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丽 房坤 尹松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 1145(2020)01- 105- 02
摘 要 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各行各业的企业均开展信息化建设,通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替代人工操作,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的特点入手,以某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项目为例,阐述信息化项目风险内容、风险管理方法与应对措施,为企业优化管理信息化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信息化 解释结构模型 软件模块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中,涉及的风险要素较多,且不同风险要素间存在交互关系,企业需做好风险识别与管理工作,保障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企业经营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的降本增效作用。可见,对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的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分析
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是指涉及企业管理内容的信息系统,如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及办公管理平台等。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是指根据项目总体规划,了解企业的项目建设需求,分析企业现有条件是否具备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在确保可行后,进行项目立项;然后,结合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软件,并进行项目开发商的招投标工作;其次,构建信息化项目组,制定项目建设规划,开展软件配置开发、企业职工培训及知识讲解等工作;最后,进行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上线试运行工作,由企业进行验收。观察上述流程可知,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涉及的单位、人员及技术较多,易出现建设风险,影响信息化项目的正常使用。就此,企业在开展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时,需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的实证分析
为明确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的管理要点,本文以某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为例,从该信息化项目存在的建设风险入手,阐述风险管理要点,给出风险应对措施,为其他企业提供经验参考。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
在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管理前,需明确可能存在的建设风险,为建设风险识别奠定基础。通常来说,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包括三个等级,分别对应风险识别指标体系的三个指标。一级风险为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二级风险为企业组织管理风险、系统软件风险、项目团队组织风险及用户风险。其中,企业组织管理风险对应的三级风险为信息化认知不全面、企业管理者的参与度偏低、项目组织流程难变革、企业未明确对信息化项目的需求、企业技术人员不足;系统软件风险对应的三级风险包括中标的软件实施商选择不合理、软件技术性能与企业项目需求存在偏差;项目团队组织风险包括项目团队合作效果不佳、项目团队沟通不畅、项目团队人员不稳定、项目团队管理不足;用户风险包括关键用户参与度不足、用户操作培训效果不佳。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管理
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管理工作以风险识别为主,企业可组建风险识别项目组,项目组成员需收集项目建设的相关信息,结合企业发展现状与经营特点,选择相应的风险识别工具与方法,开展风险识别工作,并引入行业德尔菲专家咨询方法,修正风险识别结果,构建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风险清单。根据风险清单的内容,分析风险的来源、原因,为后续风险应对提供资料参考。在该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项目组选择解释结构模型为风险识别工具,构建风险识别体系,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构建风险集。根据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的三个等级,构建风险因素集,并构建相应的评判集,即风险的评判结果,包括低风险、偏低风险、一般风险、偏高风险、高风险五类。
第二,计算权重。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的类型较多,且风险间存在交互关系,风险识别项目组将四个二级风险作为元素,组建网络元素集,以此构建FANP模型,模型包括控制层与网络层两个结构,前者为建设风险,后者为四个二级风险;然后,风险识别项目组邀请四个专家,根据“0.1-0.9标度”对同个二级风险要素内的三级风险进行两两比较,构建相应的判断矩阵,结合Matlab遗传算法计算不同风险要素对应的权重。
第三,仿真测试。在明确各个风险指标的权重后,需利用Matlab遗传算法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风险识别使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包括14×5个输入向量和 1个输出向量,最终输出结果为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的数值,根据该数值明确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的等级。在构建该模型前,风险识别项目组根据企业所在行业发展现状,选择16个同行业企业的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数据作为样本数据,结合其理论风险值与预测风险值,进行仿真测试,保障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在实际仿真测试中,项目组人员将前十组数据作为训练内容,将11-15组数据作为测试内容,将最后一组作为测试数据。其中,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学习速率设定为0.05,要求模型计算的误差低于0.001。同时,项目组人员构建神经网络模型,作为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对照,通过Matlab软件完成仿真练习,直到模型的误差低于0.001,即可明确阈值向量,将其作为模型的内部知识,构建完善的支持向量机模型。
第四,風险识别。应用上述步骤构建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输入该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相关数据,即可计算风险数据。最终输出的数值为0.211,表明该企业的项目建设风险属于偏低风险。根据模型输出的各项风险占比,可明确企业的项目建设风险为软件技术性能与企业项目需求存在偏差、关键用户参与度不足两项,为企业管理者开展风险应对提供参考。
(三)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应对
通过上述识别体系计算,该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为软件技术性能与企业项目需求存在偏差、关键用户参与度不足两项。针对上述风险,该企业结合风险来源、原因等要素,遵循风险规避、风险缓解及风险转移等原则,制定相应应对策略,取得良好成效。细化来说,该企业的建设风险来源、原因及应对策略如下:
1.软件技术性能与企业项目需求存在偏差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中,该风险主要来自于软件采购、合同签署、系统配置开发、系统测试与职工培训环节。
在软件采购环节,企业并未对市场上的软件进行全面深入度调研,导致软件选购不合理,引发风险。针对该原因,企业选择风险回避策略,在开展软件选型采购工作时,组织企业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开展调研与分析工作,了解市场常见软件的性能与特点,保障软件的合理选择。
在合同签署环节,企业并未在合同中明确软件的功能或模块等内容,导致软件不合理部分难以追责,引发风险。针对该原因,企业选择风险转移策略,在签署合同时,将软件系统的功能、模块等要求细化,以明确的语言描述,并编制相关清单,保障软件系统开发的规范性。
在系统配置开发环节,软件开发商并未结合企业的需求设计软件功能,影响信息化项目应用效果,引发风险。针对该原因,企业选择风险缓解策略,组织企业各部门派遣职工与软件开发商进行深入交流,实现软件系统的定制化、个性化开发。
在系统测试环节,软件不稳定或与企业需求不相符,均可引发风险。针对该原因,企业选择风险环节策略,要求軟件开发商根据合同内容解决该问题,实现信息化项目的优化。
在职工培训环节,软件开发商开展的培训课程不合理或者软件界面友好性偏低,均会引发风险。针对该原因,企业选择风险缓解策略,要求软件开发商结合企业职工的应用习惯与普遍特点,优化培训课程,调节软件操作界面,保障信息化项目的有效落实。
2.关键用户参与度不足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中,该风险主要来自于项目团队组建、项目需求调研、系统方案设计、数据准备与职工培训环节。
在项目团队组建环节,企业管理者缺乏对信息化项目建设的重视,并未配置足够的工作人员,易引发风险。针对该原因,企业选择风险缓解策略,提高管理者的重视,要求各部门配置足够的工作人员,为项目建设提供人员支持。
在项目需求调研环节,并未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实际需求,引发风险。针对该原因,企业选择风险缓解策略,定期与软件开发商开展交流会议,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实现软件系统的定制化、个性化开发。
在方案设计环节,软件开发商并未结合企业的需求设计方案,引发风险。针对该原因,企业选择风险缓解策略,具体措施与项目需求调研环节相同。
在数据准备环节,企业提供的原始数据或档案文件,不满足软件上线的需求,引发风险。针对该原因,企业选择风险环节策略,安排业务人员及时与软件开发商沟通,做好数据整理与归档工作。
在职工培训环节,软件开发商开展的培训课程不合理,引发风险。针对该原因,企业选择风险缓解策略,要求软件开发商结合企业职工的普遍特点,优化培训课程,保障信息化项目的有效落实。
另外,在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应对的同时,企业需做好风险监控工作,按照上述风险识别体系,对采取应对措施后的信息化项目进行分析,实现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的实时监控管理,避免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对企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与企业发展联系密切,需受到管理者重视。通过本文的分析,企业在开展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时,可引入解释结构模型,对建设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及时发现项目存在的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的运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吴兰.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7):93-94.
[2]李天球.信息化项目中的风险管理[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3):269.
[3]周逸寒.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评价分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