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利
(陕西省西安医学专修学院武功附属医院 妇产科,陕西 咸阳,712200)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1]。此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常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等症状体征,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持续上腹部疼痛和昏迷,对母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被迫终止妊娠或导致孕妇死亡。报道[2]指出,妊娠期高血压所致的孕妇病死率占妊娠死亡总数的10%~16%,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第2大原因,仅次于产后出血。因此,在确保母胎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有效地控制血压和解除血管痉挛是产科治疗和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硫酸镁和硝苯地平是产科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有效药物。近些年,临床上越来越多地使用二者联合治疗,但相关报道多侧重于缓解症状体征和改善妊娠结局方面,而对于心、肾等常见受累器官的影响报道较少。本研究选取78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进行随机对照分析,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肾功能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研究对象为2018年3月—2019年9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78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纳入标准:① 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3],收缩压(SBP)≥140 mmHg,舒张压(DBP)≥90 mmHg,尿蛋白定性≥(2+),或24 h蛋白尿定量≥2 g,有显著水肿表现,以踝部和下肢多见;② 孕妇年龄18~35岁,单胎妊娠,具备基本的沟通交流能力,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② 多胎妊娠;③ 合并心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或精神心理疾病者;③ 入组前2 周使用过降压利尿等相关药物;④ 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存在禁忌证者。将78例纳入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年龄18~35岁,平均 (27.58±2.80)岁;孕周26~37周,平均 (32.05±2.78)周;初产妇35例,经产妇4例;轻度12例,中度17例,重度10例。观察组年龄19~35岁,平均 (27.60±2.91)岁;孕周25~37周,平均 (31.98±3.02)周;初产妇36例,经产妇3例;轻度13例,中度17例,重度9例。2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上述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均衡性和可比性较好。
所有孕妇均根据个体病情情况,给予镇静、利尿、解痉和扩容等对症基础治疗,密切监测母胎情况。饮食方面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少盐为主,保证充分休息,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健康宣教。对照组给予25%硫酸镁(扬州中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805)常规治疗,25%硫酸镁20 mL加入10%葡萄糖液20 mL缓慢静脉推注,然后25%硫酸镁60 mL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静滴,维持1.5 g/h。观察组使用硫酸镁(方法同对照组)治疗,同时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安徽永生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83380)口服治疗,10 mg/次,3次/d。2组根据血压控制情况治疗2~4周。
检测2组治疗前后SBP、DBP水平。参考《妊娠期高血压诊疗指南》评估疗效。治愈:孕妇症状体征消失,无水肿症状,尿检为(-),血压恢复收缩压为120~130 mmHg,舒张压为70~80 mmHg;有效:孕妇症状体征有显著改善,水肿症状较轻,尿检为(+),血压显著改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30~140 mmHg、80~90 mmHg;无效:未达到治愈和有效标准,尿检(+)或以上,水肿症状仍较显著,SBP≥140 mmHg、DBP≥90 mmHg。总有效=(治愈+有效)/总例数×100%。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心脏彩超和实验室相关检查评估心、肾功能,比较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
2组治疗后SBP、DB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mmHg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4%、79.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组治疗前LVEF、BUN和SCr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LVEF升高不显著(P>0.05),而BUN、SCr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显著升高,BUN、SCr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BUN和SCr水平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疗效评价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LVEF、BUN和SCr水平比较
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BUN:尿素氮;SCr:肌酐。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有观点认为与滋养细胞异常、免疫调节功能异常、血管内皮损伤或遗传、营养等因素有关,但任何单一因素均无法解释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或病理特点[4-5]。全身小动脉痉挛是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病理特征,不仅对孕妇大脑、心脏和肾脏等脏器组织造成不同程度损害,诱发昏迷、脑出血、脑水肿、抽搐等严重并发症,而且易造成胎盘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早产、发育迟缓或停止发育,严重者导致胎儿死亡[6-7]。因此妊娠期高血压一旦确诊,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是缓解孕妇相关症状体征和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硫酸镁是首选药物,作用机制是镁离子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和神经肌肉连接处的传导,松弛血管平滑肌和扩张全身血管,达到解除动脉血管痉挛和改善缺血缺氧病理状态的效果,降压疗效持久。但硫酸镁的降压速度较慢,以往为了尽快控制孕妇血压多采用较大剂量给药,但镁离子浓度过高易出现头痛、恶心和腹泻等不良反应。硝苯地平是一种新型的钙拮抗剂药物,作用机制是抑制钙离子通道和减缓平滑肌收缩,促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起到收缩耦联效果,进而扩张血管和解除动脉痉挛,具有降压效果迅速和药效持久的优点[8]。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BP、DBP显著降低,临床总有效率达79.49%,可见二者联合治疗的降压作用更为显著。报道[9]发现,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不仅疗效满意,而且能有效降低全血黏度(WBV)、全血还原黏度(WBRV),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满足胎儿正常供血、供氧需求。
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机体多呈低排高阻状态,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液凝固性增加和血流速度变缓等状况,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血流动力异常在较大程度上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脏负荷,造成心肌细胞受损和出现缺血、缺氧损伤,心脏彩超检查可发现伴有心脏结构改变和储备功能下降。报道[10]发现,妊娠期高血压患者LVEF显著下降,室间隔厚度(LVST)显著升高,且子痫前期重度组LVEF、LVST变化较轻度组更为显著。BUN和SCr主要经肾脏排泄,正常妊娠状态下肾脏肾小球血流量和滤过率增加,非蛋白含氮类代谢物的BUN、SCr排泄增加,血清BUN、SCr水平有一定下降,但全身小动脉痉挛会导致动脉压升高和循环血量减少,肾小动脉痉挛使肾血流减少,肾脏排泄代谢物BUN、SCr含量减少,血清中BUN、SCr水平升高[11-12]。因此,常用BUN、SCr水平评估早期肾功能损伤情况。本研究显示,2组治疗LVEF均处于正常范围,但观察组治疗后LVEF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血清BUN、SCr水平显著下降,与文献报道[13]相吻合,说明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能有效改善孕妇心、肾功能,原因可能与二者联合用药解除血管痉挛效果更佳以及控制血压效果更快、更稳定有关。李艳红等[14]报道发现,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能显著减少24 h蛋白尿和胱抑素C(Cys-C)水平,也支持本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能显著缓解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症状体征,增强临床疗效,且能较好保护心、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