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研究运用比较研究法成果特征分析

2020-06-01 07:45陈忠海李婷婷
档案与建设 2020年4期

陈忠海 李婷婷

摘要:文章从论文数量分布、来源分布、涉及国家或地区分布和研究主题分布等方面对2012—2019年档案学研究运用比较研究法的论文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档案学研究中比较研究法运用的现状和特征,并与学者对2006—2011年间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比较研究法在成为档案学硕士学位论文采用的重要研究方法的同时,得到了许多档案学者和档案学核心期刊编审专家的重视和认可,其作为档案学重要研究方法的地位得以确立,且横向比较成为档案学比较研究的主要形式,这是档案学研究运用该方法的基本特征。档案学研究运用比较研究法成果的具体特征表现为:档案法规、政策及标准研究范围扩大,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成为持续研究的重点,档案服务成为档案工作研究的核心,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档案文化研究出现新的趋向。

关键词:比较研究法;档案学研究;横向比较

分类号:G270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s of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in the Study of Archival Science

Chen Zhonghai, Li Tingt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Henan, 450001)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on the papers using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in archival research from 2012 to 2019 from the aspects of quantity distribution, source distribution, country or region distribution and research topic distribution,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in archival research. And compared with scholars research results from 2006 to 2011.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while the comparative study metho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method for masters degree papers in archival science, it has been valued and recognized by many archival scholars and experts in editing and reviewing core journals of archival science. Its status as an important research method of archival science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horizontal comparison has become the main form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archival science. This is the basic featur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in archival research.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in archival scienc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the scope of research on archival regulations, policies and standards has been expanded; electronic files and electronic archive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continuous research; archival service has become the core of archival work research;the content of archival science theoretical research is more abundant, and new trends in archival culture research appear.

Keywords:Comparative Research; Archival Science Study; Horizontal Comparison

档案学的比较研究,是指对档案学的诸类可比问题,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对照,判明其异同,分析其缘由,并探求其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的一种方法[1]。档案学界在1987年已经开始探讨苏联和美国档案事业的比较研究[2]、档案学的比较研究与比较档案学[3]。之后,比较研究法在档案学研究中得到了具体的运用,同时,学者们相继对档案学比较研究方法的作用、特点、指导理论、程序、应注意的问题、规范等进行了探讨[4][5][6]。在我国,档案学者运用比较研究法对研究对象的发展状况、发展水平做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寻找各個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促进了档案学比较研究理论的发展和档案工作实践的进步。对2012—2019年档案学研究运用比较研究法的期刊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调查统计,并将其与学者对2006—2011年间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总结出当前档案学运用比较研究法所取得成果的基本特征和具体特征,从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1基本数据分布分析

1.1论文数量年度分布

在档案学运用比较研究法取得成果的统计分析方面,有时婉璐的《2006—2011年比较方法在我国档案学研究中的应用统计分析》和温艳秋的《档案学视域中的比较研究:现状、趋势、问题及建议》两篇成果[7][8]。为便于与2006—2011年的研究成果作对比,本文采用时婉璐的检索方法,选取2012—2019年为时间跨度,以“主题=档案”并且“题名=比较+对比”为检索条件,在CNKI中进行检索,剔除对比较研究法本身进行研究、内容重复及不符合主题的文章,共得到513篇论文,其中期刊论文450篇、硕士学位论文50篇、国内会议论文8篇、辑刊论文4篇、报纸1篇。

2012—2019年档案学研究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的成果分别为77篇、80篇、79篇、61篇、67篇、59篇、40篇、50篇,呈现从早期相对稳定到波动下降,再到2019年有所增长的态势。档案学研究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的成果数量相较于2006—2011年间每年保持在50篇左右的情况略有增长,说明档案学比较研究法的运用比较稳定,成果进一步得到档案学者和期刊编审专家的重视。

1.2论文来源分布

论文来源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档案学者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實际状况和期刊对刊载相关论文的偏好。样本论文期刊来源达112种,相比2006—2011年的39种,来源更加广泛。其中,发表论文数量在3篇以上的有30种(如表1所示),发文量占全部论文数量的81.5%,研究成果相对集中。运用比较研究法的档案学硕士学位论文和档案学核心期刊刊载运用比较研究法的论文数量分别为50篇(9.7%)和140篇(27.3%),说明比较研究法在成为档案学硕士学位论文采用的重要研究方法的同时,得到了档案学界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其作为档案学重要研究方法的地位得以确立,这是档案学研究运用该方法的基本特征。此外,2012—2019年《档案管理》《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刊载运用比较研究法的论文数量占其全部论文数量的比例较高,占比依次为1.6%、1.6%、1.5%,在该领域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1.3论文涉及国家或地区分布

时婉璐认为,横向比较是指对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域的事物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是对同一国家或地域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事物进行比较[9]。温艳秋认为,档案学视域中的比较研究包括历史视角下纵向的古今比较研究和国际视野中横向的中外比较研究[10]。从2012—2019年档案学研究运用比较研究法的成果看,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论文为256篇(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占全部论文数量的49.9%,相比2006—2011年间的35.3%,上升幅度较大。中外比较的国家有所增多,国外不同国家之间比较的论文开始出现,并占据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论文篇数的4.3%,因此,横向比较的视野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外之间比较的范围。

此外,除65篇以不同时代(6篇)、不同时间(2篇)、不同时期(2篇)、传统与新形式(39篇)、新旧法规及政策与标准(16篇)为视域展开的档案学纵向比较研究外,仍有192篇是以跨学科比较(61篇)及不同的方案、机构、种类、案例、高校、模式、平台、群体、技术等比较(131篇)为主的档案学横向比较研究。因此,将档案学横向比较理解为对空间上同时存在的事物,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科、不同形式等进行既成形态的比较,从而揭示事物一般规律的思维方法,似乎更为准确。此处192篇档案学横向比较研究的论文,加上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256篇论文,占检索出的全部论文数量(513篇)的87.3%,可见,横向研究成为档案学比较研究的主要方式。

1.4论文主题分布

为进一步了解比较法视域下档案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进展,以时婉璐的分类法为基础,对样本数据的研究主题进行分类,并根据需要对相关主题进一步调整,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2012—2019年档案学运用比较研究法论文涉及主题与2006—2011年间相比,宏观档案工作的研究比例下降13.3%,具体档案业务研究数量与宏观档案工作研究数量基本持平,档案理论与文化研究的比例提高。调查数据说明,2006—2011年档案学者偏好研究档案事业或宏观档案工作问题的情况有所改变,学术成果呈现出宏观档案工作和具体档案业务研究并重,档案学理论与文化研究异军突起的新局面。

2研究成果的具体特征分析

与2006—2011年间的研究成果相比,2012—2019年档案学研究运用比较研究法论文主题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进而导致研究成果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档案法规、政策及标准研究的范围扩大

在档案学运用比较研究法的成果中,档案法规、政策及标准主题的论文数量占全部论文数量的比率最大(12.9%),且文献来源中核心期刊和硕士学位论文的数量为37篇,说明该主题的论文质量相对较高。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档案法(16篇)、档案开放利用制度(15篇)、电子文件法律法规(7篇)、档案收集范围(6篇)等方面。档案法的修改和档案事业的进步,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其他国家档案法的优势与经验,更好地带动我国的档案事业向前发展[11]。首先,在档案法的比较研究中,中外《档案法》与档案立法的比较研究、档案法理定义比较研究的成果较多。其次,档案开放制度的研究多在篇名中含有信息公开、档案公开、信息开放、档案解密等关键词,以中外比较为主,探讨中外档案信息开放相关概念内容的认识差异、发展脉络、制度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以便为我国完善信息开放利用政策提供借鉴。档案利用服务法律法规的研究相对于档案开放制度研究的成果显得数量较少,以法律条款及内容特点比较分析为主。再次,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和电子文件管理与国际的接轨,国外一些先进经验陆续被介绍进来,特别是美国的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为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研究提供了许多参考和借鉴[12]。电子文件法律法规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中美电子文件管理法律法规、国内外电子文件管理标准、电子文件法规与相关法规的比较。最后,档案收集范围受档案馆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公众参与意识提高、社会记忆保存需要和档案工作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处于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中。有学者对新旧《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展开比较研究,寻找新规定的变化之处,对其合理性和意义进行了阐述,也有人对中美档案征集政策文本进行了解读。此外,对档案管理各个环节法规、制度及标准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以档案著录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档案网站隐私政策、档案信息泄露通知制度、档案馆网站版权政策、档案工作条例为主题的比较研究扩大了档案法制建设比较研究的范围。

2.2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成为持续研究的重点

2019年12月第十届“中国电子文件管理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阐释了电子文件从数字化向数据化方向发展的现状,并对我国电子文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13]。在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及区块链等新技术背景下,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研究不断深化,成为持续研究的重点。除去电子文件法规、政策及标准的研究以外,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档案、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比较和电子文件三个主题,共50篇相关论文。研究成果集中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比较(25篇)、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比较(8篇)、电子文件管理与传统文件管理比较(2篇)方面,其它成果有中外电子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电子文件封装、电子健康档案、中外电子文件管理、国内电子文件管理、音像档案与电子文件的比较研究,分别为5篇、3篇、2篇、2篇、2篇、1篇,档案学核心期刊刊载成果所占篇数较少。从文档一体化趋势看,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处于文件的不同时间节点上,目前针对電子文件格式、内容、安全等方面管控的研究较多,但鲜有针对归档后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的研究成果[14]。新技术环境的变化对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比较研究法对管理和技术较为先进的国家或不同领域的应用成果进行求同或求异式的横向比较,有利于为电子文件,特别是电子档案管理提供借鉴,进而促进我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2.3档案服务成为档案工作研究的核心

在具体档案业务领域,以档案服务为主题的论文数量,超过档案开放与利用的数量,且档案开放与利用、档案信息化/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与平台、档案网站建设、新媒体应用主题的比较研究又在一定程度上以档案服务为目的或促进着档案服务的发展,这说明档案服务成为档案工作研究的核心。首先,档案服务研究的主题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重点关注档案馆服务(8篇)和档案信息服务(7篇)。档案馆服务的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馆与图书馆服务的比较。档案信息服务主要集中在档案在线信息服务及中外信息服务的体系、模式、公共服务能力比较等方面。档案远程服务、儿童教育、共享服务、个性化服务、寄存服务、志愿服务、咨询服务、档案服务社会化、公共服务能力、知识服务等主题词出现,但各主题词相关研究成果皆为1—2篇,档案服务比较研究的空间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创新。其次,档案开放与利用是档案服务工作开展的前提。中国对档案信息公开的称谓或概念是随着我国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学术界国际交流的深入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存在着档案公开、档案公布、档案利用或开放历史档案等不同称谓,其中档案利用尤指档案馆根据利用者需求查询档案[15]。档案开放与利用的比较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外比较方面,篇名含中外、中美、中法的研究篇数分别为11篇、9篇、2篇,占档案开放与利用主题论文数量的68.9%,重点对开放档案信息可获得性、利用率、发展历程、私人档案利用、档案利用工作特点等进行比较分析。再次,档案信息化/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与平台、档案网站的建设及新媒体应用为档案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更多优化、发展的空间。档案信息化与数字化主题中数字档案、数字档案馆、数字出版与传统形式的比较及不同技术在信息化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档案利用服务的优化升级,档案利用种类由传统纸质档案扩展到电子档案,利用方式由到馆查档扩展到在利用查询服务平台获取[16]。档案管理系统与平台的建设直接促进了公众档案利用水平的提高,对档案管理系统与平台的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内代表性档案管理系统的比较、档案信息与图文信息共享体系建设等方面,研究成果相对集中于国内的比较研究。档案网站建设的比较研究所占具体档案业务的比例较高,为13.6%,说明学者们比较重视档案网站的服务功能,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外档案网站检索功能、查询系统、在线服务功能等服务能力与内容建设的比较。档案新媒体应用的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微博、微信、博客、档案节目等新媒体、社交媒体在档案馆信息服务与建设等方面。

2.4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

档案学返“本”开新,需从经典开始[17]。对经典理论、经典著作、档案学人的档案思想进行比较分析,能重新发现其当代价值,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我国档案学研究事业不断发展,研究的内容更加多元,成果也更加丰富,在基础理论、档案史哲、应用理论、应用技术交叉和边缘性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的学术成就[18]。对当代理论成就的辩证分析与反思是这一阶段比较研究的突出特点之一。相较于2006—2011年间学者们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集中且单一的理论比较研究,2012—2019年学者们运用比较研究法进行理论研究的主题更加多样化。除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中外比较(3篇)研究外,档案学人的档案思想比较(4篇)、中外来源原则比较(2篇)、中外对档案学某一概念的认识(2篇)、文书档案连锁法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比较(2篇)、档案开放理论(1篇)、档案利用理论(1篇)、档案双元价值论与档案物质实体双重构成论的比较(1篇)、文书档案连锁法与文档一体化(1篇)、全程管理与前端控制(1篇)等研究成果出现,促进了档案理论的成熟发展及在当代的应用。

2.5档案文化研究出现新的趋向

档案文化的比较研究相较于2006—2011年2篇的研究成果,内容更加丰富,并出现新的研究趋向。在2018年的3篇论文中,有2篇对档案文化产品进行了研究。“档案文化产品”的概念既包括传统意义的档案编研成果,如大事记、史料汇编、档案复制品、档案展览等,也包括依托大众传媒开发的文化产品,如档案文献纪录片、档案电影等,还包括利用档案元素开发的档案艺术品、档案工艺品和档案工业品以及档案文化活动[19]。我国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水平与其它文化机构、国外先进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其辩证性研究和借鉴有利于促进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实现。在2019年3篇论文中,2篇为中美档案数字人文项目比较研究,1篇为中美档案记忆项目比较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世界记忆工程”(Memory of the World)项目以来,各国、各地区纷纷响应,这一研究主题成为档案界关注的焦点[20]。历史文化遗产是数字人文重要的研究对象,档案部门保存着丰富的档案文化资源,承担着保存和传播社会记忆的文化职能,这决定了档案部门是数字人文重要的合作伙伴[21]。档案记忆与数字人文的研究促进了档案文化的发展,但在比较研究中需要突破单纯的项目介绍局限,深入分析国内外项目开展的不同时代背景、目标与任务、技术与方法,努力找到其中可资借鉴之处,进而为我国档案文化项目的开展提供应有的启示。

3结语

2012—2019年档案学运用比较研究法取得的成果与2006—2011年间相比,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在具体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首先,要注意研究对象的可比性。所比较的档案学研究主题,由于国内外学者理解和接受的差异性,可能会使比较对象不属于同一研究范畴。如涉及中外公共档案馆建设与发展比较研究的论文有3篇,由于公共档案馆称谓及内涵在我国一直存在争议,这就使得研究对象的可比性降低。其次,与邻近学科的比较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已有的61篇跨学科比较研究成果中,图书情报学科51篇、法学3篇,其它如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与纸质文物、馆藏文物、史学与社会学、知识管理、专利各1篇。档案学跨学科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档案部门对处于发展优势的文化机构进行借鉴,如可以加大对文化服务机构网站的开发、新媒体的应用、数字化的发展、用户权利的保护、机构运行机制的保障等的比较研究和借鉴的力度。最后,档案学运用比较研究法的规范性有待加强。研究发现,部分论文仍以描述为主,缺乏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未能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因此,学者们应当加强比较研究的深度和论文写作的规范。有学者指出档案学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应有思路是,从古今中外档案事业宏观發展视域选取对现代我国档案事实有指导作用的微观主题,提炼该主题在当时当地的经验,制定合理的比较标准,找一个适切的切入点与中国档案现状进行链接,综合利用多种研究方法比较,对古代先进经验采取以古托今、革故鼎新的态度传承,对待外国先进经验时采取以中融西、和合生新的方法接受[22]。这是一个很好的意见,值得我们汲取和应用。

注释与参考文献

[1]孟世恩.档案学比较研究刍议[J].档案学研究,1990(3): 65-68.

[2]黄坤坊.苏联和美国档案事业的比较研究[J].档案与建设,1987(1):48-55.

[3]吴兰,吴爱明.试论档案学的比较研究与比较档案学[J].档案与建设,1987(3):20-23.

[4]赵爱国.论档案学比较研究方法[J].中国档案,1995(6): 35-36.

[5]孟世恩.档案学比较研究再议[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S1):116-118.

[6]吕军.论比较研究方法在档案学研究中的运用[J].山西档案,1996(2):11-13.

[7][9]时婉璐.2006-2011年比较方法在我国档案学研究中的应用统计分析[J].北京档案,2012(3):14-17.

[8][10][22]温艳秋.档案学视域中的比较研究:现状、趋势、问题及建议[J].档案学通讯,2015(4):32-36.

[11]陶媛.中法档案法比较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2019:2.

[12]熊贞.中美电子文件管理法律法规比较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2.

[13]何思源,王宁.第十届“中国电子文件管理论坛”在北京召开[J].档案学通讯,2020(1):30.

[14]李威.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单轨制”的两个不同视角[J].档案管理, 2020(2):123-124.

[15]崔恬.中美档案信息公开发展历程比较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7(7):16-19.

[16]陈忠海,李婷婷.论档案利用意愿与档案利用行为[J].浙江档案,2020(1):20-23.

[17][18]陈媛媛,李刚.回望经典:中外档案学的比较与借鉴——第三届档案学博士论坛会议述评[J].档案与建设,2015(7): 15-18.

[19]王春晖.论档案文化产品开发的导向[J].档案学研究, 2017,(S2):87-89.

[20]李洪洋.中美档案记忆项目比较研究[J].浙江档案, 2019(11):38-39.

[21]吴加琪.数字人文兴起及档案工作的参与机制[J].档案与建设,2017(12):12-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