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清
图1 岁寒三友
在紫砂艺术之中,紫砂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正宗的紫砂壶是以宜兴丁山特有的紫砂原矿为物质基础,采用绝无仅有的泥片镶接和拍打身筒成型工艺,把千变万化的造型艺术和喝茶品茗的茶文化完美的结合起来,又兼具了陶刻、书法、绘画、镶嵌等众多装饰手法,融合了诗歌、词赋、禅偈等文学形式,真可谓是“紫玉无言匠心显,茗香寂声自在言”。在紫砂的历史上,也有许许多多充满了意境的紫砂作品,仿古的空旷幽远,让人回味无穷,石瓢的骨架笔挺,让人心生敬仰,南瓜壶的清新自然,让人心旷神怡,六方壶的刚柔相济,让人顿悟人生。这些经典之作凝结着宜兴世世代代的紫砂艺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生活的感悟,他们用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把这脚底下看似稀松平常、毫不起眼的紫砂泥巴,融入了生命的温度和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独特表达,使得发端于民间的紫砂壶在经过千百年来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沉淀之后,依然在今天的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茶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们茶座之上不可或缺的泡茶利器和把玩佳品,有的甚至成为了各大藏家争相追捧的珍重之宝,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意境,在传统工艺美术史上熠熠生辉。
紫砂“岁寒三友”是一件传统题材的紫砂花器(见图1),在紫砂的历史上许多的大家都创作设计过这种题材的紫砂壶,造型各不相同,但所表达的内涵却基本一致。这件作品也是沿袭传统而来,但是在具体的设计制作之中,并没有单调的采用非常繁复的装饰来堆砌华丽的外表,而是通过松、竹、梅的元素来点缀壶身,从而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岁寒三友”的意境充分的表达出来,希望引起大家的感悟和共鸣。此壶壶身采用了紫砂传统造型,饱满圆润,包容大气,给人以稳重敦实之感,在使用的过程中也特别的实用典雅,尽管是花器的造型,但也透露出朴素的内涵。弯流别出心裁,采用和壶身颜色不同的绿泥捏塑出竹子造型,竹节惟妙惟肖、苍翠欲滴,出水特别流畅,收放自如,婉约之中为此壶增添了几分灵动飘逸。壶把为梅花枝干造型设计,上面的树节刻画细致入微,疏密有别又点缀自然,把梅枝的沧桑遒劲表现得淋漓尽致。几枝梅花从壶把根部延伸出来,三五成趣、星星点点,捏塑自然、技艺高超,让人观之不禁吟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诗情画意。壶盖鼓起和壶身融为一体,子母线严丝合缝,通转流畅。壶钮用一截弯曲的松桩设计而成,松苔、枝叶自然贴伏于壶盖之上,妙趣横生,充满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无穷活力。
“岁寒三友”这件作品,通过竹形壶嘴、梅花壶把、松树壶钮的巧妙搭配,再加上运用紫砂传统工艺,把这些元素和壶身自然融合,共同勾勒出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岁寒三友”的形象特征和情感内涵,已经深深的烙刻在国人的脑海之中。宋人林景熙在《王云梅舍记》中写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明代《渔樵闲话》记载: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其中表达的都是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不畏严寒的特征和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的斗志。把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的岁寒三友,用紫砂技艺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让广大茶友充分的体悟到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境,时刻提醒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光辉灿烂、包罗万象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低调内敛、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更是催生了许多以自然万物为代表的精神象征。许多的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之中,如书法、绘画、雕塑等,都有反应松、竹、梅题材的传世佳作,有的甚至产生了深远而且深刻的影响,其中对于紫砂艺术的影响也可谓是随处可见。在许许多多的紫砂花器题材之中,“岁寒三友”松、竹、梅成为了宜兴紫砂艺人选择最多的元素,因为它们在民间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人们对它们有着浓厚的感情。于是我把它们融入紫砂艺术的创作之中,希望“岁寒三友”的美好品质深入人心,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