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舒航
随着建筑业对全球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造成的巨大影响,发展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国内外建筑业的共同方向,而绿色建材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基础与支撑。2019 年10 月,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施方案的通知》(市监认证〔2019〕61 号),旨在推进我国绿色建材产品的认证制度。
自上世纪80 年代起,欧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对绿色建材的发展日益重视,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陆续出台了各国的建材与环保评价标准,大大推动了绿色建材的发展。本文就发达国家绿色建材认证制度进行介绍。
1988 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首次提出绿色建材的概念,其中“绿色”指其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程度。1992 年,国际学术界为绿色建材(Green Building Material)做出如下定义: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后的再生循环过程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对人类身体健康无害的材料。同年6 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全世界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上通过的《21 世纪议程》确立了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制定了未来材料工业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然的发展原则。
1994 年,联合国又增设了“可持续产品开发”工作组。之后国际标准化机构ISO 等组织也开始讨论制定环境协调制品(ECP)的标准,绿色建材在国际上发展速度加快。其中包括2008 年制定的ISO/DIS 16814《建筑环境设计—室内空气质量—人居环境室内空气质量的表述方法》标准,和2013 年欧盟实施共用标准CEN/TS 16516《欧盟建材产品之危险物质的释放评估—逸散至室内空气测定》等。2014 年,欧盟成员国德国与法国将“低逸散建材产品验证”纳入法规体系实施,比利时也于2015 年公告法令实施。
在国际上,绿色建材也被称为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健康建材等。狭义地讲,它指那些无毒无害、无污染、不影响人和环境安全的建筑材料。而广义的定义则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即要求绿色建材不仅在使用过程中达到健康要求,生产、再利用和废弃后的处理过程都必须满足环保要求和“绿色”标准。
对绿色建材的定义不同,对其评定的内容也有很大不同。例如:如果主要注重建材的健康性,则主要评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醛、致癌物质、臭氧、毒性化学物质等项目的逸散指标;如果主要考量的是材料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性,则主要评估的是包括资源采取、制造、流通、使用消费、废弃物、再利用等阶段中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对绿色建材的分类,可根据建材的特性,分为生态、健康、再生、高性能四大类别:
1.生态绿色建材:指采用生生不息、无匮乏危机的天然材料。具有易天然分解、符合地方产业生态特性,且以低加工、低耗能等低人工处理方式制成的建材。主要以无匮乏危机及低人工处理为评价要素。
2.健康绿色建材:指低逸散量、低毒性、低危害健康风险的建筑材料。以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及甲醛逸散速率为评价基准。其中TVOC 基准以12 种指标性污染物累加计算,考量建材的绿色健康特性。
3.再生绿色建材:指利用回收材料,经过再制程序所制造的建材产品,并符合废弃物减量、再利用以及再循环等原则制成的建筑材料。主要以回收材料来源、回收材料掺配比率等为评价要素。
4.高性能绿色建材:指有良好性能表现的建材和材料组件,能克服传统建材和材料组件的性能缺陷,以提升品质效能,比如高性能隔音绿色建材、高性能透水绿色建材以及高性能节能玻璃等。
图1 绿色建材生命周期:生产→运输→安装→拆除→循环再利用
目前,国际上常见的绿色建材评价方法有以下三种:
1.环境标识认证
环境标识是绿色产品的证明性标志,是贴在产品或包装上的证明性标签。环境标识一般对某些影响环境性能的重要指标进行限定,是以单因子叠加的方式进行评价。国外发达国家最初以制订绿色建材产品环保绿色标志认证制度入手,多数针对室内建筑材料的污染物指标制定限量规定。各国环境标识产品的应用领域、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各不相同。
2.生命周期评价
材料的全生命周期评价(LCA)主要是通过考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从资源开采、原材料生产、零部件和产品制造、运输与分发、使用与维护、循环再生直至最终废弃,定量描述各环节的资源、能源投入和环境排放,定量评价由此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而系统化地寻找改进材料环境表现的途径。
3.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集合了以上两种评价方法的优势,着眼建材的全生命周期,将使用性能指标、特殊功能性指标、防火安全性指标、环境影响指标、健康性能指标等多因素融于一体,使对建材的评价更加全面。构建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客观评价绿色建材的发展方向。
自1977 年德国率先提出蓝天使标识认证后,国际上已有几十个国家采用不同的绿色建材标识认证,比如:芬兰建材逸散等级、丹麦与挪威的室内气候标识、德国环保与建材的评估标识、北欧环保标识、欧盟生态标识、美国绿色建材评估制度、日本环保标识与建材甲醛逸散等级规定、加拿大环保标识。
图2 部分国际绿色建材标识总结
1.德国建材标识制度
德国蓝天使环保标识为世界上最早建立、发展至今最完善的绿色产品标识制度。在建材方面,评价的考虑因素包括低污染、低逸散、废料的减少、再循环使用、高隔热、噪声和有害物质等。该准则每三年修改一次。此外,德国还有针对部分建材产品或产品特性、或由相关组织自发制定的标识制度。例如德国GEV-EMICODE评估,主要针对地板材料的有害物质逸散,评估对象有黏着剂、填充材、表面材等。
2.芬兰建材逸散分级
芬兰建材逸散分级是为了在建造或设计阶段采用低逸散的建筑材料,以提供较健康和舒适的居住环境。此制度将建材分为M1、M2、M3 三个等级,评价的项目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甲醛、氨、IARC 类别致癌化合物的逸散率以及臭气(不满意度)等五项。
3.丹麦室内气候标识
自1992 年起丹麦制定室内气候标识(ICL)对建筑材料的室内气候进行评估。材料的评价依据包括低化学逸散与低粉尘逸散。该计划的目的在于促进低污染建筑产品的发展。
4.欧盟生态标识
欧盟生态标识—ECOLABEL 自1993 年开始运作,其中涉及的与建材相关的产品,以纺织品最多,其次为室内涂料与油漆,此外还有硬铺面与家具类。此三种类别的标准是以产品生命周期为框架,使产品从设计、生产、销售到使用,直至最后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5.美国绿色建材相关标识
美国绿色建材评价制度方面有GREEN SEAL 标识。评估对象包括油漆、黏着剂、门窗等建筑材料,采用ISO 14024 作为环保评价标准。此外,美国还有绿色防护标识—GREEN GUARD/UA。评价对象包括家具设备、天花板、涂料、地板、隔热隔音材料等,以及纺织品、消费产品、清洁产品等。此标识可以被LEED、CHPs 所采信。
6.加拿大的EcoLogo 标识
1989 年加拿大政府环境部门提出EcoLogo 环境标识计划。评价因子包括降低对环境的危害、使用再生材料、可再利用,以及物理因子、化学因子、生物因子等。其中在建材类包括了黏着剂、石膏板、隔热材、塑合板、地毯、纤维板、涂料等。
7.日本绿色建材的EcoMark 标识
日本于1986 年开展环境标识工作,1988 年日本环境厅与环境协会成立“环保标识推进委员会”,1989 年开始推动环保标识制度一EcoMark。该标识考量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资源采取、制造、流通、使用消费、废弃物、再利用等阶段。其中在建材方面,EcoMark 考量因素包括功能性、环保性及健康性等方面。
发达国家最初以环保标识认证制度入手评估绿色建材产品,但由于各国间标准不同,标识种类繁多,缺乏统一和科学的评价体系。绿色建材产品要健康和有序地发展,一套内容科学、形式简洁的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完善。借鉴国际绿色建材评价工作的模式,对我国绿色建材评价启示如下:
1.明确绿色建材的概念及内涵。
过去与绿色建材相关的概念很多,如新型建材、健康建材、环保建材等等。建材产品市场标识较混乱,消费者很难辨别。并且市面上大多数绿色建材评价,均以绿色使用性能作为评价标准,而很少考量生产过程和废弃处置是否绿色环保。明确绿色建材的定义与内涵,对建立有序的绿色建材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完善的绿色建材评价体系。
近年来,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的评估方法,为行业所广泛接受,如欧盟2013 年发布的政策“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市场”,将以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和环境产品声明(EPD)的产品环境足迹评价方法,作为绿色产品的评估方法体系。建材的LCA 及EPD 在国际主流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中越来越受重视,并已获得广泛应用。因此,基于生命周期的视角评估绿色建材,并与国际市场接轨,引入LCA 及EPD 方法,将有助于我国绿色建材认证制度的发展。
3.推动绿色建材认证工作。
绿色建材认证工作可加快推动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产业融合发展,是拉动绿色消费、引导绿色发展、促进结构优化、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同时对指导建筑业和消费者选材,促进健全绿色建材市场体系、提升绿色建材产品供给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