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中的扇意象

2020-05-27 09:47刘芯妤
现代交际 2020年8期
关键词:李白情感

摘要:扇子在唐代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广泛,扇意象也常常出现于唐代诗文中。李白在诗中对扇意象的使用既有对先前扇意象内涵的继承,又有其自己的特色。李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笔下的扇意象有不一样的内涵。通过解析不同时期李白诗中的扇意象,探索诗人寄托于其中的情感及个人志向,可以对李白有进一步的理解。

关键词:李白 扇意象 情感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8-0095-02

扇子最初出现于尧舜时代,唐代时扇子已成为民间百姓的生活用品。按照形状,扇子可分为团扇和方扇两大类。按扇子的制作原料来看,扇子可分为羽扇、纨扇、蒲葵扇等。羽扇以禽鸟羽毛为材料制成,在士大夫文人中广为流行。

一、李白对扇意象的初运用

在李白的诗文中,最早出现扇意象的便是《雨后望月》。这一首诗作于李白的少年时期。李白在诗中描绘了雨后夜月升起的过程,表达出心中对夜月的爱惜。在咏月诗中,李白多继承前代望月怀人的传统,表达男女相思之情。在诗的末尾,作者写道:“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李白以“团扇”喻“夜月”。团扇不仅因其形状与月相似而被李白用以比喻月亮,而且是因其与女子有关。古代女子常常用团扇半遮自己的面孔,因此团扇与女子常常被联系在一起。作者望月,仿佛望见一把团扇,而团扇的背后便是一位女子的美丽容颜。李白表面上说爱惜这团扇一样美丽的月亮,实则或许也是在望月思人,表达自己对美丽女子的赞美。后代有学者认为这首诗“似乎是作者‘有所思而作,即朦胧地透露出年轻诗人萌发的一种爱情”,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

这首诗中的团扇虽是比喻性意象,但李白在扇意象中隐隐表现出自己对爱情的追求,这种情感与其他诗人运用团扇这一意象时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体现出李白在扇意象运用上的独特性。

开元二十一年,李白写下《夏日山中》:“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酒隐于山中,过着漫游生活。从诗中可以看出,夏季时李白随身携带着白羽扇。此时的李白懒得摇动白羽扇祛暑,直接袒露着身体在清风中取凉。自汉末至魏晋,羽扇在名士中特别风行,用以表现潇洒风度。李白此诗中的白羽扇,表达的是其飘逸潇洒、不为礼法所拘的态度。

二、扇意象的内涵在李白诗歌中的改变

天宝元年至天寶三年,李白应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入朝为官后,李白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到权贵的谗言诋毁,渐渐被玄宗疏远。这一时期李白的遭遇及心境的变化让李白诗中的扇意象有了不一样的内涵。前期李白对扇意象的使用较少,运用此意象时也较为随兴;但在这三年中,李白诗中的扇意象出现次数明显增多,且有了较为明确的含义。

这一时期,李白诗中出现的扇意象多与班婕妤诗中的团扇有关。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妃子,初时得宠于君王,但在赵氏姐妹的谗言中被汉成帝冷落。在这种境况下,班婕妤写下《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团扇在夏季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而到了秋天,团扇便不再为人们所需要,被遗弃在箱子中。在这首诗中,班婕妤将自己比喻成团扇。曾经班婕妤受到汉成帝的宠爱,而今却在谗言中如秋天的团扇一般被遗弃疏远。许多文人都曾在诗中赞赏班婕妤的才华,也在诗中叹息班婕妤的遭遇,《怨歌行》中的团扇成了人们表达自己被君王疏远、无法实现自身理想的意象。

天宝二年,李白写下《相和歌辞?长信怨》。作者先写长信宫中环境寂寥,再写赵飞燕受皇帝恩宠,最后于末句“谁怜团扇妾,独坐怨秋风”中引用了班婕妤《怨歌行》中的团扇。全诗看似在写班婕妤的遭遇,实则是在以班婕妤自比。李白在班婕妤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自知自己才华横溢,却在关系复杂的官场中被人用恶言中伤。同年,作者写下《中山孺子妾歌》。在诗的结尾,诗人以团扇自比,写道:“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此时的诗人,就犹如班婕妤笔下的团扇,被遗弃于网尘中。《惧谗》一诗也作于此年,诗中引用了晏子用二桃杀三士和魏妹因郑袖谗言而受刑的典故,表现出谗言的危害。“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作者于末句运用了团扇意象,书写自己为谗言所伤的遭遇,表达了对谗言的畏惧与愤懑。

从这一时期李白的诗歌中可以看出,扇意象主要表达了其对自身为谗见疏,无法接近君王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悲伤与怨愤之情。

三、隐逸思想在李白扇意象中的体现

李白是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长安的。天宝四载,李白漫游,这一时期他写下《送岑征君归鸣皋山》。李白在诗中先说征君以先人之事为鉴,不做官,又于诗的结尾写道:“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此处的扇意象引用了《晋书?王导传》中记载的一事。“时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趣向者多归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尘污人”在这里,李白笔下的扇意象表达了其鄙弃权贵的态度。遭谗见疏的遭遇让李白隐于山中,李白对隐逸是认可的,但并不是真想过隐逸生活;李白的一生都渴望建功立业,此时是隐以待时。

四、扇意象中的“太白精神”

李白渴望建立功勋,即使在现实中遭遇了挫折,也没有改变乐观、积极、慷慨自负的“太白精神”,这在其笔下的扇意象中也有所体现。

天宝十四载,李白写下《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诗作写成时,安史之乱尚未爆发,但唐朝已有由盛转衰的迹象。此时诗人还未出山,他在酒楼中送别友人。诗中写道:“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前途倘相思,登丘一长谣。”他们一边摇着扇子,一边酣饮自乐。按照李白的性格,他们谈论的话题中除了离别后思念对方时就登上高处长歌,当然还有当时的政治国事。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慷慨自负的李白当然想建功立业,扭转时局。诗中的“摇扇”让人想起三国时诸葛亮的形象。诸葛亮持羽扇,指挥若定,扇这一意象在李白的诗中也体现了其渴望如诸葛亮一般征战沙场、发挥才干的志向。

李白被请出山后,因从逆罪最终被判长流夜郎,后遇大赦放还。乾元二年,李白还至江夏并写下《江夏寄汉阳辅录事》。诗中先写自己与录事都不为时所用,再写江夏防御乱军情势。“长呼结浮云,埋没顾荣扇。他日观军容,投壶接高宴。”此时的社会并不安定,但李白在诗的最后借顾荣扇表明自己的心志。顾荣扇这一意象运用了《晋书?顾荣传》中顾荣秘密讨伐陈敏一事。顾荣用白羽扇向陈敏的军队一挥,陈敏的军队便四散奔逃。李白以顾荣自拟,认为自己的才能必不会被埋没,他日必将为人所赏识重用。诗中的顾荣扇这一意象,表达了李白对自己潜能的肯定,以及对自己未来定能建功立业、扬名沙场的信心,充满着“太白精神”。

五、结语

不同时期李白诗中的扇意象所蕴含的情感不同,扇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是与诗人的人生经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李白之前,已有诗人通过扇意象表达自己在仕途中遇到的挫折。李白在继承这一用法的基础上,也通过扇意象表现出对女子容颜的遐想、对隐逸的认可和对未来的乐观等,体现出其在扇意象运用上的独特性。从诗中扇意象所传达的思想内涵,我们可以对李白不同时期的境况与心境有更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安旗.李白全集编年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杨玉峰.中华起居文化撷萃 日月寝兴[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

[3]丁稚鸿.李白与巴蜀资料汇编[M].成都:巴蜀书社,2011.

责任编辑:杨国栋

[作者简介]刘芯妤,华南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师范)。

猜你喜欢
李白情感
情感
唐?李白 《客中行》(草书)
台上
诗仙李白的归宿
倒下的那一刻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让孩子把情感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