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策略

2020-06-01 15:01黎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渗透初中语文

黎莉

摘 要: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人们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而初中语文课堂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阵地,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课堂环境,为其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提供助力,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中积极渗透人文教育思想,凸显学生主体,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本文先是阐述了人文教育的内涵;其次就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几点人文教育具体的渗透策略,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语文 人文教育 渗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4.036

《語文新课程标准》确切指明了语文课的性质,即交际过程中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就语文的工具性而言,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展开深入研究。但是,语文的人文性,却少有涉及。初中生作为我国后备人才力量,怎样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养成人文精神,陶冶情操,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最早出现在《周易》一书中,“刚柔相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但是,在词语内涵的不断演变中,人文的意思已不再局限于天文知识,它涉及纲常伦理,即以儒学为首的经典文化。在西方国家,人文提倡人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解放自我。而立足于当今社会,人文代指人的价值,重在凸显人的主体性,能够在人的身上客观体现出来的就是人的素质。实际上,不管是在现代社会还是古代社会,人文教育都包含了艺、史、文、哲等内容。在这些内容的整合下,人文精神得以形成。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在他们所处的那个年代,若是没有智力、知识和教养等方面的支撑,一个人的思想能达到道德尊严感的程度是非常了不起的。”也正是如此,苏霍姆林斯基大力推行文化教育,认为人们应对那些有利于人个体发展的知识提高重视,加大人文教育力度。而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工作,重在“立德树人”。

1.基于微观视角,人类需要构建自己的人文精神家园

个体的情感状态、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心理品质和人格修养加起来被统称为精神家园。同时,这些内容也在人文精神的范畴中。然而,在当今社会,多数人的居所、家庭和家园都已成为独立的个体。如果一个人居无定所,那么他的生活会过的百般煎熬。但若是再没有精神家园支撑的话,只能够做到惶惶度日,空虚麻木。马尔库塞学者提出,人在变得单向度之后,会对精神家园的建设产生下意识忽略,进而导致其思想空虚。这是忽略精神家园建设的原因也是其最直接的结果。

2.基于宏观角度,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人文精神

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把关注点放在了经济指标上。从实际情况看,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已经造成了若干社会问题的凸显。比如,价值信仰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等等。在这样的发展观下,人是否幸福根本无人在乎。人生的意义将会在这个物欲纵横的世界中被淹没,直至消亡。久而久之,人文精神将会严重缺失,直接造成人性的扭曲,最终危及社会稳定。

3.基于教育目的,受教育者成才的需要

从罗伟教授的研究成果看,人文素质具有以下几个内涵:第一,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共创社会和谐。在个体人文素养的养成中,道德品质发挥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以此为基础,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有力保障。第二,具备丰富的文化储备。身处客观世界中,人在不断地刷新认知下成长,积累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用文化来包装自我,完善自我,洗去身上的俗味。在人文内涵中,文化储备是不可缺少的。只有个体具有一定的知识,其个人素养才能有效提高。第三,具备一定的审美与情感能力,是个体人文素养的客观反映。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美是其最高层次的追求。在人的情感与审美状态趋于同一水平线时,其心理会获得很大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这一点,是多少的物质无法换来的。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人文素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内容。第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生活中,我们把人的信仰、信念、思想观等统称为价值观。在人文素养中,价值观具有导向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完全可以把个体的心理活动支撑起来。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策略

1.依靠教材,渗透人文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文本篇章,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最佳选择。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把课文中的人文因素找出来。这不但有利于在授课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理念,健全人格。比如,在学习《邓稼先》一课时,这篇课文是以散文的形式叙述出来。在对课文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去认识邓稼先这个人物,让学生知道他不但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个无私奉献的爱国者,让邓稼先身上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染学生,培育学生道德情感。又如,在学习《背影》一课时,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均流露着作者与父亲深厚的父子之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父爱的深层和无言,进而对自己的父亲心怀感恩。从古至今,人的情感都是共通的。而教材中课文的学习,就像是一份助力,推动着学生思考生活,感悟生命,进而不断增强自身人文精神。

2.挖掘优秀文化,渗透人文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蕴含着人文精神。这一点,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最容易忽略的,无形中导致许多人文教育机会流失。初中阶段是学生各方面的养成期。同时,也是叛逆、消极思想的孵化期。在这一时期,渗透人文教育知识可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生活观。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一课学习中,多数教师就会直接把文章中心思想告诉学生:整个国家的人为了自己不被扣上愚蠢的帽子,就谎称自己可以看得见皇帝的新装,只有小孩才敢说出真相。实际上,教师完全可以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联系自我,想想自己平时有哪些虚荣心理?进而起到点拨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摆正思想,养成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在渗透人文教育时,教师还可以尝试升华主题,让学生感受到每堂课带给自己的收获和成长,有效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理念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彰显着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而教师就等同于外部力量,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作为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个体差异性,时刻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去学习知识,并活跃思维,去创新开发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在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融洽、公平、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归属感,能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彻底释放天性、活跃思维、积极思考并在教师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内化吸收。人文主义关注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师生要处于同一位置,相互尊重。教师不可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行代入到学生思维中,去要求学生接受认同某一认知,而是让学生能够生成自己的意愿和看法。

4.提升课堂,渗透人文教育

想让课堂变得灵动起来,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現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例如,在学习《傅雷家书》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两封家书的不同,教师可以从情感表达和书写风格两方面入手带领学生去逐一分析,让学生对文中的情感进行品味。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整理归纳。在这样的方式下,教师调动课堂氛围,会取得可观的教学效果。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名篇佳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情感美和科学美。在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如议论、记叙、散文、说明等等。语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代入作者所处位置,体会作者真情实感。鉴于此,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教师要对朗读教学提高重视。在向学生普及作者的创作背景、思想历程和个人经历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读。在朗读之中,感受我国的大好河山美景和作者的胸襟宽广,进而对学生精神层面进行熏陶,培养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热爱。

参考文献:

[1] 魏晓兵《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策略》,《新一代:理论版》2019年第12期。

[2] 农碧江《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探讨》,《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年第4期。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渗透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