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入境 享受课堂

2020-06-01 07:53刘艳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卖炭翁名家排序

刘艳平

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场戏,那么教师就是这场戏的导演,学生们就是戏中的演员。一场戏是否精彩,不仅取决于导演是否能引导得当,还取决于演员们是否能全情投入其中。教学《卖炭翁》一课,我通过问题引领,巧妙地活动设计,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情景之中。

我首先以“回顧学过课文中的老翁形象,用一两个词概括其特点”创设思维情境,引入正题——卖炭翁,并明确“教学评”一体化学习单上本节课学生要达成的成果目标,提示学生及时在学习单上给自己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然后,我依次设计了“怎样让朗读充满情感”“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文章表达了什么主旨”四个主要教学任务。

在“怎样让朗读充满情感”任务中,学生欣赏名家朗读。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名家的朗读节奏鲜明、停连恰当、感情饱满、人物形象突出。学生虽然达不到名家的朗读水平,但是通过模仿名家的语气、语调反复练读后,学生不仅能读准节奏、重音,有一些学生已经能够读出一些情感了。之后,学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朗读挑战赛,充分激发了学习热情。学生们通过听名家朗读、模仿朗读、两人互读、互相评点朗读等,知道了“让朗读有感情”不仅要做到读准字音,读对停连,还要做到读准重音,读出人物语气和情感。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和“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这两个环节主要设计了3个小活动。通过两人或四人的小组,完成“互讲故事”“为图片排序”“设计、表演人物对话”3项活动。“互讲故事”采用两人一组、你讲我听的方式。“为图片排序”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完成图片排序,这是对上一个活动成果的检验。活动中,教师出示能够反映课文重要情节的图片,如“伐薪烧炭”“哓驾炭车”“红绫系牛头”等。图片的出示并不是按照情节发展的顺序,需要学生按照情节发展为其正确排序。“设计、表演人物对话”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对话的设计、角色的分配和表演、班内展示,从中揣摩感受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最后总结出卖炭翁和宫使的特点。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组长组织,组员分工合作。每个小组都集思广益设计人物对话,想方设法地展现人物特点。小组中,有的负责写剧本,有的负责设计道具,有的帮助同伴设计人物动作、纠正人物语气。展示时,每个小组都想第一个冲向台前,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表演时,每个表演者都能做到全情投入其中,欣赏者认真观看,看到精彩处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一时间,课堂好像变成了小小的剧场。学生们就在这样欢乐的氛围中,深刻体会了卖炭翁的苦和宫使的残暴。

“文章表达了什么主旨”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作者的情感。学生在探知写作背景,了解链接材料内容后,自然就理解了卖炭翁的苦、宫使的残暴,同时还多了一层对白居易敢为民而歌的敬意。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卖炭翁名家排序
排序不等式
卖炭翁
恐怖排序
名家之约
卖炭翁的艰辛与贫寒
名家之约
节日排序
丫头坪的卖炭翁
卖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