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成都路径

2020-05-26 00:58豆瑞刚
产城 2020年1期
关键词:重点制造业绿色

豆瑞刚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明确指示“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制造业绿色发展作为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产业组成部分,是彰顯公园城市经济价值的产业表达。

成都制造业绿色发展稳步推进

目前,成都市在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等方面稳步推进。

在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方面,成都市以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为目的,提出了《成都市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实施方案》,重点依托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构建绿色经济5大产业重点发展区和3大产业聚集区。其中,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区,以天府新区双流空港高技术产业园、天府新区南区产业园(新津)为重点,辐射淮州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园、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涵盖核电、太阳能、智能电网装备、储能电池和关键材料等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区,以淮州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园为重点,涵盖节能、环保产品和污染防治设备等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区,以成都经开区、简州新城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天府新区南区产业园为重点,涵盖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等产业。

在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方面,成都市以功能区建设为抓手,梳理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突破方向和招商目标企业,编制淮州新城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产业链全景图和招商地图。2018年,节能环保产业规上企业342户,实现总产值821.66亿元,同比增长15.56%,总体上,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位列全国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城市第二方阵。清洁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核电风电及先进储能等领域,2018年全市94户新能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98.22亿元。

在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方面,鼓励制造业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实施升级改造,深入推进流程工业系统节能改造,提高制造业用水效率,推动传统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强化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推行循环生产方式,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协同发展。在2019年工信部公示的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中,成都市的阿克苏诺贝尔漆油(成都)有限公司等11家工厂进入第四批绿色工厂名单;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堂工业集中发展区进入第四批绿色园区公示名单;全友家私有限公司进入第四批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公示名单。

在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方面,支持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增强绿色精益制造能力,持续提高绿色低碳能源使用比率,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2017年全市完成889台燃煤锅炉淘汰和清洁能源改造,压减燃煤97.8万吨,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30万吨,绕城高速内燃煤锅炉全部“清零”,完成432家烧烤店“炭改电”和6600余家火锅店“以电代气”改造。

认变应变直面挑战

产业结构的绿色化水平不够。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成都市农副产品加工、石油化工、机械工业、建材工业等传统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1%。其中多数企业为资源型或高能耗企业,产业链短、层次低,能耗高、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整,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在市场环境和产业政策的双重压力下,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企业绿色转型的动力不强。成都市规模以上工业以中小企业居多,面对当前复杂的外部经济形势,经济环境较为疲软,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利润下滑,直接影响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客观上减少了技术升级投入。市场上,绿色消费尚未成为主流消费理念,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是产品价格,而非企业的环保投入,绿色产品很难获得竞争优势。基于商业利益考量,很多制造企业绿色转型意愿不强,节能减排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人才和技术瓶颈制约明显。虽然成都市科研机构相对较多,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但从事制造业绿色发展的科技人才缺乏的状况一直没有根本改变。在绿色工艺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等领域,严重缺乏核心技术,大部分企业仍以模仿和代理国外技术或设备为主。在一些领域,即使国内已制造出可替代产品,但由于质量、价格、可靠性或运营成本等问题,很难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竞争。由此导致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资源要素投入依旧过高,而知识、技术等投入却过低,需要付出较大的资源环境成本。

新时期绿色制造发展的三大导向

创新示范·以绿色技术为导向,推动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绿色发展

以制造业绿色化为目标,立足市场需求,建设绿色制造研发及推广应用基地和创新平台,开展绿色制造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出一批具有典型创新性和示范性的绿色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积极打造绿色产业链,全力推进产业绿色创新,推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业智能化、柔性化、数字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

提质增效·以绿色生产为抓手,推动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目标,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为主要内容,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石油化工、汽车、食品等传统制造业低碳转型,升级改造。

产业培育·以绿色市场为基础,推动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发展壮大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积极探索建立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完善交易制度,规范交易平台,打造制造业绿色发展良好的市场环境,依托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着力提高装备档次和技术水平,推动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壮大。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五大对策

提升绿色发展基础能力。加大对企业绿色创新奖励和支持力度,鼓励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绿色制造创新中心。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关制造业绿色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制造技术创新成果。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研发设计、制造加工、售后回收等全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生产方式精益化,催生一批新的业态模式。

发展壮大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围绕产业链和价值链关键环节,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实施产业“补链、强链、延链”行动,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会同区(市)县和重点企业,推动建立市区企联动招商机制,瞄准行业领军企业,开展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招商引资和推介活动,补齐、完善产业链条,争取更多行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落地成都。搭建政府平台,开展节能环保行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活动,加快先进技术装备产品“引进来”、本地技术装备产品“走出去”,不断提升“成都造”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的影响力和成都绿色发展的知名度。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研究制定《成都市绿色制造体系实施方案》,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一是开发绿色产品,聚焦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在汽车、机械装备、轻工食品等重点产业开展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实现产品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二是建设绿色工厂,以厂房集约、原料无害、生产洁净、废物资源、能源低碳为目标,制定重点行业绿色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广方案,支持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标准、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三是发展绿色产业园区,搭建产业园区绿色监控平台体系,根据园区实际情况,分类分批推进绿色照明、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园区循环化改造、立体绿化等绿色重点工程,整体提升园区能源资源效率和绿色化程度。四是推动构建绿色供应链,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全面推行绿色采购,从物料环保、污染预防、节能减排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绿色伙伴认证,打造绿色供应链。

强化市场培育拓展。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强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技术标准研究工作,健立健全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再制造产品标识管理制度,强化能效标识、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健全完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政策。出台优惠政策和鼓励机制,鼓励大中型企业加大绿色制造投入比例,引導中小型企业打牢基础,增强自身实力,在有条件情况下抱团取暖,积极参与市内外绿色制造市场竞争。积极探索建立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加强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和政策创新,在重点流域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合理推进跨行政区域排污权交易,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精细经济运行绿色管理。推动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全价值链精益化管理,提升行业能源、资金、材料、人力等资源的运行效率,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精益改善。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强化企业节水节能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开展废弃资源管理和综合利用,减少工业三废排放。推动绿色设计平台建设、绿色关键工艺突破和绿色供应链系统构建,重点在汽车、石化、装备、食品等行业,选择领军型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绿色制造第三方服务公司以及科研院所等组成联合体,协同推进绿色制造系统集成。

猜你喜欢
重点制造业绿色
绿色低碳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