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锴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里占据重要位置,在不少产业领域都是全球供应链的核心、C位,大量来自其他国家的原料、配件和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一道,完成组装成为成品设备后再发往世界各地。产业链链条上没有高低贵贱,携手御险才能感受世间美好的环环相扣。
国内供应链的考验与应对
疫情防控期間,各地的交通管制举措让工厂的开工计划不得不推迟,产品、货物的区域流动也受到很大影响,疫情对国内的供应链网络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因为推迟开工、人员隔离,以及物流停滞等情况,已经影响到整个供应链,不是上游或下游一两家企业,是整个供应链出现了问题。有些主要原辅材料面临断料的风险。”本就存在的“供应链”痛点,在此次疫情之下被放大和凸显,供给侧稳定和交付准时本该是供应链最重要的两个环节,然而面对疫情中出行限制、劳动力和材料短缺以及严格控制交通枢纽和关闭边界所带来的物流问题,产量和产能的逐级下降所产生的叠加效应,让其显得极为脆弱。
中物联副会长蔡进指出,“无论是在经济常态运行,还是在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供应链都是国民经济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一环。建立与完善供应链应急机制,关键是要提升供应链协同能力。建立与完善供应链应急机制必须要具备全球视野,要立足于全球供应链建立应急机制。”上海交大安泰院长陈方若在分析供应链思维视角下的抗疫和疫后复苏时认为,“供应链是分工和协调的一个主体,它的有效性决定了供给的数量、质量、种类和响应速度,在解决各种供需矛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不论是应对各种天灾人祸引发的供需矛盾,还是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规性的供需矛盾,我们都一定要有正确的供应链思维。即需要考虑需求的不确定性、需求信号的扭曲、生产和物流效率、安全库存的布局、供给风险和供应链管理模式等。”
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是确保供应链准确决策及反应的核心,以强大的柔性生产能力尽量满足市场供应需要是供应链有序运转的基础。有业界专家对经历大考的供应链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发展智慧供应链,利用科技供需有关的精准预判和响应机制的保障将是保障供应链降本增效的前提,平台型企业有技术,直营企业有人、货、车,如何串联有待平台型企业补强;建立高效、完备的物流与供应链服务的支撑体系;需要有更多的企业有能力参与进来,打通整个供需流的关系,需要平台型企业、行业协会进行串联,提前在规范和磨合上做好方案。”
全球化时代没有独善其身
世界是平的,供应链是国际的。何为全球价值链?“为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而链接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和回收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的网络。”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显著,是全球最大的中间品贸易大国,是全球12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亦是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网络的“节点”和“枢纽”。根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贸发会议共同发布的“世界综合贸易解决方案”(WITS)数据库,观察全球近200个经济体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间品在全部进口中的占比平均达到21.7%(中位数)。中国作为事实上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中心,中间品进出口占有相当高的比重。
在东亚供应链中,日本、韩国都将中国作为生产链的终端,产业链高度融合,日韩企业已经在叫苦不迭。在汽车产业,全球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和中国制造相关,中国工厂“一处水源供全球”的现象并不夸张,日本和韩国的汽车企业以及欧美跨国车企都感受到了汽车产业链的环环相扣,一天巨亏多少甚至成了经典段子。汽车业零部件巨头德国博世悲观地预警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可能影响严重依赖中国的全球汽车供应链。我们需要等待事态的发展。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博世的全球供应链将会中断。”智能手机行业也是如此,根据世界知名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全球七成智能手机在中国生产制造,如今因为疫情原因,包括上游供应商、手机厂商及代工厂商在内的整个产业链都受到影响,一些重要的发布会或取消或干脆搬到了线上,不复往日繁盛。报告还认为疫情将导致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下滑2%。
国外企业供应链断档的原因多种,但疫情带来的冲击无疑是近段时间及往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要因素。按照经济学家的说法,“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触及哪一阶段,及其冲击程度,将取决于疫情本身的演变及持续时间。”美国咨询公司蓝丝已经公开建议企业应该立即改变供应链,建立一个不包括中国的替代策略——虽然这比较困难也需要较长的时间,但同样会对部分企业造成战略选择上的影响,很多跨国企业已在认真考虑多元化自己的全球供应链。
因为疫情,中国供应链显示出了脆弱的一面,但从长远看优势依然明显。中国经济的强劲韧劲与积极应对举措给予了各方信心,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表示,“外资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将很快逐步得到解决。从长远和总体上看,疫情对供应链、产业链的影响是阶段性的、短期的,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地位不会因为疫情影响而改变,当前也并没有出现供应链、产业链因疫情影响向国外大规模转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