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效果探析

2020-06-03 03:17张树春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视物全血天麻

张树春

(江苏省响水县陈家港镇卫生院,江苏 响水 224631)

眩晕是指因人体对空间定位出现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此病可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此病在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冠心病患者和脑供血不足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中医关于眩晕的最早记录为《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眩冒”。《黄帝内经·灵枢·海论》中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现代中医学认为,眩晕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痰浊、阳亢、血瘀[1]。中医将此病分为痰浊上蒙型、肝阳上亢型、气血亏虚型、肾精不足型等证型。本文将30 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8 年1 月至10 月期间在江苏省响水县陈家港镇卫生院接受治疗的30 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其病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关于痰浊上蒙型眩晕的诊断标准(患者存在眩晕、头晕等主症及胸闷恶心、呕吐痰涎、视物旋转、头重如裹、苔白腻、脉濡滑等次证),对其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其均存在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且其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排除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患有精神疾病、因患脑出血、癫痫或梅尼埃病等疾病引起眩晕、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及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在这30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 例(占60%),女性患者12 例(占40%);其年龄为25 ~68 岁,平均年龄为(46.57±11.26)岁;其病程为0.5 ~3 年,平均病程为(1.87±0.55)年。

1.2 方法

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对这30 例患者进行治疗。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基础方是:甘草1.5 g,半夏4.5 g,白术9 g,天麻、茯苓、橘红各3 g,生姜1 片,大枣2 枚。若患者眩晕的症状严重,于方中加入胆南星和僵蚕;若患者头痛的症状严重,于方中加入蒺藜和蔓荆子;若患者呕吐的症状严重,于方中加入旋覆花和代赭石;若患者有气虚的症状,于方中加入生黄芪和党参;若患者湿痰偏盛、舌苔白滑,于方中加入桂枝和泽泻。水煎服,每天服1 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共用药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比较这30 例患者视物旋转、头重如裹、呕吐痰涎及胸闷恶心的积分(每项症状的积分均为0 ~3 分)。0 分:患者无上述症状。1 分:患者的上述症状较为轻微。2 分:患者的上述症状较为严重。3 分:患者的上述症状十分严重。治疗前后,比较这30 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这30 例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这30 例患者视物旋转、头重如裹、呕吐痰涎和胸闷恶心的平均积分分别为(2.34±0.44)分、(2.47±0.43) 分、(2.24±0.67) 分 和(2.22±0.35) 分。治疗后,这30 例患者视物旋转、头重如裹、呕吐痰涎和胸闷恶心的平均积分分别为(1.22±0.32)分、(1.20±0.30)分、(1.25±0.23)分和(0.91±0.17)分。治疗后,这30 例患者视物旋转、头重如裹、呕吐痰涎和胸闷恶心的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前后这30 例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分,±s)

表1 对比治疗前后这30 例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分,±s)

时间 例数 视物旋转的积分头重如裹的积分呕吐痰涎的积分胸闷恶心的积分治疗前 30 2.34±0.44 2.47±0.43 2.24±0.67 2.22±0.35治疗后 30 1.22±0.32 1.20±0.30 1.25±0.23 0.91±0.17 t 值 4.27 4.96 2.51 6.34 P 值 0.00 0.00 0.04 0.00

2.2 对比治疗前后这30 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前,这30 例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3.20±2.01)mPa·s、(5.64±1.23)mPa·s、(1.87±0.66)mPa·s 和(4.51±0.87)g/L。治疗后,这30 例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平均水平分别为(9.21±1.57)mPa·s、(4.02±1.15)mPa·s、(0.85±0.34)mPa·s 和(2.75±0.76)g/L。治疗后,这30 例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前后这30 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s)

表2 对比治疗前后这30 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s)

时间 例数 全血低切黏度(mPa·s)全血高切黏度(mPa·s)血浆黏度(mPa·s)血浆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 30 13.20±2.01 5.64±1.23 1.87±0.66 4.51±0.87治疗后 30 9.21±1.57 4.02±1.15 0.85±0.34 2.75±0.76 t 值 3.32 2.18 2.33 3.37 P 值 <0.01 <0.05 <0.01 <0.01

3 讨论

痰浊上蒙证即痰浊蒙闭清窍之证,为中医证候名。痰浊上蒙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头重昏蒙、疲倦乏力、食少多寐、五官感觉不灵及苔腻脉滑等。中医认为,痰浊上蒙型眩晕的主要病机是痰浊郁结、阻滞中焦,致使清阳不升、清窍蒙蔽[3]。中医主张从燥湿祛痰、补气健脾等方面着手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又叫半夏茯苓天麻汤,是中医治疗头痛、痰厥、眩晕等病证的常用方剂[4]。在该方中,半夏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天麻可平肝熄风、祛风通络。半夏和天麻是治疗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故该方中以这两味中药为君药。该方中的白术可燥湿利水、健脾益气,茯苓可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白术和茯苓合用可健脾祛湿,治生痰之根,故该方中以这两味中药为臣药。该方中的橘红可理气降燥、除湿化痰,生姜、大枣可调和脾胃,甘草可调和诸药。上述诸药合用,可共奏化痰熄风、健脾祛湿、和中益气之功[5]。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半夏可止吐、降低血压,白术可扩张血管、降血糖,天麻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对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减轻其临床症状,缓解其病情,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

猜你喜欢
视物全血天麻
常用电脑,眼镜度数不宜过高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吃天麻后别开车
献血的间隔期需要多久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