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敏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梅州供电局,广东 梅州 514021)
220 kV 某变电站在进行综改时,由于10 kV 开关运行时间过长,一次也更换了10 kV 开关机构。综改后,经调度反馈,10 kV#2 电容器512 开关在调度遥控分闸时会出现“控制回路断线”的现象。现场检查开关正常分闸,控制电源空气开关在跳闸位置,空开送回去后告警复归。2019 年进行小电阻改造时,继保专业现场传动10 kV#2 电容器512 开关,发现合闸时合闸指示灯立马点亮,分闸指示灯不是立马熄灭,而是在2 s左右的时间内慢慢熄灭。开关手分或者保护跳闸时,控制电源空开跳闸。
现场排查开关柜外部回路无故障现象,于是打开开关机构面板进行机构内部回路检查。
该分闸回路如图1 所示,线圈处经整流二极管。经检查发现,整流二极管处绝缘套破损,怀疑该处绝缘不够。现场用绝缘胶布进行包扎,故障现象仍存在。
图1 断路器控制回路
继续查找分闸回路,该分闸回路在机构内仅串分闸线圈和开关辅助接点。测量线圈内阻和测量整个回路绝缘均没有问题。量开关辅助接点,DL-6、DL-8 接点电位及电阻等正常。
再次传动开关,发现断路器辅助开关处有明显的拉弧现象。断路器辅助开关DL-6、DL-8 用于断路器分闸后断开分闸回路,有拉弧现象属于正常现象。但是,经过检查发现,在DL-6、DL-5 之间拉弧,且DL-6、DL-5 之间的绝缘上有明显的发黑现象,此为不正常现象,如图2 所示。DL-5、DL-7 这对接点为提供给开关柜面板分闸指示灯使用,前述开关合闸时合闸指示灯立马点亮,分闸指示灯不是立马熄灭,而是在2 s 左右的时间内慢慢熄灭,因此辅助节点异常应该为导致故障的原因。如图1 所示,分闸指示灯取开关常闭接点,用的是开关控制电源。经检查DL-5、DL-7 接点电位和电阻正常。
图2 断路器辅助开关(框内部分为烧毁痕迹,为DL-5 和DL-6 间绝缘)
为了便于分析故障,将DL-6、DL-8 和DL-5、DL-7 两对同一层的辅助接点画在平面图上,并按照图纸和现场实际接线,将两对接点所在电路在辅助节点处扩展开。
如图3 所示,指针(辅助开关)在实线位置时为断路器在合闸位置时的回路状态,此时DL-6、DL-8 接点导通,DL-5、DL-7 接点打开。DL-6、DL-8 接点串接在跳闸回路里,DL-6 接至跳闸线圈,DL-8 接至37 回路(跳闸出口)。DL-5、DL-7 接点串接在分闸指示灯回路里,DL-5 接至指示灯一端,DL-7 接至负电源端。由图3可知,断路器在合闸位置时DL-5正常情况带正电,DL-6 正常情况带负电,压差为220 V DC。
图3 断路器辅助开关回路分闸过程
再分析断路器分闸、合闸的动态过程。如图3 所示,为断路器分闸过程,当保护测控装置发出跳闸脉冲时,跳闸节点TJ 闭合,跳闸线圈TQ 励磁,开关分闸,辅助开关逆时针旋转至虚线位置(旋转路径为箭头所示)。此过程中,DL-6、DL-8 接点处有电弧产生。由于断路器分开速度较快,DL-6 电弧尚未熄灭,辅助开关已经旋转到DL-5,使得DL-6、DL-5 之间产生短路,电弧难以熄灭产生大量热量,致使控制电源空开跳闸。
图4 为断路器合闸过程,当保护测控装置发出合闸脉冲时,开关合闸,辅助开关顺时针旋转至虚线位置(旋转路径为箭头所示)。由于断路器合上速度较快,DL-5 电弧尚未熄灭,辅助开关已经旋转到DL-6,分闸指示灯回路继续导通一段时间。但是,由于指示灯是电压型器件,其正常运行电流较小,电弧较小,很快就熄灭,不能致使控制电源空开跳闸。
图4 断路器辅助开关回路合闸过程
根据分析结论,现场更换跳闸回路接点至DL-14、DL-16,即挪到另一层辅助节点,开关传动正常。
(1)该机构辅助开关产品质量不过关,同时由于DL-6、DL-5 之间为正负电相邻,导致同层端子的击穿。因此,仍需加强产品质量把控,新换机构或辅助开关有必要进行绝缘试验。
(2)该机构改造时未更换机构端子排,在对辅助开关进行接线时,厂家未严格按照机构厂家图进行配线。一次机构改造时不能简单更换机构,应相应更换航空头、机构接线板,且更换后应进行相应的传动试验。
(3)根据技术规范,交直流回路不能共用同一层辅助接点[1]。已经考虑到同一层辅助接点间的绝缘问题,对直流回路间则没有要求。但是,本文所述案例则揭示出直流回路的接线问题。对于辅助开关接线,设计时尽量避免正负电在辅助开关旋转路径的两端。以图3 为例,可将分闸指示灯回路的负电源端接至DL-5,将指示灯端接至DL-7,即将DL-5、DL-7 两端接线对调。此举可以避免在旋转路径上继续形成电弧,可避免对辅助开关的绝缘形成损伤,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