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军,朱小晖,蒋 瑶,郭飞波,杨艳华△
(湖北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1.妇产科;2.检验科,湖北天门 431700)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属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原发性高血压基础上并发先兆子痫、原发性高血压[1]。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多发生在妊娠20周之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三大症候,损伤全身多个脏器,严重时出现抽搐、脑出血、心力衰竭、昏迷、胎盘早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母婴死亡。迄今为止仍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在9.3%左右[3],而国外报道为7.0%~12.0%,是孕产妇继栓塞之后居于第二位死亡的原因。该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正常情况下,女性在妊娠期机体各系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改变,以适应胎儿的生长和发育。研究表明女性在孕产期血液呈高凝状态,纤溶功能明显降低,这一生理特征有利于预防产后出血,但血液若处于高位凝血状态,可导致反复流产、胎儿窘迫、早产、死胎等围生期不良结局[4-5]。大量研究证实,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与凝血功能异常表达有关[6-8]。因此,早期监测妊娠期凝血功能变化,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液凝固功能变化情况,并与健康妊娠期人群比较,旨在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95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入选患者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年修订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9];(2)妊娠时间≥30周;(3)单胎妊娠;(4)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5)经孕妇或家属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孕期服用降压类药物或其他影响心血管的药物者;(2)合并心、肝、肾、肺功能异常者;(3)既往有血液系统疾病史者;(4)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精神类疾病或意识障碍者。另选择同期到本院行产前检查的9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2~39岁,平均(26.9±4.5)岁;排除胎膜早破、肾病、糖尿病等其他妊娠并发症。
1.2方法 收集2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产次、流产史等。2组研究对象于次日清晨空腹收集外周静脉血5 mL,置于含有0.2 mL枸橼酸钠真空抗凝管中,充分摇匀;应用医用离心机(购自德国Hermle公司,型号Z206),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离心半径15 cm),分离血浆标本,提取上清液,置于-70 ℃冰箱内保存,待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仪器为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购自日本Sysmex公司,型号CA7000);相关试剂盒均购自中国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71103,所有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执行。
2.12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与凝血指标比较 2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产次、流产史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血清D-二聚体、PT、APTT、TT、FIB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与凝血指标比较
组别nD-二聚体(x±s,mg/L)PT(x±s,s)APTT(x±s,s)TT(x±s,s)FIB(x±s,g/L)观察组950.31±0.0612.02±3.5629.67±6.7116.52±4.614.23±0.54对照组900.23±0.0610.61±3.2332.71±4.9515.29±3.513.57±0.49χ2/t15.3662.8063.4912.0248.627P0.0000.0060.0010.0440.000
2.2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D-二聚体、PT、APTT、TT、FIB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有关(均P<0.05),见表2。
表2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单因素分析
2.3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所有数据均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D-二聚体、FIB是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2.4血清D-二聚体、FIB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二聚体鉴别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和健康对照组的AUC为0.818,FIB的AUC为0.819;D-二聚体联合FIB的AUC为0.877,明显高于D-二聚体和FIB单独检测(Z=2.533、2.899,P<0.05),见图1、表4。
表3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图1 血清D-二聚体联合FIB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ROC曲线
表4 血清D-二聚体、FIB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注:-表示此项无数据。
妊娠期是孕产妇特殊的生理周期,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会发生一定变化,以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分娩。由于妊娠期血液抗凝水平降低,促凝水平增高,纤维蛋白溶解减少,机体的凝血功能发生一定变化,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以发挥生理性保护作用[10]。但当某些疾病诱因存在时,血液从高凝状态可转化为低凝状态,使血小板迅速降低,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20周后以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主要临床症状,伴有全身性多脏器损伤,是孕产妇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病引发多种产科并发症,严重威胁到母婴健康,是导致产妇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11]。
研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机体血液系统处于急性凝血病理状态,通常表现为凝血因子与血小板发生改变[12]。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全身小血管痉挛收缩,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机体的凝血功能和纤溶的活性发生改变。导致胎盘缺氧缺血,使大量细小绒毛进入母体循环,经肺循环溶解释放凝血活酶,发生凝血功能障碍。FIB是纤维蛋白前体,在凝血最后阶段FIB由可溶性转变为不溶性,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表明FIB是内、外源性凝血路径中水平最高的凝血因子,是能够反映血液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临床研究证实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中存在一定的纤维蛋白沉积,这与本研究结果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液中存在高凝状态一致[13-14]。研究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与机体凝血状态密切相关,持续FIB高水平状态可增大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率[15]。D-二聚体是一种特异性降解物,为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是能够反映机体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重要标志物。临床研究显示随着妊娠期的延长,孕产妇的D-二聚体水平呈进行性增高趋势[16],这与妊娠过程产生的滋养叶碎片通过机体血液循环进入肺循环,大量释放凝血活酶,引发血管内凝血,激活纤溶系统清除血栓,致使血液D-二聚体水平升高有关。赵燕飞等[17]研究还发现D-二聚体是机体继发性纤溶的重要标志物,血液中其水平与血栓的形成呈正相关。陈婵[18]研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产妇血清D-二聚体、FI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妊娠人群,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产妇纤溶、凝血功能明显失衡,可增大血栓倾向。
研究显示妊娠期妇女抗凝功能与纤溶功能降低与血液呈高凝状态密切相关[19],持续D-二聚体和FIB高水平状态可增大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率。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FIB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可能与凝血功能异常有关。吴剑锋等[20]报道称D-二聚体、FIB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妊娠期妇女的凝血机制与生理功能、内皮系统完整性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D-二聚体、FIB是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FIB呈高水平状态,改善D-二聚体、FIB水平可能有助于防止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本研究利用ROC曲线分析血清D-二聚体、FIB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结果发现血清D-二聚体、FIB联合鉴别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AUC为0.877,而血清D-二聚体鉴别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AUC为0.818,FIB为0.819,提示血清D-二聚体、FIB联合诊断可成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早期筛查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综上所述,血清D-二聚体、FIB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病情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可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