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内功”,共塑成都造

2020-05-26 20:17文科
产城 2020年6期
关键词:内功汽车产业产业链

文科

6月3日,成都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正式成立,旨在整合政产学研用等各方资源和力量,促进要素高效配置和产业集群成链,推动全市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打造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实现高端化和智能化新能源汽车比重达25%等目标。

大会主持人、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表示,支撑打造成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万亿绿色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圈,高度融合成都现有的区域优势、市场优势、文化优势、人才优势与汽车产业基础优势,将推动成都汽车产业向绿色智能汽车产业全面升级,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十年磨一剑,“新”业初长成

《产城》:成都何时入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范永軍:2010年5月,成都的路面上已经开始运行纯电动汽车。当时,石羊电动汽车充电站刚建成运行。与此同时,首批投入的10辆“成都造”纯电动公交车,也在成都市16路和28路示范运营。成都因此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后,国内又一个电动公交车上路示范运营的城市。

不过在当时,大多数人对新能源汽车接受程度都不高,市场需求较低。但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所以很多城市从需求侧发力扩大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鼓励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采用新能源汽车,比如城管、物流车、环卫车、公务车等,有条件地推广公交、出租车的使用。

成都在公交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时,诞生了一种被称为“成都瑞华特模式”的推广方案,影响了全国很多城市。在那个时代,使用者之所以不太愿意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主要在于车辆的质量堪忧,很多厂家难以保证整个电池能持续稳定地支持汽车运营。所以成都瑞华特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瑞华特)提出了一种合作方案,即瑞华特提供电动车辆给公交公司,每一辆车每天运行到150公里后才能收当天的租金,如果车辆出问题少运行一公里,这一天的租金将被免去。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使用者对车辆质量的焦虑,加速了新能源汽车进入成都公交领域。

尽管2014年的时候,成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还不大,但随着成都政府相继出台《成都市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用的若干政策》(成办发〔2017〕20号)、《电动汽车产业化行动方案》、《扶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意见》等系列政策,并以支持相关功能区发展的方式布局整个产业链,蜀客、野马、雅骏、中植一客等车企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崭露头角,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壮大发展,在去年全国汽车产业下滑较大的情况下实现逆增长,主营业务收入达416.6亿元。

攻坚新技术,强化品牌效应

《产城》:成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哪些优势?

范永军:成都是非常适合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一座城市,这和成都所处的位置、地形有很大关系。第一,成都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温度长年在 5度到35度间浮动,这种温度区间非常适合电动车运营。在这种温度下,电动车电池的性能稳定性、容量保持率最好。像在东北地区冬天的时候常常在零下,电池在户外会衰减得很厉害,在南方夏天温度高、地面温度容易超过50度,对电池容量的影响依然较大。

第二,四川85%的电力来源是水电,属清洁能源,每年因峰谷电的限制弃水弃电高达300亿度电。而电动汽车主要是晚上充电,大量使用电动汽车可以有效平衡电网峰谷,减少弃水弃电,对能源节约和高效使用有战略意义。

第三,成都自外引内育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沃尔沃、吉利等多家车企后,已一跃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汽车制造城市之一,2019年整车产量102.58万辆,实现整车主营业务收入1336.5亿元,零部件主营收入350.3亿元。其成熟的上下游配套,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品序列,将成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极大助力。

《产城》:您认为成都发展新能源产业存在哪些难点?您有何建议?

范永军:作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成都致力于成为创新能力强、集聚程度大、市场占有率高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地和集聚区,以带动中西部乃至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近年来,成都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从路权到能源,从研发到销售,不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如今,在全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中成都的成绩亮眼,已形成一个较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市场容量大,市民消费能力强,高端人群,特别是高收入人群对新能源汽车高度认同。但相关产业大而不强,大多数成都人购买的车辆都主要是来自外地的其他一线品牌,包括特斯拉、蔚来、宝马等。

原因在于,一是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缺少龙头企业和龙头汽车品牌,市场号召力小,产业规模小。如果没有航母带来集聚力,产业链中上下游环节协作不强,便无法产生集聚效应,扩大产业规模。

二是目前成都大多数品牌汽车主要以制造工厂的形式落地成都,其产品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供应链采购中心都不在成都。由于在新品开发上制造工厂缺少话语权,供应商选择与配套制造工厂没有决定权,产品销售制造工厂没有决策权,很难打造成都造的品牌效应。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可着力培养有机会成为龙头企业的车企,特别是有资质牌照,且总部或区域总部在成都的车企,方能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产业链。企业应苦练内功,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下功夫,在质量和可靠性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

培育增长点,激发新动能

《产城》: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目前发展情况如何?

范永军:目前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涵盖了原材料、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整车的设计制造,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等。但距离成为高度产业化的产业链还有一定距离,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如电池、电机、电控等,大多成都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选择从外省进口。一方面成都整车企业大多是从外地引进,原本就拥有自己完整的供应体系,另一方面,成都本地企业在“三电”方面研发较为薄弱,与国外或沿海发达城市相比缺少核心竞争力。

二是成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率普遍较低,只有少部分零部件从本地购买。原因主要在于,成都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与本地零部件企业内在关联性较差,缺乏专业分工。大多数零部件生产企业以供应中低端产品为主,尚不能满足一流整车生产企业的诸多需求。

三是目前产业链主要集中在生產制造上,向外拓展的内容较少,比如与汽车相关的汽车文化、汽车旅游、汽车赛事、汽车金融等还未在全国形成较强的吸引力。

《产城》:如何通过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促进产业发展?未来成都应该如何发力产业链?

范永军:汽车的产业链条很长,能够拉动钢铁、橡胶、玻璃、皮革制造等150多个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则涉及更加宽泛。但要做产业链,并不代表每个环节都要做,而应是根据自身资源选择合适的关键环节,专心做强做大。

比如湖北荆门依托格林美、亿纬锂能、金泉新材料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锂电池这一新兴产业,政府所有的招引培育全部以锂电池为主,逐步形成了骨干企业加速裂变壮大、链上企业扎堆聚集,产业链条不断加粗延长的局面,最终成为锂电池之都。郑州则依托郑州宇通客车、广州风神郑州分公司、郑州日产等整车企业,初步形成围绕东风日产、海马轿车、宇通客车和郑州日产的专项配套基地,构建起乘用车、客车、新能源汽车三大整车生产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原特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道路。

在刚刚过去的5月,成都召开了成都市氢能暨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议指出,今年,成都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氢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各项工作,继续扩大示范应用规模,紧盯薄弱环节,着力补齐短板,持续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布局来看,成都贯彻着“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发展战略,已在龙泉驿区(成都经开区)、郫都区等九个区域规划打造氢能产业功能区,即五个专业制造产业园、一个氢能产业新城、一个绿色氢都,未来将形成“五园一城一都”的氢能全产业链空间布局新格局。

未来可从成渝双城角度完善汽车供应链,招大引强不断培育产业新动能,推进汽车制造转型升级,培养引进产业人才,帮助企业切实拓展汽车金融服务,打造汽车商务文化,整合力量开展产业深度研究。

猜你喜欢
内功汽车产业产业链
音乐评论家的“内功”修炼——论八项追求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产业链春之奏鸣
“练好内功”;企业逆势而上的秘密武器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潍柴 练好内功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