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媛
(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福建省是我国最早的开放省份之一,出口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顺差明显,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省份。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的不断深入,农产品结构多元化发展,福建种植生产的主要农产品有粮食、油料、蔬菜、园林水果和食用菌及茶叶等,福建农产品出口贸易也不断增加。作为福建省第5大出口产品,农产品的出口仅次于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服装和鞋类。2018年福建农产品出口数额在1-7月时上下波动,从8月起稳步增长。据海关部门统计,水产品是福建主要出口品种,共出口420.1亿元,同比增长6.6%。福建省其他主要农产品还有粮食、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粮食的主要产地是南平和三明,2018年南平粮食产量119.93万吨。比上年增长1.9%,三明粮食产量121.99万吨,比上年增长3.9%。蔬菜的主产地是福州,2018年福州蔬菜产量390.4万吨,比上年增长5.3%。水产品的主要产地是福州、泉州、宁德和莆田,2018年福州水产品产量为258.40万吨,同比上升5.1%,。泉州水产品较上年增长1.8%,产量为107.83万。宁德2018全年水产品较上年增长7.2%,产量为96.71万吨。莆田水产品较上年增长4.2%,产量为93.87万吨。日本,美国,欧盟,韩国,中国香港地区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是福建省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地。泉州乌龙茶,安溪铁观音、黄金桂、永春的佛手、水仙茶等省部优产品称号的茶品,销售日本、美国及东南亚各国,乌龙茶商品率90%以上。龙岩反季节蔬菜、优质水果试种成功,是出口创汇的新品种。2018年福建农产品出口额98亿美元,保持全国前三,同时农业利用台资数量和规模保持全国第一,6个台创园在全国考评中包揽前六名。
如表1 所示,福建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出口贸易总额及全国农产品贸易额基本同步且稳定增长。2016年在全国农产品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福建省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4.5%,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二。2018福建省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下,注重特色农产品出口优势发扬,全年农产品出口额98亿美元,保持全国前三。但全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与福建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额的比例和其在福建省总出口的比例却是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其在全国农产品出口的比例提高明显,2014年、2015年、2016年、2018年分别比上年提升了0.59%、0.18%、0.13%和0.23%。由此可知,福建省农产品出口在全国农产品的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且逐步稳定提升。
表1 2013-2018 年福建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及其在福建省内和全国的比例
数据来源:2013年-2018年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工作报告
福建农产品贸易发展逐渐走向成熟,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1)农产品出口波动,总量不断增长。2013年到2018年,福建省农产品出口总值增长了近20%,由82.3亿美元增加到98亿美元。(2)水产品作为主力军的农产品出口品种从单一走向日益多元化。(3)蔬菜及水果也从单一扩大至多元化。(4)农产品加工产品几乎改变了传统格局,出口比例大幅度增多。(5)农产品出口国及市场已经从最初的国内及亚洲市场走向国内区外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6)闽台之间合资及投资企业不断增多,贸易往来合作规模扩大。
本文研究选取贸易竞争力指数 TC(Trade Competitive Index)=(Xit-Mit)/(Xit+Mit)来讨论福建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情况。TC为表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国某一产业部门是否具有优势,融合了进口与出口两个数值。若TC小于0,出口竞争则处于劣势,因为该国只有进口。若相反,则外销较高。
如表2所示,福建省农产品进口额和出口额在逐步提升。但福建农产品出口增速稳步下降,至2018 年增速回升至98亿美元,增长率为7.7%。自2013年以来福建农产品TC指数均大于O,即福建省农产品出口存在一定贸易竞争优势,生产效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且该优势逐步递减后有缓慢回升。
表2 福建农产品进出口额及TC指数
数据来源:2013年-2018年福建农业厅工作报告和福州海关总署统计公报
倘若RCA 数值小于0.8 ,则表明福建农产品具有显性比较优势不强,缺乏国际竞争力。如果RCA数值大于0.8,小于1.25,表明该地区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般,具有较弱的显性比较优势。若RCA数值大于1.25且小于2.5,则该地区该产品显性比较优势较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显著。如果RCA大于2.5 ,则表面比较优势非常强,其所展现出的国际竞争力非常强。把收集来的数据代入公式RCA=(Xi/Xt)/(Wi/Wt)。结果如表3所示,2013~2018年福建农产品的RCA指数均大于2,,说明福建农产品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具有较强势的显性比较优势,具有相当强的国际竞争力。
表3 福建农产品RCA指数
数据来源:2013年-2018年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月报
农产品安全问题是导致福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不足的一大原因。部分农产品出口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便利,不惜代价,加入对人体、环境有害物质,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1〕,给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毒饺子”事件,造成我方出口日本农产品贸易急剧下降。中国奶制品的“三鹿奶粉”事件,导致中国农产品食品面临挑战,出口贸易遭受影响,很大程度在国家影响了中国产品的声誉和形象。
3.2.1 农产品质量较低
首先,福建省农产品品质低,无法突破国际绿色壁垒的,福建农产品出口面临巨大的挑战〔2〕。质量问题造成福建省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下降,也是福建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经常受到欧盟、美国、日本等设置的绿色壁垒的阻碍的原因。此外,东南亚国家农产品出口的崛起和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关税的清零,较大程度地冲击了福建省农产品的产品质量把控〔3〕。
3.2.2 环保意识缺乏
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破坏的忽视,也是福建省农产品出口在国际上遭受绿色壁垒冲击的一大问题。国际上对绿色标准的要求提升,以及福建农产品生产加工商对绿色意识的缺乏和忽视,片面地要求提高农产品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福建农产品的出口规模。另外,福建省农产品检测设备和质量认证体系不健全,也为福建出口符合国际标准的农产品造成了阻碍。
福建省农产品销售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和中国香港等地区,出口市场单一,主要为东南亚地区。怎样进一步去开发区外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加紧与外部世界的对接是解决福建省农产品出口市场开拓的另一大重点问题。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导致福建农产品出口受阻〔4〕。
福建省农产品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产地分散,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意识弱等问题,再加上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缺失,农产品的检测方法老旧,农产品未能实现标准化生产和经营,这些都成为福建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制约因素〔5〕。技术落后,方式单一。
福建农产品出口企业居多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容易造成独断专行、企业商业决策失误,决策者和执行者的界限模糊,无人纠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意性。且缺乏企业文化。规模小、员工素质低,未能做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4.1.1 建立和完善安全监管体系
建立和完善福建农产品出口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管控农产品在市场的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把握监控好农产品的生产源头,加强对出口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上的安全管理,实行从省内到出境全过程的监控,严格执行备案制度,确保产品来源;同时完善我省出口农产品风险分析制度、预警及信息发布制度等,确保农产品出口的安全。此外,努力提高我省的农产品卫生检测技术水平,加大对农产品安全科技及财政的投入,借鉴国际先进的检测技术,建立国际承认的检测手段,把好农产品出口的最后一关。更新完善检测设备,把控农产品市场大方向。各个部门要相互配合,互通有无,全面监管,必要时可将监管职责纳入考核范围。加大对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农兽药、饲料等管理力度,细化到具体部门的分工,进行专项监督管理,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相互配合共同杜绝发生滥用残留农兽药、有害饲料和违禁药物的现象。
4.1.2 加强宣传和社会舆论监督
应当充分发挥出网络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曝光农产品、出口农产品在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还要加大力度普及农产品安全知识,培养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消费者的监管意识,冲破冷漠而视的局面,打造人人关心农产品安全、人人重视农产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广泛的宣传教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管理人员,最大限度地宣传农产品安全科普知识和科学种植养殖知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诚信、公德等社会主义道德意识,真正意识到产品安全的重要性。
4.2.1 提升农产品出口质量
提升农产品质量,应当在“田间”要做好“减法”,减少污染,推广标准化种养殖,从土壤培育、浇水施肥等生产源头做起,严格控制监管农产品质量、培育出高质量农产品。调查土壤情况,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划分类别,对还未被污染的耕地,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做到不被污染;对轻中度污染的,对污染程度进行检测评估,再利用时要进行安全合理的规划;对重度污染的,禁止生产,要保护其他还未被污染或轻度的土地不要影响其他土地的利用。还要根据政策利用好农废物,不要造成二次的污染情况;鼓励提倡化肥行业绿色环保,加以奖励。对生产者加以监督,生产符合国际标准和出口目标国家和地区要求的农产品。鼓励发展农产品绿色经营,在农产品的“产供销”全产业链过程中按照较高的标准来执行,力求实现农产品绿色壁垒的突破。
4.2.2 开发创新农产品加工产品
研发具有福建省特色农产品,做出适应当前市场的改变升级,开发创新新型的农产品。引导企业不断钻研,积极开发适应其目标境外市场需求的出口农产品。提升研发创新科技水平,开发以特色蔬菜水果和茶叶为重点开发蜜饯、饮料、冻干蔬果、生物制剂等精深加工产品,且绿色环保,对人体健康有益,方便携带食用的产品。
4.3.1 建立市场多元化出口体系
扩展出口渠道、出口地区,避免出口地区单调且出口时间集中。拓宽农产品出口营销思路,逐步引导企业逐步调整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建立以“市场多元化”为特征的全球农产品出口市场体系。在维护现有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和中国香港等目标市场以外,开拓海外其他农产品销售市场,尤其是韩国、东盟、澳洲、中国台湾地区等。借助中韩、中国东盟、中澳等自贸协定和海峡两岸自贸协定建设福建农产品出口多元化市场。
4.3.2 积极参加展会营销推介活动
积极了解境内外农产品贸易展会营销推介活动,提升福建农产品的知名度,深入加强了解目标市场的农产品准入门槛,技术指标要求和市场偏好,从而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同时学习借鉴其他境内外优秀农产品出口案例,吸引其成熟的经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借助行业协会推介和国际购物大节等促销活动,大力推广福建农产品出口,打造果蔬互联网节,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4.3.3 打造海西闽台农产品贸易区
深化闽台农业合作交流,开拓打造海西闽台农产品贸易交易区是拓宽营销思路的另一大方式,闽台贸易文化和气候接近,农产品出口贸易市场潜力大。促进海峡两岸农产品交流、开拓海峡两岸闽台农产品贸易区,从税则优惠、政策偏斜鼓励等措施推动闽台农产品贸易,拓宽流通渠道,不要闭门造车,要增强信息交流;掌握利用好闽台农产品贸易拥有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打造盛大的海西闽台农产品贸易区,拓展福建农产品出口贸易。
推动福建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根据境外目标市场的需求调整省内农产品种植方案。此外,福建省山区为主,扩大生产规模,就要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缮福建农产品生产区的基础条件,规划信息平台,引导农民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培养和提升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的市场地位。推进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模式,在开展过程中,务必提升农民的参与程度、发挥农民的主人公意义。政府进行政策引导、法规监管、环境创造上,运用引导机制,鼓励有条件的组织对农村农民进行有条件的信息服务,让参与经济组织的农民自愿、自主。同时,提升福建农产品的品牌意识,强化品牌文化的渲染,拉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农产品的生产规模,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政府应加强对福建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制度支持、技术支持、信息支持、金融支持。通过正确使用政策调节经济的杠杆,引领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好的市场发展未来、较高监管水平的企业领先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不断提升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创新开发的投入,钻研开创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增强技术,企业应创新技术和开发投入以及拓展;加强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进行合作,优先掌握到最新的技术资源。改变传统农产品生产经营销售理念,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出口市场的标准要求,加快树立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理念,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同时健全法律制度,熟识国际上各市场的农产品准入标准和规范,为福建农产品出口发展保驾护航。
(1)外贸电商平台和物联网整合推动
发展智慧农业,积极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外贸方式,顺应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加上近年来福建省农村网民规模持续增长,福建省农村网络技术水平逐步与城镇水平拉进,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流通、服务、管理全领域的广泛运用。提供互联网外贸的相关培训,帮助传统外贸公司转型,鼓励欲从事外贸的内贸农产品公司扩展海外业务,提升信息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增强农民对互联网接收信息的能力和意识。加强对乡镇农民普及外贸及跨境电商平台力度,推动福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与电子商务对接,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造以电子商务企业为主体,上联生产、下联消费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优化高效的配置各种社会资源,为福建现代农业出口贸易的发展创造更优质的环境〔6〕。完善物联网农村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配套。
(2)人才吸引和培训
注重人才引进。政府层面及时组织和引导,制定福建省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吸引农业技术、农业管理、国际贸易、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人才引进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及社会人士的参与,同时提供在岗专业化培训。对生产经营者进行农产品网络运营相关的宣传教育与实践培训。完善区域性、综合性的外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行程集聚效应,同时鼓励厦门海关,福州海关对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单一窗口实操培训和出口原产地证书办理的实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