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遥
2019年,四川省信创集约化保障中心(以下简称四川信创中心)组建,由省经信厅指导开展工作,同年12月,载体公司四川省自主可控电子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省主要领导见证下,引领行业伙伴共同落地成都高新区新川科技园,占地五千余平米,建设多技术路线的省技术适配基地、人才培养认证基地、省集中运维管理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
作为四川省委省政府推动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抓手平台,四川信创中心承载着全省产业生态建设与发展的使命。“自主可控信息技术建设是国家重要战略,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引导性,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根基与核心。”接受《产城》杂志专访时,四川信创中心总经理王力这样描述自主可控信息技术建设的重要性。
以此为出发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四川信创中心将目光放在全省技术适配基地、人才培养认证基地、省集中运维管理中心和企业转型服务中心等职能业务的顺利推进中,全力保障自主可控国产化信息技术建设“不停步”、“再提速”。
化危为机,社会担当
3月19日,隔着电子屏幕,四川-深圳信创(软件)产业线上推介会如期举行,这是四川和深圳两地信创产业联盟首次实现网上“连线”,而四川信创中心正是此次推介会的发起者。
为确保主要业务工作顺利推进,2月3日复工起,信创中心采用华为WeLink办公平台实现全员远程办公,与大量合作伙伴通过远程会议方式进行交流洽谈,同时举办多场基于国产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及中间件的大型网络培训会议,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零接触”实现与10多家合作伙伴战略洽谈对接、联系百余家四川信创联盟成员单位、召开2次大型视频培训会议与1次四川深圳产业对接会。
与此同时,配合当前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复产需要,四川信创中心先后协调华为为四川信创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开通远程办公服务,助力企业正常复工;并依托在原有信息技术领域内的积累,2周时间研制出“新冠疑似人员位置轨迹监测与防控管理系统”。
这一系统包含防疫健康管理云平台、防疫智能手环两部分。通过数据化、信息化减少医护人员与目标隔离人员的直接接触,助力相关单位在云端进行大数据汇总与决策部署。已经于3月中旬通过四川省卫健委的遴选,入围国家卫健委抗疫解决方案。
集约化助力,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再提速
信创产业贯穿IT国产化“硬件—软件—服务”的全链条。要形成产业生态,离不开上下游企业的联动协同。
这方面,四川已经形成涵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终端制造环节、软件研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较为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体系。基于企业发展需求与四川先天发展优势,四川信创中心将自己定位为“连石成路的桥梁”,在坚持“开放、创新、共赢”理念下,致力于通过产业沟通、企业合作、用户实训、人才培养,聚焦核心能力,打造四川信创产业合作的大舞台。
通过信创中心特色的集约化模式,吸纳集聚的“石”如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核心厂商以及省内外优势力量,通过业务集中、位置集中、资源集中、协作集中、人才集中,共同打造产业生态的高质量建设与发展,助力全省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我国自主可控信息技术发展。
其中,针对政府、用户与厂商不同需求,四川信创中心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化、信息化转型服务。如针对党政用户提供统一适配、集中运维管理服务,实现软硬件、人力、技术等各项资源的集约高效应用,为用户最大程度规避建设过程中的各类技术风险以及重复建设所造成的资源、资金浪费;针对政企单位,建设云化环境,在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上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培训服务,提高其产业化转型速度的同时大幅降低其向国产化转型成本;针对厂商、集成商,提供联合办公场地,搭建用户业务、故障等仿真环境,提供“一站式”适配與集成服务,提高协作效率,降低本地化的运营成本。
“把损失的时间抢回来”
今年3月,省经信厅正式批复四川信创中心为省级技术适配基地,四川信创中心各项技术适配工作开始全面快速启动,力争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时间。
同时,为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国家层面关于科技创新支撑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若干措施已经相继出台,“新基建”也已蓄势待发。
政策加持之下,国内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企业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技术研发积累,市场竞争能力与技术成熟度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向自主可控信息技术转型意愿增强,推动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同时,自主可控信息技术方面的师资培养、教材编制、学生实训等方面已经启动,全社会的后备力量已逐渐形成。
以此为契机,自主可控信息技术将迎来高速、有序的迭代发展,实现从单一到重点领域、从软硬件到政务云的全面替代,在国产化浪潮中按下“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