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怀安
摘 要 冷凉地区优质水稻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是在水稻生长关键时期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并获取较高产量和较大生态效益的栽培技术。基于此,根据稻区生态条件和品种特性,从良种选择、壮秧培育、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科学管水、绿色防控和生态种植等方面介绍这一栽培技术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 冷凉地区;优质水稻;壮秧培育;合理密植;绿色增产增效
武定县位于云南省中北部,冷凉地区水稻主要分布在猫街、高桥、插甸3个坝区乡镇,海拔在1 900~2 100 m,平均气温13.6 ℃,年降水量980 mm,80%降雨集中在6—9月,无霜期220 d,常年水稻种植面积2 800 hm2。该地区8月低温突出、水稻生产管理水平不高且以种植耐寒优质稳产常规粳稻为主。20世纪90年代主要种植以常规高杆大穗型为主的“武凉系”“高粳系”“合系”,21世纪初引入“凤稻系”“丽粳系”“剑粳系”“云粳系”,形成了水稻品种多、乱、杂的格局,加之良种良法配套措施跟不上,导致减产现象时有发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迫切要求改善食用稻米品质。为了巩固冷凉地区水稻产能,结合县内资源条件和生产习惯,突出特色,推广出了优质水稻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每667 m2化肥、农药施用量下降10.6%,水稻产量增加34.5 kg,化肥、农药、人工成本投入节约85元,稻米价格增加1元/kg,产值增加215元[1]。
1 品种选择
选用氮肥高效、抗逆性、耐寒性强的达国标三级优质米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如凤稻26、凤稻29、凤稻30和云粳38。
2 选好秧田,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2.1 秧田選用
选用能排能灌的田块,按秧大田比1∶2留足秧田。秧田要求交通和排灌方便,土壤肥沃。
2.2 育秧方式、秧田整理及培肥
育秧采用湿润薄膜育秧,秧田培肥结合碎垡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 000~1 500 kg,磷肥30 kg,钾肥5 kg。理墒要求墒平、泥化、无积水、沟通、易排易灌且便于管理。
2.3 适期播种,严格种子精选、浸种和消毒
最适播种期3月8—15日,播种前精选种子,晒种1~2 d,用25%米鲜胺的2 500倍液浸种72 h并催芽至破胸露白。
2.4 扣种稀播
每平方米秧床播40~45 g,称种到墒,分2~3次播完,力求均匀。
3 做好秧田管理,巧施送嫁肥和送嫁药
3.1 秧田化除、精细管理
播种后用腐熟细粪均匀覆盖,以看不到种子为宜,盖粪后每667 m2秧田用30%扫氟特乳油100 mL兑水30 kg均匀喷于墒面进行化除,化除后盖膜。出苗后视天气情况及时通风防止烧苗。盖膜期间注意墒情水分,防止贴膜及高温烧苗,2.5叶期(12~15 d)应及时揭膜,灌水不易太深,每667 m2施尿素5~8 kg。
3.2 巧施送嫁肥和送嫁药
移栽前(4.5叶期)5 d,每667 m2施5~8 kg尿素作送嫁肥,喷1次吡虫啉类、春雷霉素或三环唑等作送嫁药,带肥药移栽。
4 适时早栽,合理密植
4.1 适时移栽
抓住水稻最佳移栽期,于5月1—10日移栽,秧龄控制在50 d以内浅水浅栽。
4.2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水稻高产的基础。只有合理密植,才能增加水稻叶面积系数,使水稻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通过合理密植,可以协调植株群体与个体矛盾,为穗多穗大打下基础。生育期长的品种应适当稀植,生育期短的品种则应适当密植。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的中性土壤,应适当稀植;土层较浅、土壤肥力较低的砂性土壤应适当密植。插秧提早,营养生长期延长,植株分蘖多,应适当稀植,少插基本苗;插秧延迟,营养生长期缩短,植株分蘖少,且有效分蘖少,应适当密植,多插基本苗,靠母穗增产。栽插规格为每667 m2栽
2.8万~3.0万穴,每穴2苗[2]。
5 平衡配套施肥
依据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施肥量应依品种、前作的不同而定。每667 m2基肥施用农家肥1 000~1 500 kg、水稻专用复混肥30~40 kg(氮、磷、钾的养分比为13∶5∶7)、硫酸锌2 kg,或每667 m2施农家肥1 000~1 500 kg、普钙40 kg、碳铵30 kg、硫酸钾10~15 kg、硫酸锌2 kg。移栽后7 d左右结合化除每667 m2施尿素8~10 kg作分蘖肥,分蘖中期施有机肥200 kg,中后期视生长情况在破口期前施尿素5~8 kg,抽穗后叶面喷施1~2次磷酸二氢钾。
6 科学管水
水分管理的重点是浅水栽秧、深水活棵、薄水分蘖、适水孕穗。采取浅水栽秧,移栽后一般水深以盖泥为准,根据田间状况适时进行化学除草或中耕除草;深水活棵,减轻水稻缓苗期;薄水分蘖,促早生快发;蘖够晒田(每667 m2茎蘖数达30万),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期适当深水,确保幼穗分化对水分的需求;灌浆期干湿交替,增加土壤透气性,增强根的活力,延长功能叶持绿时间,提高结实粒和千粒质量。
7 绿色防控
在田埂插草耙、种植蜜源植物,田边种植芝麻和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如蜘蛛、寄生蜂和扑食性昆虫等天敌。应用杀虫灯、食诱剂、害虫天敌、生物制剂等农业、物理、生物措施控制害虫。根据病虫预测预报情况,重点对“两虫(螟虫、飞虱)、三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一鼠”进行绿色防控。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选择最佳防治时期和最佳防治药剂。分蘖盛期用吡虫啉、三环唑预防稻飞虱、水稻叶瘟。破口期用杀虫双、叶枯唑、稻瘟灵、井冈霉素防治三化螟、白叶枯病、穗颈稻瘟和稻曲病。齐穗期(抽穗80%)用稻瘟灵、井冈霉素防治枝梗瘟和稻曲病。
8 适时收获
收获前15 d排水控沟,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9月底至10月初)收获。收获时指标为水稻黄化完熟率达95%以上,表现为稻谷植株大部分叶片由绿变黄,稻穗失去绿色,穗中部变成黄色,籽粒变硬变黄。收获后在晴朗天气将稻谷摊于晒场上晾晒2~4 d,使其含水量降到14%以下后入仓。
参考文献:
[1] 杨文春.高海拔冷凉地区水稻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5(7):19-20.
[2] 孙加银.水稻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14):32-33.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