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昌 吕东
如何开发高质量的研学旅行课程,增强学生的获得感,直接取决于学校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水平。基于此,东城区采取了区校协同的方式,努力让教师成为研学旅行课程的领导者。
1.科学分析,让教师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
教师在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中承担着领导者的角色,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与开发水平决定了学生理解和学习的内容,教师的实施方式与评价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只有确定了教师在研学旅行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独特价值。
2.区域推动,让教师有成就感地参与课程建设
东城区采取了三条区域推动策略。第一,开展成果征集活动,以评价促提升。东城区于2016-2017学年度,在全市率先启动东城区研学旅行活动设计大赛,以赛促评、以评促建,提升教师课程设计的能力。随后,开展中小学优秀研学旅行课程成果评选活动,进一步引导教师关注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第二,开展学习研讨活动,以交流促提升。学院课程部举办了市级研学旅行课程论坛,同时,走进学校,推动多种形式的校际研讨。第三,搭建区校合作平台,以研究促提升。学院课程部牵头搭建了区校合作平台,成立了“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建设的实践研究”项目组,提升教师课程研究能力。
3.顶层设计,让教师有目的地规划课程
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构成,决定了其国家课程的课程定位和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责任。基于国家教育政策背景和学校文化的系统思考,学校承担着课程顶层设计的任务,体现了自主性的特点。例如,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基于学校办学思想,进行了课程顶层设计,形成了学校课程纲要。在纲要框架下,该校将研学旅行课程进一步解构,规划形成主题教育活动课程、现场情境教学课程、学科展示交流课程等新的课程样态。
4.建构内容,让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
教师应明确自己在研学旅行课程中的任务,包括行前、行中、行后不同阶段的任务。围绕课程纲要、行程安排和不同的课程形态,参与教师根据具体的任务分工,将课程目标细化在每一天的行程中,精心设计任务学习单,注重预设与生成。教师在编写任务单时,可围绕同一主题开展学科内的拓展、跨学科的融合,以及多学科的联动。行前的学科培训、行中的学科现场情境教学、行后的学科实践主题展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课程内容选择能力,从学科出发又超越了学科边界。
5.关注获得,让教师来实施和评价
课程评价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体现,评价内容包括学生道德品质的表现,如诚信、合作、自律、环保、友善等;学习思维品质的发展,如学习任务单的填写、视频的录制、小组任务的完成等;个性化发展的表现,如原创诗词、绘画作品等。多元的评价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乐学、善思,有真收获,从而发现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
一次旅行一生记忆,最美的学习在路上,最美的课程也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