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 宁,霍建平
(天水市秦州区种子管理站,甘肃天水741000)
试验地点设在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丰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海拔1 867 m,前茬作物为玉米,土壤为黄壤土,肥力中等。
供试糜子品种为陇糜10 号。
试验共设6 个处理。处理 A(CK):67.5 万株/hm2;处理 B:60 万株 /hm2;处理 C:75 万株 /hm2;处理 D:90 万株 /hm2;处理 E:105 万株 /hm2;处理 F:120 万株/hm2。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小区长6 m、宽 3 m,面积 18 m2,撒播,重复间间距 50 cm,试验四周种植保护行,保护行间距50 cm。
1.4.1 整地施肥 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腐熟农家肥45 000 kg/hm2、64%磷酸二胺 150 kg/hm2、46%尿素150 kg/hm2作基肥,拔节期间追施尿素75 kg/hm2。
1.4.2 田间管理 试验于5 月18 日播种,各处理根据株距调节种植密度。各个生育期严格按照试验要求,认真观察记载,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可靠、真实,其他田间管理同当地大田一致。在生长季节田间测定各处理的生育期、株高、有效分蘖、抗倒性和抗病性等项,成熟后每小区随机取10 个果穗进行室内考种,测定穗粒数、千粒重等项。
从表1 可知,6 个处理出苗期均为5 月29 日。对照及处理B、处理E、处理F 拔节期均为7 月17日,处理C、处理D 拔节期均为7 月18 日。处理F的抽穗期为7 月28 日,较对照早1 d,处理B、处理E 与对照处理的抽穗期均为7 月29 日,处理C、处理D 较对照晚1 d。处理F 全生育期为119 d,较对照晚3 d;处理B、处理C 全生育期均为117 d,较对照晚1 d;处理D、E 全生育期为119 d,较对照晚2 d。
表1 不同种植密度物候期
从表2 可知,6 个处理的株高为155.9~163.5 cm,其中处理 F 最高为 163.5 cm,处理 C 最矮为155.9 cm。主穗长为35.1~37.8 cm,其中处理A 最长为37.8 cm,处理D 最矮为35.1 cm。穗型所有处理均为侧穗。有效分蘖数为3.9~4.7,其中处理A最多为4.7 个,处理E 最少为3.9 个。单株粒数为333.82~822.59 粒,随着密度递增而递减。千粒重为7.4~7.6g,其中处理A最重为7.6g,处理E 和处理F 最轻为7.4g。
从表3 可知,抗黑穗病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 表现强,处理E、处理F 表现较强。抗红叶病处理F 表现为轻感,其余处理未发现。抗花叶病处理E、F 表现为轻感,其余处理未发现。抗倒伏所有处理均表现为高抗。
从表4 可知,种植密度不同,产量也不一样。折合产量最高的是处理C 为3 283.33 kg/hm2,较对照增产16.80%;其次是处理D为3 233.33 kg/hm2,较对照增产15.02%;第三是处理E 为3 144.44 kg/hm2,较对照增产11.86%;第四是处理B为2972.22 kg/hm2,较对照增产5.73%;第五是处理 F 为2 966.67 kg/hm2,较对照增产 5.53%;最低的是处理 A(CK)为2 811.11 kg/hm2。试验土壤肥力均匀,试验设置合理,数据真实、可靠。通过方差分析,重复间F=0.72<F0.05=4.103,重复间差异不显著。处理间F=12.122>F0.01=5.636,处理产量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经多重比较分析,处理C 与处理D 产量差异不显著,与E 产量差异显著,与其余处理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2 不同种植密度主要农艺性状和果穗性状
表3 不同种植密度抗病性及抗倒伏表现
表4 产量结果统计
试验结果表明:陇糜10 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有效分蘖减少、千粒重降低,此外密度的增大会影响糜子抗病性。秦州区糜子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5 万~90 万株/hm2,该种植密度下产量高,植株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