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例HIV抗体不确定标本的结果分析*

2020-05-29 10:21刘建礼肖利力张绍福焦艳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初筛条带阳性率

刘建礼,肖利力,张绍福,焦艳丽

(海关总署(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北京 10001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HIV感染者的早期发现是有效预防HIV传播的首要环节,血清HIV抗体检测是目前诊断HIV感染的重要手段。HIV抗体检测包括筛查试验和确证试验[1]。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确证试验是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estern blot试验的结果分为HIV-1抗体阳性,HIV抗体阴性和HIV抗体不确定,对于Western blot试验不确定结果,一般建议2~4周后复查或进行病毒核酸检测。这无疑增加了实验室诊断的困难,同时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本研究对实验室近期出现HIV抗体Western blot试验不确定标本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北京市海淀区、石景山区HIV筛查实验室送检的HIV初筛阳性标本及本实验室检出的HIV筛查阳性标本共1 295例。病例来源主要包括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液中心自愿献血者和海关出入境体检人员。

1.2仪器与试剂 全自动蛋白印迹仪购自新加坡MP生物医学亚太私人有限公司,型号Autoblot System 20;HIV1+2型抗体免疫印迹试剂盒购自新加坡MP生物医学亚太私人有限公司。

1.3方法 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和结果判读,结果分为HIV抗体阴性、HIV-1抗体阳性和HIV抗体不确定。(1)阴性:没有出现特异性条带或者只有p17抗体且没有其他条带;(2)阳性:检出2个env(gp160/gp41和gp120)及任何1个gag(p17、p24、p55),或检出2个env(gp160/gp41和gp120)及任何1个pol(p31、p51、p66);(3)不确定:出现任何特异性条带,但不足以判定阳性。

1.4统计学处理 用Excel2007进行数据录入和初步整理,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不确定标本的人群分布 本研究共对1 295例HIV初筛试验阳性标本进行了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为HIV抗体不确定有207例,占15.9%。男女分别来看,1 295例初筛阳性中,男性885例,Western blot不确定123例,占13.9%;女性410例,Western blot不确定84例,占20.5%。男性不确定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9,P<0.05)。

1 295例初筛阳性病例中,有3例年龄记录缺失,其余1 292例年龄范围为2~100岁,按年龄将初筛阳性病例分为4段进行分析,60~≤100岁组不确定率最高,达到26.0%;其次为<20岁组。经统计学检验,60~≤100岁组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16,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病例的Western blot不确定标本

2.2不确定标本的带型分布 Western blot试验共检测分析10条HIV蛋白条带, gag蛋白p24阳性率最高,达83.6%,其后阳性率超过5%的条带依次为env蛋白gp160(10.1%)、gag蛋白p17(8.2%)和pol蛋白p66(5.8%),gag蛋白p39在不确定结果中则从未出现。从带型组合来看,207例不确定标本中共出现了19种Western blot带型,其中单独p24条带带型最多,为151例,占72.9%,p24+p17带型为12例,排第2位,含有p24的带型还包括p24+gp160、p24+p66+gp160、p24+p51、p24+p31、p17+p24+p66、p17+p24+p31+p39等带型,但数量都较少。env蛋白gp160单独条带有9例,占4.3%,gp160+gp120为6例,占2.9%。pol蛋白p66单独条带8例,占3.8%,单独p51条带5例,占2.4%。见表2、3。

表2 不确定标本中HIV蛋白条带的阳性率

表3 不确定标本中Western blot的带型分布

2.3部分不确定病例的随访检测结果 207例不确定标本中,对其中31例进行了2次随访检测,2次检测间隔周期从2~39周不等。随访标本的带型包括9种,其中单独p24条带回访19例,15例2次检测仍为p24,5例2次检测无条带。其余几种带型的2次随访结果与此类似,大部分随访检测中结果为无条带,少部分检测结果条带无进展:如p24+gp160、p51和p66。见表4。

表4 31例不确定标本的随访结果

3 讨 论

HIV进入人体1~3个月后,人体免疫系统即产生针对HIV蛋白的各种特异性抗体,并在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属于HIV感染的标志性抗体[2]。Western blot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HIV确证试验,它把HIV蛋白经电泳分离后,转印在硝酸纤维膜上,通过杂交染色来分别检测标本中所存在的HIV抗体。但是,由于标本的生物复杂性及免疫学反应的复杂性,Western blot试验常常出现不确定结果。近年来,Western blot检测为HIV抗体不确定的概率逐年上升[3]。国内多数研究表明,HIV初筛阳性标本中Western blot不确定结果的概率为2%~15%[4-7]。本研究中1 295例初筛阳性标本的Western blot不确定结果为15.9%,较大多数研究数据偏高,推测可能源于以下两方面,(1)标本来源的复杂多样性:本研究中初筛HIV阳性标本大部分来源于三甲医院等大型医疗机构,北京医疗资源丰富,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患者数量多,病种类型广泛,临床患者身体状况和免疫机能的多样性使Western blot检测更易出现免疫学交叉反应。(2)初筛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本研究中HIV筛查实验室使用的HIV初筛试验以化学发光法为主,其中以雅培、罗氏等国际知名厂商的第四代化学发光试剂为主。第四代发光法HIV筛查试剂具有更高的灵敏度[8-9],灵敏度升高也导致初筛假阳性过高[10-11],这些初筛假阳性在Western blot试验中也往往为不确定结果。

从Western blot不确定标本所出现的带型来看,gag蛋白p24条带占据了主导地位,检出阳性率达到83.6%,这一结果较多数研究报道的结果偏高[12-13],并且单独p24带型的结果也偏高,占总不确定结果数量的73.0%。另外,依据MP试剂说明书的判定规则,单独的p17条带判为HIV抗体阴性,因此在本研究中有19例结果为单独p17带型没有纳入不确定标本中,只有p17与其他条带同时出现时(如p17+p24),该标本结果才被判为不确定。因此,虽然在不确定标本中p17的阳性率为8.2%,低于env蛋白gp160的10.1%,但从总体标本的检出情况来看,gag蛋白p17的阳性率仅次于p24。研究表明,gag区条带不确定与HIV感染的关系不大,尤其是单一条带可基本上为非特异反应[14]。本研究随访检测中,19例单独p24带型病例均为无进展或者条带消失,这表明,单独p24带型基本属于非感染性的非特异反应。当然,由于本研究中随访病例数及随访次数有限,尚不能完全排除单独p24带型的标本感染HIV的可能,也有研究报道单独p24带型随访发生阳转[15]。综上所述,单一p24带型的不确定标本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假阳性反应,但仍存在HIV病毒早期感染的较低可能。

关于造成HIV Western blot试验非特异性反应的因素,一般认为与受检者本身的身体状况(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衰竭、透析、类风湿因子)、妊娠、疫苗接种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如结核杆菌、疟原虫等)有关[13]。本研究结果则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出现不确定结果的概率要明显增大,说明年龄可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推测这可能与老年人体内免疫功能部分失衡,容易产生干扰性交叉抗体有关。

随着以化学发光法为代表的HIV初筛检测试剂检测灵敏度的升高,初筛假阳性、Western blot不确定结果增多会越来越明显。这虽然有助于更早发现早期感染者,减少漏检概率,但不确定结果给实验室诊断带来困难,对医疗机构的后续诊疗措施造成困扰,也给受检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在2019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卫生行业标准《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中,核酸检测结果已经被正式作为HIV感染的诊断依据之一[16]。对于Western blot不确定结果,尽早进行HIV核酸检测可能是最佳选择。

综上所述,HIV Western blot试验不确定结果与受检者的性别和年龄有一定关系,p24条带在不确定结果中占绝对优势,单独p24带型结果主要是非特异性反应。

猜你喜欢
初筛条带阳性率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华北地区地震条带的统计分析
采用变分法的遥感影像条带噪声去除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基于条带模式GEOSAR-TOPS模式UAVSAR的双基成像算法
优化无偿献血初筛岗位检测流程探讨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