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傲
如今的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村民,在“领头雁”闵洪艳的带领下,几十年艰苦创业换来绿水青山,全村1 050人在家门口脱贫致富。2.1万亩山场全部披上绿装;以茶叶为主导的生态产业超过5 000亩;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50万人,综合收入突破亿元;一家一栋小洋楼,一家一部小轿车,一家有一个致富项目,人均存款10万元。小康目标,在这里逐渐变为现实。
立下誓言:人在山在绿色在
“看看,堰河方圆16平方千米内,满眼绿色,不见一点荒芜之地。”走上山顶,闵洪艳颇为自豪地说。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这曾是堰河村的真实写照。1992年,29岁的闵洪艳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里才逐渐发生变化。“看看你脚下的这片荒山,这方养育我们一辈辈人的山水,如今被糟蹋成这样,于心有愧啊!”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堰河村第一任村支部书记的父亲闵代珍对儿子说。“人在山在绿色在。”闵洪艳立下誓言。
上任第二年,闵洪艳定下堰河村茶业产业“三年发展计划”,誓要将村里的荒山荒坡、低产田地全部种上茶叶,让所有“秃头山”都成为一个个“小银行”。3年时间,闵洪艳带领堰河村人苦干实干,硬是在堰河村的山上种满了茶树,全村茶园面积从百十亩发展到千亩以上。
茶叶能当饭吃?村里有不少质疑。为了证明给村民看,闵洪艳带着6个人,走出大山卖茶叶。几人扛着麻袋在陕西省白河县到处售卖,期间受到了不少白眼,还被扣留了几天,派人回谷城县开证明才被释放。“7麻袋茶叶卖了7 000元,这是堰河村茶叶挣的第一笔钱。”闵洪艳记忆犹新。当时收的钱全是5元、10元,为防被盗,所有钱都被他用针线缝死在贴胸口的上衣口袋里。
看到发展茶叶生态经济带来的效益后,闵洪艳更加坚定了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的决心。光有茶还不行,闵洪艳又瞄准了经济树种——杜仲、松杉、欧杨等。如今,堰河村变成茶成垄、树成行、果飘香的“绿色银行”,先后发展茶园1 200亩和杜仲等经济林3 000多亩。
开启先河:人变村变环境变
山绿了,河清了,生态产业立起来了。有饭吃,有钱赚,堰河村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根本改善。经多方论证,“打造生态文明家园,构建和谐富裕农村”成为新的发展蓝图,就从垃圾分类开始。垃圾分类至今仍是城市难题,而在鄂西北深山的这个小村早在2003年就搞起了垃圾分类。闵洪艳深知,只有真干、见到实效,才能让所有人明白,搞垃圾分类,堰村河是认真的。组织村民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给每户配置3个垃圾桶,一个装菜叶、茶根、剩饭、剩菜等的湿垃圾,其他两个分别装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干垃圾。每个小组设垃圾分类中心,专职保洁员统一收集、分类,湿垃圾采用堆肥或生物分解的方法处理后归田,可再生垃圾卖给回收中心,有害垃圾统一销毁。
为了引导村民养成绿色生活的好习惯,村里把沼气建设与农户改厨、改厕、改圈、美化家园相结合,同步推进。昔日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蚊蝇乱飞、人畜混居、臭气熏天的景象一去不返。“都不知道以前我们在那种环境咋生活的。”村民李树同说。16年前家还是人畜混居、污水横流、农具散乱的情形,为了响应绿色生活的号召,李树同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他先从门前猪圈入手,把猪圈移到了屋旁新建的水泥隔间里,水泥隔间预留水管和排水渠,这就方便和保障了猪圈清污工作。而后,他又把原先的猪舍改建成杂物间。经过改造后的家,如今青砖古瓦琉璃门饰,配上手工编织的箩筐,颇具民间艺术风格。
顺势而为:民富村强声名远
闵洪艳早年间通过到外地考察学习,学到了一个新名词——农家乐。而堰河村翠绿的茶山、清洁的河水、漂亮的民区让城里人惊叹不已,这触发了他开农家乐的灵感。2005年4月,堰河村的“银杏山庄”农家乐正式对外营业,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感受堰河村怡人的生态环境,品味地道的农家风味。随后,村里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现在,全村农家乐经营户已超过半数农户,可满足数千位游客同时就餐。
“旅游怎么搞,大家都在摸索,需要更专业的管理和经营。”闵洪艳说,产业发展,机制先行,堰河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制订严格规范的合作社章程,安排财务、生产、技术、销售等责任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闵洪艳被选举为堰河生态旅游经济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现有158家从事旅游接待服务的农户,还有3家茶场、4个香菇基地、1个木耳基地、7个农特产品超市,并在谷城县城成立了“堰河香”销售门店。
堰河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堰河村人人分享发展红利的“聚宝盆”,堰河村也逐渐发展成国家AAA级景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湖北省旅游名村。村庄变得越来越美,慕名前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为了提高接待能力,堰河村投资800多万元,新建一座集观光、会务、休闲、游乐、品茗、食宿于一体的高标准乡村接待中心,投资4 900万元完成全长11.7千米的生态旅游公路。此外,堰河村还新开发甲板洞飞瀑、百日山风景区、举人书院、陆羽庄园、福源景区等景点,形成了道乡寻踪游、茶色生香游、田园风光游、红色寻根游四大特色旅游线路。善于创新的堰河村人,不仅仅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更是当代中国乡村振兴的探索者和引路人。
活力之源:初心恒心为民心
“堰河村能发展到今天,是因为有老百姓的信任,还有一个个党员干部苦干、实干、带头干,干出来的。”闵洪艳说,从党支部发展到党委,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但坚守的使命初心没有变,奋进创新的干劲没有变,谋利为民的宗旨没有变。
闵洪艳时刻提醒自己,宁愿自己吃亏也要换来全村百姓的幸福。当妻子李桂茹带头经营的农家乐“银杏山庄”荣获多项荣誉之时,他主动劝妻子退出,将农家乐转给其他困难百姓。闵洪艳不与百姓争利,换来的是堰河村全村的幸福,是百姓口口相传的赞扬,凝聚的是民心。
2015年,堰河村的旅游产业搞得愈来愈红火,作为旅游公路配套升级,村里决定在百日山上规划一条打通景区循环的路。在闵洪艳的带领下,大家好不容易摸清了线路,谁负责施工?任安强自告奋勇站了出来。“我是老堰河,山里一沟一岔我都熟,我肯定能干好。”在他的带领下经过7个多月的努力,一条宽6.5米、长13.5千米的循环路终于被打通……
像任安强这样的人在村干部中不在少数。党员游邦立是堰河村天艺茶庄负责人,他种了30多年茶,一直是堰河茶叶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党员艾元平主动承包堰河村接待中心經营,宁愿自己少得利,也不让村集体吃亏,每年给村里上交4万元承包费;在闵洪艳的带领下,堰河村每位党员都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作者联系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光化办事处办公室 邮编:44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