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寿德
拓展阅读是以课文为中心,拓展阅读相关作品资料,促进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但在文言文教学中应用较少。本文探究将拓展阅读应用在文言文教学中,扩大读者的视野,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在知识相互比较融合中,使目标文本超出自身意义,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拓展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应用,对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阅读教学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文言文教学却缺少大胆的创新,语文文言文教学应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基于文本进行拓展阅读是文言文教学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拓展阅读针对文言文的独特性,利用文本路线,展开文言文课堂的多重对话,对增强学生阅读中构建意义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言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关键是选文,丰富的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包含广泛的文言文阅读内容,教师需选取最佳阅读篇目,调整拓展阅读材料的顺序。文言文拓展阅读教学中,选文时应注意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不同,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阶段合理进行选文。初一年级选取篇幅较小的文章,选文篇幅最长不应超过七年级教材中的《口技》,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收录文言文11篇,初一文言文选文篇幅应参考课内文言文篇幅。
文言文拓展閱读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达到一定的阅读水平,教师应明确通过哪些文章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等。根据拓展阅读目标确定选文类型。要达到彻底明确的领会作品的目标,可根据拓展阅读篇目特点,选择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拓展篇目。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陋室铭》通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现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高尚情趣,《爱莲说》通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作者的高尚情操,学习文章后,教师可将《陆游筑书巢》作为拓展阅读篇目,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感受古人的高尚情操。
确定阅读篇目后,文言文拓展阅读只有在明确阅读目的前提下,才能把握重点,否则拓展教学起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如八年级上册《董永妻》一文,其内容情节性强,学生通过听故事等途径了解故事情节梗概,理解文章内容容易,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问题指导,达到拓展阅读教学目的。如在问题中明确学生应掌握的文言字词,明确句中省略成分等。
教师的问题指导应具有针对性,学生在主动进行文言文拓展阅读时,开始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许多拓展阅读材料的功能并非单一,要求教师在问题预设时综合考虑三维目标。应根据课文文言文的学习内容,将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视为整体,如在七年级上册《陨石》一课拓展阅读中,让学生解释“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然”的意思,巩固学生所学文言字词知识。
文言文拓展阅读问题指导中,教师通过提出具体问题为学生拓展阅读指明方向,教师的问题指导应包含对学生阅读注意事项的指示。拓展阅读初期,可先看阅读提示,经过一段学习后,在自主阅读后将阅读提示作为查漏补缺的资料。
文言文拓展阅读的序列性指按一定的顺序,有计划地进行文言文拓展阅读,系统安排文言文阅读的顺序。拓展阅读教学与课内阅读相辅相成,编排上,自读课将每册教材中专题单元细化为小单元,补充一定数量的阅读材料。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文出自《世说新语》,自选课文安排单元话题为“家书抵万金”,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学后安排单元话题“《论语》和孔子”,第五单元说明文文言文《河中石兽》学后安排单元话题“大地与星空”,第六单元《寓言四则》学后安排《中外童话寓言》中选文《千金买马首》等。
课内外文言文载体方面相同,适合学生在课内学习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
教师在文言文拓展阅读教学中,可根据文言文篇幅,作品出处,流派等进行调整,同一话题单元的文言文篇幅较长的可适当后置,将不同话题单元的同年代文言文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同一作者的文言文放在一起重新编排单元。
文言文记录了中华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濡染,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停留于以课内教学为主的阶段。文言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开展,充分利用现有课文教学资源,是增强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有效途径,因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现阶段文言文拓展阅读教学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与教学实际,提出文言文拓展教学的相应策略,希以指导文言文拓展阅读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