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麟
摘 要:贫困一直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如何缓解和消除贫困,是各国政府面对的共性问题。我国政府始终把消除贫困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提出并深化了扶贫思想、理论,逐渐形成了与中国基本国情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契合的扶贫理论。尽管扶贫改革40年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减贫成绩,但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文章始终将“技术扶贫”作为全文写作的一条红线,主要就作为中央企业之一的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新时代下如何做好扶贫工作加以梳理总结及思考,突出其对中国自身扶贫思想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中交二公院;技术扶贫;项目援助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贫困是一场“无声的危机”,不仅阻碍了贫困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当前地区冲突、恐怖主义蔓延和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根源之一。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人口基数大,人口分布不均以及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等现实问题。而贫困问题也一直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贫困问题基本集中在自然环境恶劣、地理位置欠佳的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山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贫困问题高度重视,采取各项扶贫措施并不断加强扶贫的力度。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高达2.5亿,贫困发生率高达32.9%,经过不懈努力,截至201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降至2688万人,贫困发生频率将至2.8%。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贫困线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2011年,我国农村贫困标准上升为人均纯收入2300元,根据这一标准,我过农村贫困人口上升为12238万,在政府的不懈努力下,这一数据在2013年降至8249万人。不管采取怎样的衡量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降低是不可否认的,农村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尽管我国政府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贫困现象仍然存在,贫困问题无法回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出了“智力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生态扶贫”的扶贫战略。作为中坚力量的中央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在扶贫资金筹措、扶贫产业确立、扶贫技术等方面走出了富有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二、习近平的“智力扶贫”模式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成就,提出了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展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指出了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正确方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我们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智力扶贫模式,作为习近平提出的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扶贫观点,是科技扶贫与文化扶贫的总体称谓。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扶贫领域提倡科技扶贫对缓解我国的贫困现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科技的发展可以在扶贫工作中经常性组织专门的拥有较强科学技术的扶贫人员队伍,深入我国的贫困地区给予当地的贫困人口技术性指导,使得贫困人口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先进的扶贫技术,能够促进当地的扶贫工作效率,加快脱贫步伐。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向贫困地区选派一些具备扶贫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的人才,向贫困群众介绍先进技术,并向贫困群众示范先进技术的具体操作,让科技能够被普遍群众掌握,并广泛应用到扶贫工作中,使得贫困地区的科技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科技扶贫依靠的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还要具备多元化的科技人员来满足多个贫困领域的科技人才需求。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所以科技扶贫的主体必须各司其职,不同的领域需要选派专门的技术人才,使得科技扶贫更加精准,覆盖的领域更全面,提出的扶贫方式更专业,取得的扶贫效果更显著。
三、公司坚持以技术扶贫带动贫困地区发展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具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年入榜“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50多年来,承担了多項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取得辉煌成就,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乃至“世界之最”。
累计完成了国内外数万公里不同等级公路的勘察设计任务,并在多个业务领域创造出多项优秀成果,历年荣获多项国家级大奖、省部级优秀勘察设计、咨询奖等多种奖项。
作为一个中央企业,历年来,公司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快推进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大力开展扶贫工作,在脱贫攻坚战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懈努力。西藏和新疆地区基础设施滞后,贫困面大、贫困发生率高,脱贫攻坚困难重重,是扶贫的重中之重,公司集中力量向西藏、新疆选派援藏援疆技术人员,带动和培训当地人员,帮助西藏、新疆整体提升技术质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西藏新疆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障。
(一)人才援助与技术援助
公司先后派出多名干部及专业技术骨干支援西藏交通建设。派出的援藏技术人员恪尽职守,扎实工作,推动了援藏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西藏交通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陈宏志同志1995年6月至1998年6月援藏,援藏期间任日喀则公路总段副总段长兼总工程师,负责中尼公路大中修及病害整治工作,所负责的中尼公路加措拉山翻浆整治工程为全区翻浆整治示范工程。
熊友山同志1998年7月至2001年7月援藏,援藏期间任西藏自治区交通厅公路管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主持西藏公路行业管理工作,推进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国省干线和区内重要干线、边防公路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体系,制定“十五”西藏公路发展规划,为西藏公路交通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汉明同志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在受援单位西藏自治区交通厅重点项目管理中心任职,在项目中心工程部分管多个项目的设计变更的复核和审批工作,并到工地现场检查工程质量、进度等。
2013年5月8日,公司5名援藏技术人员同时进入西藏。2017年,又选派了13名专业技术人员支援西藏交通厅及直属单位的工作。他们把西藏当成第二故乡,本着“为西藏造福,为二院争光”的奋斗目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公司的技术优势及自己宝贵知识力量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西藏的交通发展,带动了当地技术发展,尽心尽责做好了援藏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墨脱精神”。
(二)项目援助
除人才援藏和技术援藏外,公司还大力支持西藏公路建设。结合西藏地区公路交通勘设市场特点,历年来,二公院在西藏市场承担了多项规划内项目的咨询、代建和勘察设计任务,代表项目有:
(1)墨脱公路
从2001年6月开展墨脱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到2013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正式通车,公司历时12载,始终怀着“建设墨脱公路,造福西藏人民”的憧憬和愿望,爬雪山、涉冰河、滑溜索、穿原始丛林、过泥石流乱石滩,用双脚在“高原孤岛”上一次次踏勘,一步步探索,最终画出了这条长达117公里的墨脱之路。
墨脱公路是国务院批准立项的重大公路建设项目。墨脱公路建设区域地质条件之差,施工难度之大,世界罕见。该地大量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毁、冰崩、雪崩等现象,沿线地质灾害分布广泛,为全国地质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大部分灾害处治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墨脱公路有“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烈度最高、地质灾害最多、地质条件最复杂”等“六项世界之最”。墨脱公路建成后,进出路途缩短25公里。墨脱作为最后通公路的县正式纳入全国公路交通版图。墨脱公路的建成通车,是西藏各族人民盼望已久的大事喜事,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民生、国防、生态意义,将为改善墨脱各族群众通行条件、改善生产生活、促進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西藏自治区八一至米林(通县油路)公路
为了响应交通部支援西藏的号召,2002年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受西藏交通厅的委托派出了6人成立的项目管理组,负责八一至米林公路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项目范围为林芝地区林芝县八一新村八一大桥头至米林县南伊中桥,路线全长为75.6km。其中二级公路路线长53.15km;三级公路路线长22.45km。
林芝地区现状公路网由国道G318线、省道S306线、S201线、S305线及县乡道路组成。本项目的建成,将对林芝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国防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改善沿线人民生活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拟在林芝地区修建一座民用机场,本项目和机场建成后,将大大缩短林芝地区及藏东南部通往自治区首府拉萨的时间,也方便与邻省市的联系,对加大西藏的开发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3)西藏林芝至拉萨高等级公路
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长397.7km,海拔高2960m~4790m,是中国高寒、高海拔地区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本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米拉山隧道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特长隧道。目前林拉路除米拉山隧道外,其他段落均已通车。
项目区域地质结构复杂、气候差异大、不良地质频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项目组克服了高原缺氧、气候干燥寒冷、强紫外线等种种困难,精心勘察设计,提出了适用于高寒、高海拔地区高等级公路设计理念和设计对策,采用多项创新技术,填补了藏区大规模高等级公路勘察设计技术的多项空白,相关成功经验可以推广应用。
林拉路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成效显著,且设计方案充分彰显了当地民族风情。项目采取多种措施,节约土地资源322亩;用节能技术,减少投入2.1亿元;研发了新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抗裂、防水结构系统,可节约全寿命周期投入约5.3亿元。在米拉山特长隧道中部设置1处通风斜井,实现无动力排烟,运营期可节省运营费用约2.6亿元等。
项目建成后可节省运营时间约4小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受到社会各界赞誉。项目荣获国际道路联盟2017年度“全球道路成就奖”(IRF-GRAA)设计奖。
在帮扶过程中,公司坚持贯彻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中央脱贫攻坚战略,始终以习近平扶贫战略为中心,坚持多措并举,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好了中央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对扶贫问题的一些思考
扶贫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建成,关系百年中国伟大复兴梦能否顺利实现。据统计,仅2019年我国有34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1000多万人实现脱贫,为2020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扶贫是党中央始终坚持、不断创新的一大课题,国有企业是扶贫的主力军,应该更加积极的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履行央企帮扶的社会责任,推动贫困地区更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在新形势下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智力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生态扶贫”的扶贫战略,在扶贫资金筹措、扶贫产业确立、扶贫技术等方面走出了富有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概要[J].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17).
[3] 唐婷.习近平的扶贫思想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