤其是别人对他的好,更是一直放在心上。而在这方面,与杨太义人生经历高度契合。
杨太义童年可以说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逃过荒,要过饭,也曾遇到过雪中送炭的好人。有一年,村里闹瘟疫,许多年轻人因此去世,杨太义成了幸存者。因此,后来杨太义要求自己,也教育子女,要感恩生活,遇到别人有困难,能帮要帮;面对困难,不要怕,要勇敢。
因为自身经历过,杨太义能准确理解剧中主人公李福长的感受,甚至可以说就是在“讲”自己的经历,没有任何煽情,真实自然,因而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难怪《过昭关》播出后,很多观众都哭了,称它是2018年“年度最温情电影”。
颁奖结束第二天,杨太义回到村里。卸下主角光环的杨太义,生活恢复平静。有人问他:“奖杯拿回来了吗?俺们瞧瞧。”杨太义乐呵呵一笑,卖了个关子:“春节我准备演十场戏,到时候搁在戏台上,让大家同时看看算了。”
“我好比哀哀长空雁,又好比龙游在浅滩。我好比鱼儿吞了针线,唉嗨嗨嗨。我好比波浪中,失舵的舟船。”说到又要演戏,杨太义唱起《过昭关》里的唱段,嗓音苍凉中透着豁达,浑身上下充满了活力,仿佛回到那激情澎湃的青春时代……
电影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