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务新媒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面对突发事件时,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的舆论格局,极大地提升了新媒体开放式参与的传播空间。与此同时,网络舆论生态变得更为复杂,如何整合各类平台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政务新媒体的“集群”效应,成为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将从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政务新媒体存在的问题、政务新媒体的对策建議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政务新媒体;突发事件;舆论引导
一、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当前,新媒体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舆论和意见的开放空间,开启了多向、交互式的信息模式,消解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边界,政务新媒体应势而生。我们可以把政务新媒体定义为政府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和具有真实公职身份认证的政府官员进行与其工作相关的政务活动、提供公共事务服务、与民交流和网络问政的新媒体平台。[1]
2011年,被称为中国“政务微博”的发展元年,微博成为政府机构进行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的重要平台,外宣、司法、公安、共青团、组织部门等“政务微博”增强了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打通了政府民间“两个舆论场”,进一步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随后,“政务微信”和“政务客户端”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形成“两微一端”的政务新媒体发展模式,打造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政务”。随着政务新媒体发展队伍的不断壮大,政务新闻和信息从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交流互动式传播。与此同时,政府也在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政务新媒体已成为政府与公众沟通对话的重要渠道。
二、政务新媒体存在的问题
(一)政务新媒体平台缺乏整体规划
在政务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集群效应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政务新媒体平台的发展缺乏整体性、长远性规划。[2]虽然现阶段政务新媒体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但是在政务系统各个部门之间还没有实现资源共享。新的发展形势下,没有对政务新媒体平台进行更加系统的规划,除此之外,政务新媒体还存在主体资源分散化的现象,导致各个政务新媒体之间难以实现信息的互通和联系。
(二)政务新媒体平台缺乏精准定位
“政务微博”在突发性事件中第一时间公开信息和回应公众,引导舆论,有效掌控网络舆论信息阵地。“政务微信”推送的内容主要以政务类、民生类、文化类信息为主,时政资讯、生活常识、心灵鸡汤、轻松搞笑等内容受到微信用户广泛关注。此外,“政务客户端”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功能更全面,但在时效性方面不及“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无法及时回应受众关切。并且,信息发布机制不完善,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与用户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导致传播力和影响力不足。
(三)政务新媒体平台缺乏专业化管理和运营
随着政务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对政务新媒体平台管理和运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政务新媒体平台需要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具备媒介素养和互联网思维,对政务信息进行及时的加工和处理,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的功能,实现信息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不断提升公众对公共事件的参与度。政务新媒体建设主要发展目标是促进政务全面化建设,提升政务建设的管理水平,促进政务新媒体的发展可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目标,满足人们对政务发展的需求。但是,现阶段我国在政务新媒体的发展上存在管理和运营不到位等问题,带来了诸多影响。
三、政务新媒体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信息服务质量,满足公众信息需求
通过提高政府信息发布的时效性,确保发布内容的准确性,建立健全信息发布管理机制,提升政务新媒体信息服务质量。在信息发布时,需要根据信息的不同属性选择合适的发布策略。政务新媒体应当注重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差异性服务。《人民日报》所发布的“政务微博影响力排行榜”基于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和微博提供的数据支持,以传播力、服务力、互动力和认同度四个维度为评价体系。[3]因此,更要注重考量政府机构通过“两微一端”平台主动回应、双向互动的能力,科学运维政务新媒体平台,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二)加强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建设,转型升级为“联动平台”
根据《2018年度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显示,2018年政务微博的总阅读量超过3890亿,在政务公开、政民互动、政务服务、规范运营方面均有明显表现,实现了从发布到问政再到行政的综合价值升级,并继续在政务新媒体矩阵中发挥核心作用。[4]构建互为依托的矩阵体系,形成线上线下的互动支撑,促进政务新媒体传播转型升级为“联动平台”,形成政务新媒体集群。在社会重大事件中,政务新媒体内在外在舆论呼应,推动政务新媒体综合发展。政务新媒体应当深入转变话语方式,创新信息发布方式,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不断增强主流舆论影响力。
(三)完善政务新媒体管理机制,创新网络媒体融合新业态
推进“互联网+政务”发展,建立和完善政务新媒体管理机制至关重要。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创新整合政务平台资源,促进政务新媒体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根据《中国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19)》数据显示,我国已有 297个地级行政区政府开通了“两微一端”(指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以及客户端等政务新媒体平台)等新媒体传播渠道,总体覆盖率达 88.9%。但是,仍有约57%的地级市政府客户端及微信公众号服务整合程度未达到标准,移动服务供给分散,政务新媒体平台整合能力有待提升。[5]因此,完善政务新媒体管理机制,及时回应受众关切,了解民意、沟通舆情,打造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政务”,引导社会舆论。
参考文献:
[1]金婷.浅析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电子政务,2015(08):21-27.
[2] 秦垒. 媒体融合背景下政务新媒体平台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8.
[3] 人民网-舆情频道:《2019年第三季度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2019年11月7日。
[4]人民网-舆情频道:《2018年度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2019年1月22日。
[5]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19)》,2019年5月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