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加上中美贸易战等复杂因素,一些在华外企,包括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国企业,陆续向东南亚国家转移。那么,它们在东南亚的经营状况如何呢?《环球时报》记者在几个国家展开了调查。
在印中企最担心“差别性政策”
本报驻印度特约记者 肖昀
“我们很后悔来到印度投资”,一名在印度有着近十年从业经验的一家中国私人企业负责人在谈到印度营商环境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该负责人表示,在印度投资过程中,曾遇到过从行政审批到日常运转、从劳工福利到税费缴纳等各种困难,“如果这些问题发生在中国,可以说是难以置信的”。
上述中企负责人表示,去年,一家在印中企的一名印度籍财务人员携款潜逃。虽然事后被印度警方抓获,但他在几经“打点”之后竟然被释放了,涉事企业诉告无门,只好自认倒霉。而类似案例在印度的中资企业中屡见不鲜。
印度对华营商环境不友好,其实不仅仅是印度司法、税费、行政效率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中印双边关系不稳定。在印度执政党印人党2018年发布的培训手册中,明确将中国和巴基斯坦列为印度“两大外部威胁”。换句话说,中国对印度而言,某种意义上还没摆脱“敌国”定位。
部分中资企业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在印经商,最大问题在于其差别性政策。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部分在华企业准备“撤出中国”的传言甚嚣尘上。印度政府认为“机会来了”,一边大力招商引资,一边又通过各种限制将中国投资拒之门外。今年4月,印度政府甚至以防范“恶意收购”为由修改了外国直接投资规范,要求对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与印度有陆地接壤国家的投资必须事先经过政府审批。
印度财经记者拉胡尔·雅格对记者表示,其实相比中国,印度除了劳动力成本便宜之外,“真的别无优势可言”。他说,“很多印度人并不知道中国市场有多么庞大、物流网络有多么便捷”,“无论是六车道的高速公路,还是可以提供快速通关渠道的港口都早已超出本地人的想象”。
印人党母体“国民志愿服务团”下属的经济分支“国民觉醒组织”曾多次致信印度总理莫迪和商工部长戈亚尔,要求印度政府限制华为参与当地5G建设,他们碰到与中国有关的话题可谓“逢中必反”。印度投资家阿肖克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虽然这样的右翼民族主义组织未必能对政策构成直接影响,但往往在印度基层有很大影响力,他们对中国企业的污名化描述很容易影响民间对中企的观感。“虽然我们都知道经济与政治是分开的,但在处理与中国有关的问题上,总是很难”,阿肖克说。▲
“人口”或不再是越南“红利”
本报驻越南特约记者 允煦
越南被认为是从中国外迁企业的主要承接国。外媒称,越南目前是跨国公司重整以中国为中心的价值链的最大受益者。截至2019年年底,越南GDP增速达7.02%,超越印度成为亚洲经济增速最快的经济体。外资成为推动越南发展的生力军,但越南距离“新世界工厂”差距还很大。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下,的确有一些跨国公司把业务迁往越南,其中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可以绕过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路透社称,数据显示,2018年越南对美国制造品出口增加140亿美元。截至2019年年末,越南已建立335个工业区。以越南北部的云中工业区为例,2014年仅有两家企业入驻,到如今整个300公顷土地面积已经全部入驻企业。其中以中国、日本、韩国企业为主,也有少数欧美企业进驻。
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2月发布公告,宣布取消25个经济体的WTO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其中包括越南。这意味着,越南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将不再享有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
越南吸引外资企业的另一大“法宝”是人口红利。不过,最新统计显示,2019年上半年,越南全民平均工资上涨到约合人民币1997元,与上一年越南最高国企工资相差无几。日本《经济新闻》称,2019年越南工资涨幅为8.65%,较上年高出0.87个百分点。按照这样的速度,未来7年,越南工资水平将基本追平中国,所谓的“人口红利”也将消失殆尽。
此外,越南对于原材料进口目前还存在较大依赖性。受疫情影响,越南工商部公布的数据显示,预计4月至5月纤维、鞋类产品的订单额将比上年同期减少七成。一家从中国迁往越南的成衣制造企业管理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受疫情影响,成衣制造原料衣无法从中国运抵越南。目前,越南企业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及衣料纤维生产技术仍欠缺,要想独立完成整套生产仍有很大制约。
越南人口规模有限,人口消费能力得到完全释放也难以满足当年欧美日韩外资企业入驻中国时“人口红利”附加“庞大市场”的“利益多元化”诉求。有分析认为,迁往越南的企业对于中国的冲击,还远远谈不上“影响”的程度。▲
人才和基建成本制约缅甸投资
本报记者 李司坤
缅甸近些年也接受了部分从中国转移出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优衣库等品牌把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留在中国,同时把缝纫等转移至人工费低廉的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中资企业在缅投资主要集中在农业、制造业、物流等领域。
总部位于中国云南昆明的云天化是一家主营化肥及现代农业的公司,该公司于2015年在缅甸成立分公司。谈起选择缅甸的原因,云天化缅甸分公司负责人胡文浚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缅甸农业农资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而云天化对于缅甸而言,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
同样被缅甸吸引过去的,还有德信(缅甸)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陈戍元。2015年,在对缅甸专业服务市场进行深入考察后,陈戍元认为,缅甸正在进行包括司法、经济和财税在内的各项改革,未来一定会与中国进一步加深包括经贸在内的各个方面的联系。为此,他和两位合伙人创办德信(缅甸)律师事务所,为外商投资缅甸提供咨询、尽职调查等业务。
缅甸近些年保持年均6%—7%的经济增长速度。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缅甸营商环境在世界上排名还相对靠后: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中,缅甸排名第165位。
相比数据,胡文浚和陈戍元对缅甸的营商环境有着更加直观地感受。胡文浚表示,缅甸的基础设施和人才相对比较缺乏,尤其在农业农资的终端市场上存在严重赊销现象。“缅甸农民普遍比较穷,没有现金购买农资,因此经销商经常要求我们给他四到六个月的账期。”胡文浚称,这一点是制约云天化在缅甸发展的一大因素。“我们不太敢赊销,一旦赊账,绝对会产生一些烂账坏账。”他说。
陈戍元也表示,缅甸专业人才储备稍显不足,运营成本、人才培训和维持成本较高;而缅甸政府在部分政策上推行速度较慢,且存在反复,效率和稳定性有待提高。此外,缅甸独特的文化风俗和交易习惯使得业务实操较为复杂,法律规定与实操差距较大。
尽管都认为缅甸的营商环境存在不小挑战,但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胡文浚和陈戍元认为缅甸发展前景仍可期。2013年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更多投向缅甸的基础设施等领域。缅甸当地媒体《伊洛瓦底》杂志称,中国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将为缅甸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带来实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