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建设策略探讨

2020-05-28 02:30柳进军
中关村 2020年5期
关键词:居民防控智慧

柳进军

下午6点钟,王先生下班回家,小区门口的人脸识别系统认出了他,通过关联他的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后台显示王先生14日内并未出过本地且身体状况无异常,测温系统显示他当下体温正常并将数据上传至街道,门禁打开,这一过程仅用时2秒。这是在疫情时代,生活在智慧社区中一位普通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社区作为人们实现社会生活的基本载体以及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其智慧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人的衣食住行等各类行为都将数字化,既是社区居民获得精准服务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城市大脑、智慧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对于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这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然而,智慧社区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元、数量庞大,建设工程复杂程度高、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行之有效的建设策略至关重要。因此,笔者尝试从智慧社区的功能出发,围绕建设步骤、投资模式、建设模式三方面来探讨智慧社區的建设策略。

根据居民需求的紧迫程度,智慧社区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安全功能,通过摄像头、传感器以及物联网等技术设备的应用,更高效地保障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二是管理功能,通过建设社区、街道、区县等多级管理平台等措施,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实现社区事件协同处置,提高社区事件的处理效率,同时带动责任主体与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三是服务功能,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为社区居民精准提供政务、养老、家政、购物等各种利民便民服务以及创新创业服务。

从安全到管理再到服务,三个层次功能的紧迫程度依次降低,而各功能的实现主体及其价值实现方式更加多元,需要讲究时机、把握节奏,探索采取多样化的投资建设模式,具体来说:

建设步骤方面,要根据建设内容的轻重缓急,先以社区安全为切入点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此次疫情防控是启动社区安全建设的良好时机,初期全面铺开社区周界、出入口、岗亭、单元门、电梯等人员高频活动区域的视频摄像头布控,采用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技术,实现对小区居民基本信息的采集,同步着手建设多级社区疫情防控平台,满足疫情防控需要,同时协同公安、司法机关实现特殊人口、危险物品等的管理。中期选取试点社区,丰富社区智慧化场景,解决垃圾分类、物流、停车等各类居民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步将疫情防控平台拓展成为多级社区管理平台。远期大幅拓展智慧社区的建设范围和场景,整合居民衣食住行等各类行为数据,通过数据运营,引导商业企业为社区居民提供养老、医疗、教育等新型社区服务,带动各类增值服务功能在社区覆盖。

投资模式方面,现有智慧社区建设多是政府投资,并且运营以硬件运维为主,无法实现社区自我造血,持续性较差,需要结合社区的不同功能,利用政府投资形成杠杆效应,充分带动社会资本以及相关企业进入。在智慧社区的功能中,安全功能的实现主要用于政府为公众提供基本安全保障,需由政府出资统一建设。管理功能主要用于政府和社会参与社区共治,可考虑由企业投资,政府依据需求购买服务。服务功能主要面向居民,除政务服务外,养老、购物等服务功能的实现需以社会化投资为主,政府适时干预,降低进入难度,通过数据运营产生商业价值。

建设模式方面,尽管智慧社区的最终受益者是社区居民,但是在建设初始阶段,居民的需求和付费意愿并不强,因此需要拓宽建设思路,在更大范围内盘活整合社区资源,多维度开展智慧社区建设。例如,此次疫情暴露了很多老旧小区在安全、管理功能上的不足以及服务功能的缺失,2020年全国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智慧社区建设可考虑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综合运用中央财政、地方政府专项资金,引导房地产企业、物业服务企业、投资机构等共同参与智慧社区建设。再比如,随着我国特大型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阶段,诸多工厂、仓储用地被腾退出来,成为宝贵的空间资源,可考虑由街道、投资商、智慧社区建设运营商等对空间资源进行联合开发,以空间资源收益支持智慧社区建设。

当前,中关村城市大脑建设正处于筑基阶段,中关村要以疫情防控为契机,探索多样化的投资模式和多维度的建设模式,大力铺开智慧社区建设,为城市大脑立好足、起好步。

猜你喜欢
居民防控智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智慧派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