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曼·罗兰戏剧文学创作的艺术风格

2020-06-01 11:16林珈仰
科学大众 2020年3期
关键词:罗曼罗兰艺术风格

林珈仰

摘   要:在法国戏剧文学史上,罗曼·罗兰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罗曼·罗兰通过精准的笔法和艺术特点表达了关于和谐、自由和人道的思考,对人们有深刻的启示。文章将主要讨论罗曼·罗兰法国戏剧文学作品的3个阶段,旨在对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罗曼·罗兰;戏剧文学;艺术风格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正在进行着巨变,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工业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同时还伴随着战争的阴霾。而正是这样一个时代,出现了一个属于这个时代有着强烈影响的人—罗曼·罗兰。罗曼·罗兰在生命的有限时间内追求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充满包容而又无限宽广,充满着真知而又包含睿智,这也是其文学作品中十分鲜明的特点。罗曼·罗兰是法国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品不是浮光掠影,相反,其对感兴趣的事物努力地追寻和探究,使作品充满了音乐气息。不仅决定其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为法国戏剧文学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    戏剧创作第一阶段

在第一阶段中,罗曼·罗兰偏向于作品的“和谐”。几百年前,莎士比亚是英国十分著名的作家,其戏剧作品已经在欧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因此,罗曼·罗兰在早年的文学成长经历中对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极为痴迷和喜爱,这也对其早期的戏剧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际上,罗曼·罗兰曾经在回忆录中提到其甚至将最好的血液给了莎士比亚,或者可以形象地说罗曼·罗兰将莎士比亚整个“吞”了下去。在罗曼·罗兰二十多岁时大学毕业,随之便去了罗马,在这段时间里,各种经历和学习也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经常在剧院观看莎士比亚的戏剧,这些戏剧很大一部分都是由欧内斯朵·罗西主演的。欧内斯朵·罗西不仅拥有出色的演技,同时还对莎士比亚的戏剧内涵以及人物特点有充分的理解,在表演中展示了莎士比亚戏剧的魔力,对罗曼·罗兰的戏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罗兰不仅看到了拥有狂野天性的人物,还感受着穿透一切事物的精神风暴。罗兰的大脑随着莎士比亚戏剧,也在尽情地开放思维,在很短的时间里写出了一组源于古典主义的戏剧。实际上,在这组戏剧中虽然可以明显发现与莎士比亚戏剧相似的地方,但是还存在音乐的影子,这是因为罗兰十分喜爱瓦格纳和贝多芬,因此在戏剧融入了交响乐的因素。

在这段时期内,罗曼·罗兰首先完成了《奥西诺》,然后又写了《巴格利奥尼》《安彼度克里思》。几年后罗兰又返回法国,接着完成了《尼俄柏》《围攻曼图瓦》等剧本,这类剧本在当时虽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仍然可以看到其中的“和谐”之处,包含了对法国前途命运的思考,这也正是其早期戏剧的灵魂所在。

2    戏剧创作第二阶段

罗曼·罗兰在法国戏剧文学创作中,用信仰点燃理想主义。在罗曼·罗兰十几岁时就认为自己肩负着艺术使命,或者认为其是为艺术而生,罗兰准备用全部的生命去完成使命。这段时间,法国的艺术正在朝着颓败的方向发展,羅兰则大胆地想要为这个国家创造新的艺术。有人认为“为艺术而艺术”,又有人认为“为艺术而艺术”,而罗曼·罗兰属于后者,在其整个生命中都在创作中寻找着超凡脱俗的精神。法国的战败固然引起了军事、经济、文学等各个领域的衰退,但是为罗兰新的艺术形式做了铺垫。“信仰悲剧”在罗兰的大脑中逐渐生根、发芽、成长,最终也体现在其戏剧中。主要用到“信仰悲剧”的作品有《圣路易》《艾尔特》《理性的胜利》,多年后其将这些作品重新整理,题名为《信仰悲剧》。

在作品《圣路易》中,涵盖了较为强烈的宗教激情,不论是宗教诗、传奇剧,还是英雄史诗等,都在这个作品中有十分鲜明的体现,在各个地方都有瓦格纳艺术精神之光。在作品《艾尔特》中,可以看到“失败者的悲歌”,使人们意识到应更加注重民族情感的表达。这部剧不仅是其上演的第一个剧本,同时在上演后也获得了较大的反响。在作品《理性的胜利》中,重新审视了“失败”的含义,也对现实失败和精神胜利作了新的评价。

3    戏剧创作第三阶段

罗曼·罗兰将其理想主义升华为精神。在这个阶段内,罗兰更加注重法国戏剧文学的内涵和主旨,对自身艺术创作的原则进行了更改,确立了“人民艺术”的地位,通过个人力量改革法国戏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罗兰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即进行革命戏剧创作,同时将法国大革命作为背景。不仅如此,还会根据法国戏剧的特点以及自身创作的需要融入大量的音乐元素。

在作品《七月十四日》中,并没有展示过多的情节,仅仅是通过简单的笔法描述了大革命的具体场景,也就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众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实际上,纵观法国戏剧史,这个作品不能百分百称之为戏剧,相反,更像是一首凯歌,曲中充满豪迈的味道。在结尾中,罗兰增加了合唱,这也充分体现了其作品的交响乐元素。在作品《丹东》中也深入描绘了法国大革命的场面,但是与上一个作品不同的是,《丹东》不再有高昂的激情以及抒情风格,而是表现了法国大革命的低谷阶段,可以看出罗兰在这部剧中有关于革命胜利的深沉思考。其通过描绘各种不同的深沉场面歌颂失败者丹东,表达出罗兰笔下的人道和自由。在作品《群里》中,充分展示了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现状的讽刺。在这部剧开始前,法国有一个重要的案件—德雷夫斯案,这对罗兰的写作有很大的启发。其利用1793年法国革命军中的历史事件来影射德雷夫斯案,表达了如果公平自由同国家利益间出现了矛盾,自己会始终站在公平自由、理性正义的一方。

4    结语

综上所述,罗兰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但是最具有魅力的还是其戏剧作品。在其戏剧制作中,充分展示了对人性的思考、对自由的追求。罗曼·罗兰不仅表达了真理的重要性,也歌颂了真理的意义,罗曼·罗兰的作品思想是超时空的,不仅弥补了法国戏剧的缺陷,更是站在了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和追求,表达了“国际性的祖国”的内涵和重要性,这正是后世需要从中学习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2]罗曼·罗兰.母与子[M].李爱梅,程永然,译.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

[3]罗曼·罗兰.罗曼·罗兰文抄[M].孙梁,译.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7.

猜你喜欢
罗曼罗兰艺术风格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微言大义
想象的空间与经验的几何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你到底错在哪儿
还有一只鸡
罗兰·希尔与邮票
大臀姑娘的兴衰
欧洲的艺术风格派系与服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