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校本网课建设刍议

2020-06-02 03:16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网课校本微信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和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老年大学普遍开设“网上课堂”,主要以转播网课的方式开展线上教学。开展线上教学,既需要有“拿来主义”,也需要有“原创精神”,以本校教师为开发主体的“校本网课”更符合本校特点、办学条件和学员实际。文章还就如何开发好校本网课、把校本网课打造成面向本区域老年人的“空中课堂”等提出建议和有效措施。

2020年春季,因发生新冠肺炎疫情,老年大学延期开学,实行“停课不停学、教学不断线”的工作方案,我校以“网上课堂”专栏为平台,对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优质网络课程。同时以本校教师的优质课为主要资源做好课件建设,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号和各班级微信群两级发布平台,开展校本网课教学。实践表明,转播的网课虽然是“阳春白雪”,但“下里巴人”的校本网课却更受学员欢迎。这一现象引起了全体工作人员对以下问题的深入思考。

一、校本网课的优势

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新的表现形式。校本网课是学校自主运作的网络课,实质在于网课开发的校本化。说得通俗一点,校本网课其实就是一所学校的“专利”。它是以学校为网络课程开发的场所,以本校教师为网络课程开发的主体,依据老年教育的性质、特点、办学条件和学员的实际需求而开发的网络课堂教学活动。是老年大学“三个课堂”之外的“第四课堂”。

在“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情境下,校本网课承担起了第一课堂的教学任务。建设和开播校本网课的实践表明,和转播网课相比较,校本网课具有以下方面的优势。

校本网课更能够激起学员的“亲和效应”。心理学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存在一种倾向,即对于自己较为亲近的对象,比如,有共同的血缘、姻缘、地缘、学缘或者业缘关系,有相似的志向、兴趣、爱好、利益,或者是彼此共处于同一团体或同一组织的人,会更加乐于接近。这种接近会使双方萌生亲切感,进而促使双方进一步相互接近或接纳、相互体谅,称之为亲和效应。我们通常把这些较为亲近的对象称为“自己人”。在其他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所谓“自己人”之间的交往效果往往会更为明显,其相互之间的影响通常也会更大。校本网课教学中的教与学双方,原本就是属于同一组织的人,师生心理距离近,所以学员会将教师视为“自己的老师”,“自己老师”的教学风格当然更加容易引起自己的青睐和肯定。这应该是校本网课比转播网课更受学员欢迎的基本原因。

校本网课更具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由于老年教育的特殊性,以及整个国家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巨大不平衡性,国家不可能、也不必要对老年教育制定统一的教学内容。所以,老年大学自诞生以来,其课程设置的最大特点就是校本性。老年大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几乎都是各校自行设计而建立起来的。转播网课虽然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为每一所老年大学、每一位老年人提供优质的视频教学,但是却难以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难以体现不同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学员的特殊需要。而开发校本网课的立足点,就是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凸显学校办学特色。校本网课的任课教师、教学内容与原本安排相衔接,更贴近学员学习的实际需要。尤其是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个性和风格,针对学员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在录制网课时可以对本专业课程进行二次开发以及个性化的设计,精心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切入点及教学策略,这些正是转播网课所无法做到的。

校本网课的开发可以经常修订,形成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本校教师是校本网课开发的执行者,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他们积极参与网课开发的热情,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空间和大显身手的机会。教师们可以根据学校的要求和学员需求,也可以根据网课播出中发现的问题,随时做出调整与改变。所以校本网课与转播网课相比较,可以保持较大的开放性、灵活性与适应性。同时由于教师参与网课开发,必定促使教师对执教专业的教材进行二次创造性钻研,熟悉网课教学的新方式,并及时了解学员的“获得感”。所以让本校教师参与校本网课的开发任务,也就是让他们参加再学习、再创造的过程,能够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学员对校本网课的平台路径更熟悉,易于操作。老年人在离开工作岗位后,接触、学习新事物的机会减少,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也开始衰退,接受新生事物变得困难。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化,老年人怕“高科技”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在学习上“举一反三”的能力弱化,或多或少影响了网课学习。比如,我们发现不少学员对于打开自己学校校园微信公众号,进入网上课堂,已经熟门熟路,得心应手,可是对于链接的其他网络课程,却常感到“不方便”,有时会找不到路径。对于许多老年学员来说,他们并非不喜欢优质的转播网课,而是对校本网课的平台路径更熟悉,易于操作,所以也就更喜欢校本网课。

总之,校本网课的根本优势在于以校为本。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所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网课就是从本校的教学实际出发,由本校校长、教师、工作人员共同探讨,研究本校学员的学习需求,从而形成网上教学的合适方案。

二、因势利导,把校本网络课堂打造成为学校教学的“第四课堂”,并发展为名副其实的“空中课堂”

2020年春季老年大学延期开学,实行“停课不停学”工作方案。我校以校园微信公众号既有的“网上课堂”专栏为平台,上线本校教师的优质课件,各班级微信群纷纷转发,受到广大学员的热烈欢迎。广大教师的参与兴趣和热情也被极大地激发起来,除了报名参加校级网课的录制之外,还自发地联系班级,把自己录制的专业教学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上播放。面对这样的积极性,我们认为应该因势利导,把校本网络课堂打造成为学校教学的“第四课堂”,并发展为名副其实的“空中课堂”。

把校本网课作为“第四课堂”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大数据时代的老年大学已经实现了网络信息的全覆盖,网络平台不仅仅是学校管理的重要途径,更是老年学员实现远程学习和交流快捷有效的互动工具。把校本网课定位为“第四课堂”,把它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可以保证它与“三个课堂”教学模式的联动。学校工作计划可以规定:校本网课是学校的“第四课堂”,它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本校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开放;校本网课是学校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课程计划要对校本网课的科目、课时数、主讲教师、上线时间等作出明确安排。这样,使校本网课工作规范化、正常化、系统化,从而保证网课质量的不断优化。

完善、巩固和发展校本网课的三级接收体系。继续办好电脑提高班和智能手机应用班,完善班级微信群,发展学员个人微信朋友圈等,使校本网课的“客户端”形成班级微信群、学员个人微信、学员个人微信朋友圈三级体系,不断扩大网课的接收群体,使校本网课真正成为老年大学的“第四课堂”。

实现“第四课堂”教学的开放化,把校本网课打造成面向本区域老年人的“空中课堂”。面向社会办学是老年大学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学校可以实现“第四课堂”教学的开放化,通过“智能延伸”,把校本网课打造成面向本区域老年人的“空中课堂”。从“第四课堂”到“空中课堂”的发展,除了信息化手段、新媒体技术需要极大加强之外,主要是解决好受众不同的问题,要设法让全社会老年人形成“学员”的角色认同,也能愉快地接受老年大学的教学。我们认为,总的原则是:做到内容上有特色,质量上出精品,形式上创新意,以适合老年人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以本校教师的优质课为主要资源做好课件建设,展示优秀教师及其教学活动的魅力,把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校园网传播到四面八方,从而达到一人教,千人学,万人用的效益。

就目前实际情况看,微信是“空中课堂”最有效平台。微信是面向社会办学的有效工具,它不仅制作方便,还具有“转发”无限量的优势。根据微信的特点,校园微信公众号可重点开播“微课”。微课是指使用多媒体技术,用五至十分钟时间,就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教学音频或视频,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微课内容具体、主题突出,容量微小,用时简短,通过转发,可以在“朋友圈”迅速传播,是极其有效的实时共享教学平台。所以,学校应在微课的内容和形式上精心策划,在“短、新、快”上下功夫,努力增强“空中课堂”对老年学习者的吸引力。

总之,从面向本校的“第四课堂”到面向社会的“空中课堂”,是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门办学的成功之道,也是校本网课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三、边学边做,不断探索创新,着力解决网课制作的技术难题,持续推进校本网络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要实现网络课程开发的校本化,困难是显而易见的,除了相关设备硬件之外,人才缺乏和技术力量薄弱是两大根本难题。从现在的实践经验来看,要解决这两个困难,只能由教师和工作人员边学边做,不断探索、创新。马上着手可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完善开发程序。校本网课的开发要纳入学校规范化的课程管理,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计划性和科学性,需要完善三个基本环节:(1)课程评估,确定目标。对拟开设的网课首先开展先期研究,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分析课程的专业特性和区域适应性,以及受众的可接受性。(2)组织与实施。为开发校本网课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申报课程;为每门网课制定大致的结构;组织无学员上课录制;审阅;改拍和补拍;编辑和后期制作。(3)评价。评议网课的开发过程,调查收看效果,分析反馈意见以利改进。

创新教学模式。从我们学校已经录制和播出过的网课来看,老年大学网课的主要模式为“教师讲授+APP演示”的网络教学模式。其实就是无学员上课场景的视频直播,再加上必要的APP(演示有关的板书内容、教学挂图、实物模型等内容)。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教和学不同步,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在网上学习,但是学习者的被动地位没有改变,缺乏交互性,网络实时互动的教学功能没有得到发挥。

由于老年大学网课学习对象和学习时间的不确定性,教和学较难实现实时互动,但是可考虑使“讲授+APP演示”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一些,灵活一些。譬如:把教师一讲到底的录像课分拆为几个短视频,把短视频、板书、文档、网页、动画等穿插起来;或在视频画面上插入能反映教学重点、难点的文字。此外,为了弥补现场讨论的缺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私聊等渠道让学习者反映自己的思想,作为“讲授+APP演示”模式的补充。

开展网络直播教学。网课的本质特点是实时互动共享,校本网课在现有“讲授+APP演示”的教与学异步模式基础上,可以创造条件开展网络直播教学。直播的本质是交往与沟通。直播教学通过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使教学过程体现灵活性,教师可以临场发挥,可进行必要的重复,可解答学员的问题,因此具有实境教学氛围。采用注册制,有稳定参与群体的网课,可通过现成的网络直播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学校或教师个人也可购置电脑、麦克风、摄像头、监听耳机、补光灯等,开展网络直播教学。

现阶段老年大学的校本网课建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困难。但校本网课作为老年大学的新生事物,已经表现出勃勃生机,现在需要我们继续总结经验,着力解决网课制作的技术难题,持续推进校本网络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广东江门老年大学 陈 颖

猜你喜欢
网课校本微信
对网课不能听之任之
遏止网课乱象重在落实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是什么“网课”让“学生们”好评如潮
营造良好的网课环境须齐抓共管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