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斌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急诊外科,江苏 苏州 215002)
急性上消化道穿孔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疾病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当、情绪激动、外伤、胃肠检查等有关,具有病情严重、发病迅速等特点,多数患者的预后较差[1]。目前,临床主要是采用穿孔修补术为急性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治疗,虽然开腹手术的应用,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慢[2]。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使得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价值得以提高,具有效果好、创伤小等特点[3]。本研究主要对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的效果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观察,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5月—2020年5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 例,以简单随机化法分组。纳入标准:(1)确诊存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即存在急性上腹部刺痛、肠鸣音消失或减弱、腹膜刺激征、肝浊音界减少,实施X线检查显示膈下伴有游离气体,患者存在溃疡史;(2)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2)合并恶性肿瘤者;(3)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4)存在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史者;(5)难以对本研究积极配合者。实验组(n=50)中,年龄21~69 岁,平均(45.23±3.69)岁,男35 例,女15 例,胃穿孔患者20 例,十二指肠穿孔患者30 例。对照组(n=50)中,年龄22~68 岁,平均(44.95±4.01)岁,男36 例,女14 例,胃穿孔患者22 例,十二指肠穿孔患者28 例。2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穿孔修补术治疗,常规术前准备,置入胃管和导尿管,在全麻下实施手术操作,在上腹部作切口,对腹腔探查,于直视下实施穿孔修补术治疗,并对引流管留置,术后2 d将引流管拔出。
实验组行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常规术前准备,置入胃管和导尿管,在全麻下实施手术操作,协助患者保持为头高脚低位,于脐下缘作小切口,进行人工气腹的建立,在腹腔处,将腹腔镜插入实施探查,无损伤情况下,于剑突下偏左侧,将Trocar置入。吸引器将患者腹腔内的渗液和脓液抽吸干净,之后牵拉肝脏。查找具体的穿孔位置,以可吸收线实施8字缝合,或实施间断全层缝合,修补处实施大网膜覆盖处理,并进行固定。仔细检查缝补处,若无渗漏,则实施生理盐水冲洗,并将冲洗液吸净。若患者的渗出液较多,则在小网膜孔处,进行引流管的留置,术后1 d内将引流管拔除。
2组患者在术后均接受常规胃肠减压、禁食、抗感染等干预。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手术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作观察,并分析2组术前、术后炎症因子指标水平的差异性。手术指标:主要为手术出血量、手术用时、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主要为腹腔脓肿、切口出血、切口感染、幽门梗阻、再穿孔等。炎症因子:主要为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以上指标水平检测。
1.4 数据分析 数据经SPSS 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 组手术指标水平分析 实验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2组手术指标水平分析(±s)
表1 2组手术指标水平分析(±s)
组别 n 手术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排气时间(h)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d) 住院时间(d)实验组 50 21.06±5.74 66.12±11.47 35.02±7.61 2.68±0.70 8.01±2.54对照组 50 35.34±6.05 85.78±10.34 44.05±9.23 4.56±0.64 14.06±2.33 t值 12.108 9.002 5.338 14.016 12.411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2 组炎症因子水平分析 2组术后IL-6、TNF-α、hs-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2组炎症因子水平分析(±s)
表2 2组炎症因子水平分析(±s)
组别 n IL-6(pg/mL) TNF-α(g/L) hs-CRP(mg/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实验组 50 15.83±2.49 10.04±2.06 3.02±0.78 0.61±0.30 9.34±1.82 4.34±1.82对照组 50 16.02±3.51 12.36±2.14 3.10±0.96 1.57±0.36 9.50±1.79 5.26±1.69 t值 0.312 5.523 0.457 14.486 0.443 2.619 P值 0.756 0.001 0.648 0.001 0.659 0.010
2.3 2 组并发症情况分析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14)。(表3)
表3 2组并发症情况分析[例(%)]
急性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在疾病发生后,若不能接受及时有效治疗的干预,则较易出现脓毒血症、腹膜炎等并发症的情况[4]。开腹修补术是对急性上消化道穿孔治疗的常用方法,虽然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创伤大,患者的出血量多,较易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代谢情况,且术后恢复速度较慢,应用有着一定的局限性[5]。随着微创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其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且对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免疫功能、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小,可更好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6]。
本研究中,实验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低。表明腹腔镜修补术的应用,可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且可对炎症因子水平更好地控制。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其视野范围广,能够更好地对腹腔积液观察,从而彻底冲洗;手术切口小,可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7];腹腔镜下实施手术操作,可降低对患者肠道的影响,从而对腹腔梗阻等的发生率控制;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器械性牵拉的相关作用较小,可对炎症因子的生成控制[8]。
综上所述,腹腔镜修补术应用于消化道穿孔患者的治疗中,可缩短患者治疗康复的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且可更好控制炎症因子水平,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