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移民对美国国民特性的影响

2020-05-26 16:49罗胜男
青年生活 2020年10期

罗胜男

摘要:自20世纪70 年代以来,墨西哥人移民美国的态势始终保持高涨,但是在语言,文化方面并没有快速融入美国社会,具有较强的母国认同感。亨廷顿因其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对墨西哥人的大量移民产生了深深的担忧,他认为拉美裔移民,尤其是墨西哥移民对美国的特性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他看来,美国已经处在向何处去的紧要关头。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墨西哥移民对美国国民特性的影响问题?亨廷顿这种文化上的新保守主义是值得我们批判和反思的。

关键词:墨西哥移民;美国国民特性;同化

在2004年出版的《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一书中,亨廷顿认为拉美裔移民,尤其是墨西哥移民的持续流入必将威胁美国社会,最終有可能使美国成为一个有两种民族、两种文化(盎格鲁-新教文化和拉美裔文化)和两种语言(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分裂的国家。墨西哥移民同化程度有限,同化进程相对缓慢,因此是对美国特性的巨大的挑战。一些学者认为亨廷顿夸大了墨西哥移民的威胁,不赞同他对墨西哥移民同化所持的悲观态度。同时,不容否认,大量墨西哥移民给美国社会带来了诸多冲击和挑战,亨廷顿从一个“美国人”的角度——或更确切地说,从盎格鲁——新教徒(Anglo-Protestants)的角度,对这个国家及自身的身份受到的威胁感到担忧。

一、亨廷顿美国国民特性论的涵义

国民特性(identity),或译为身份、认同等,一个国家的国民特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反而这是长期的话语建构的结果。1776年美国成立时人口就呈现出多民族、多种族、欧洲白人移民数量较多的特点。亨廷顿认为,美国特性主要有两种来源,第一种是美国信念,即个人权利、政府统治需要被统治者的同意等基本原则;另一种是盎格鲁——新教文化,主要是指最早来北美的定居者带来的文化,包括继承英格兰的政治体制、社会体制和习俗等,还包括英语和当时不服从英国国教的新教的价值观。亨廷顿对于盎格鲁—新教文化与“美国信念”的关系做出如下解读:“新教价值观是美国文化的核心,它们形成了美国人对待私人和公共道德、政府活动和公共政策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它们是‘美国信念的首要来源,而‘美国信念这些世俗的政治原则又补充了盎格鲁——新教文化”[1]。

二、美国的墨西哥移民情况

墨西哥裔美国人(Mexican American),即美国的墨西哥人后裔,在过去100年中持续的快速增加。它包括在美国出生但拥有墨西哥血统的个体,和墨西哥移民,即在墨西哥出生,后期移民到美国的个体。美国第三次拉美移民潮主要以墨西哥移民为主体,人数众多。墨西哥与美国陆地边界线漫长,边境上地势平坦,南北交流方便,美国的财富驱使着墨西哥人不断跨越边界去寻求自己的“美国梦” [2]。在这种天然的地理优势下, 墨西哥人便络绎不绝地离开家乡穿越边境进入美国。

美国是墨西哥人的第二大社区。2011年7月,美国人口中有10.8%为墨西哥裔美国人,大约有3千万人。墨西哥裔美国人占西班牙裔美国人和拉美裔美国人的64.6%。墨西哥裔美国人居住在美国已超过400年,其中大多数是欧洲殖民墨西哥时期的墨西哥原住民、西班牙人或其他欧洲人,大约十分之一的墨西哥裔美国人可以追溯欧洲殖民者是他们的祖先,超过五分之三的墨西哥裔美国人居住在德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 [3]。如今,美国拥有十分多样化的种族及民族,据统计,美国人口已经上升到3.24亿(截至2017年1月)。欧裔美国人占62.1%;拉丁裔占17.4%,非洲裔美国人占13.2%,其中拉丁美洲裔是少数民族中的最多数,分化广泛。因为拉美裔移民大都集中在美国南部和西南部少数几个州,并且主要是集中在美墨战争前后被美国侵占的土地上,亨廷顿对此更为担心:墨西哥裔移民的持续增加,他们可能会通过民主的方式将这部分领土重新还给墨西哥。他认为,“移民”不等于“定居”,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不仅会结构美国的国家特性,甚至有可能直接造成国家分裂,使美国变成一个两大民族、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的国家。

三、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影响

(一)大量的墨西哥移民使美国民族的构成发生变化。

墨西哥移民在美国的分布具有地区性集中的倾向,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和伊利诺伊等州。绝大部分的美籍墨西哥人都在西南部的五个州进行生产生活,这五个州的总面积比法国、意大利、德国和英国加在一起还大,人口超过400万,而其中一半左右都生活在加利福尼亚州。在这五个州中,墨西哥人的集中聚居,并且快速增长,使得这些州大城市的民族景观都发生了改变。一般来说,移民定居的越分散,便更容易融入当地文化;移民越是聚居,融合速度便会越慢,越不彻底。拉美移民分布非常集中,那么就肯定会影响美利坚民族的融合,从而削弱美利坚民族聚合力。

(二)墨西哥移民融合程度不高。

墨西哥移民聚居在少数几个州,相比于其他种族的移民来说,其融入美国的社会文化、语言、教育程度、和身份认同的程度会很低。以语言为例,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标志,它跟国民特性是紧密相连的。墨西哥移民保持了强烈的母语意识,因此墨西哥移民的孩子即使在美国出生、成长,他们也能够熟练地使用西语。据1990美国人口调查局的统计:95%的墨西哥出生人口在家讲西班牙语,这部分人中的73.6%无法很好使用英语,43%的墨西哥出生人口完全不懂英语[4]。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和西语的并驾齐驱也意味着两种文化的互相抗衡。这两种语言的存在是否会导致美国社会的分裂与割据,是否应该明确规定为美国官方的唯一语言是英语,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美国本土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争论的焦点。

(三)墨西哥移民对母国认同逐步加强,对美国国民身份认同逐渐削弱。

墨西哥移民社区遍布全美,提供保留自己母国认同的有利环境。同时,墨西哥移民持续的大批进入美国,为保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提供了新鲜的血液。此外,美国主流社会对墨西哥移民的偏见显著,反而使墨西哥移民强化了对母国的认同。实际上,美国国民特性自冷战结束就在持续弱化,直到2001年发生了“911”恐怖袭击,美国国民的认同意识才又迎来一次高潮。当今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就是承认和尊重少数种族及其文化,反对只承认白人文化而反对或打击其他文化,要将各种族的文化都作为美国文化平等对待。随着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深入人心,美国国民特性呈现出日渐弱化的趋势[5]。

四、对亨廷顿观点的两点思考

墨西哥移民的涌入真的会威胁美国吗?亨廷顿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吗?这是需要我们辩证思考的问题。

(一)亨廷顿并未对墨西哥裔移民的同化有一个长远的,全面的认识。

《谁是美国人》一书中强调“我们”是谁,强调美国特性,但是美国找不到“他者”,美国的发展都是以假想敌为目标,当苏联解体,强大的外部敌人一夜消失的时候,在美国内部也找不到敌人,因此美国美国人首先想到了把外来移民作为自己的敌人,找到“他们”是谁。但是墨西哥移民已经离不开美国了,他们为美国的经济政治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生活受益于这些贡献。因此移民们对美国文明必然是一种向往,而不是固守本民族文化;其次,对于第一代移民来说,他们可能对美国文明还有排斥心理,坚持着从小在墨西哥学习到的文化和习俗,但是对于这一代移民的后代来说,从小在美国长大,接受美国教育,学习美国的文化和知识,他们对于墨西哥文化又会有几分坚守呢?亨廷顿并未有长远的分析;最后,移民同化绝对不是一方对另一方单向的影响,而是双方都在不知不觉中被不同程度的同化了。墨西哥裔移民在顺应学习美国的主流文化时也通过自己的社会行为贡献了墨西哥的特色文化,丰富了美国的主流文化。因此亨廷顿认为这是对美国特性的解构还不够理性。

(二)多元文化并存会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墨西哥移民给美国文化带来了挑战是肯定的,但是两种文化之间一定会产生冲突吗?中国有56个民族,印度尼西亚有150个民族,俄罗斯更是有160多个民族,是否这些国家内部就会产生很多不可调和的文化冲突呢?尽管文化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但应该说不同文化的核心内容都是相似的,其价值观念也都包含“善因”。这就具备了不同文化和谐共处和相互交流的基础与前提[6]。因此,不同的文化之间不一定会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矛盾,只要加强沟通、消除误解、求同存异,做到文化间的相互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不同的文化都将获得一定的发展。因此,亨廷顿以冲突的眼光看待不同文化或文明的关系有些许欠妥。同时,文化只有在多元中才能向更适合本国的方向发展,完全统一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也会缺乏生命力[7]。

五、结语

亨廷顿的这种文化上的“新保守主义”对于我们当前的文化建设也是富有启示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几千年文化的传承和积累,但我们也不能单纯固守本民族文化,而是要博采众长,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当然,我国国情与美国并不相同,当前的中国似乎更侧重吸收国外文明,反而忽视了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此时,我们就更应该学习亨廷顿在字里行间所凝聚的本民族的文化自豪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更应该仔细的思考这个问题,更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亨廷顿.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社,2013

[2]宋鸥.墨西哥人移民美国的历程[J].安徽史学,2008(06):5-14.

[3]宋鷗.美国墨西哥移民的人口效应评析[J].史学集刊,2009(02):59-65.

[4]宋鸥.美国墨西哥移民的行业分布与职业结构[J].拉丁美洲研,2009,31(06):28-35+80.

[5]金龙云.《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评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11):198-200.

[6]陈泽环.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与国家认同——由亨廷顿美国国民特性论引发的思考[J].齐鲁学刊,2015(06):89-94.

[7]沈奕辰.民族同化与美利坚民族——读塞缪尔·亨廷顿《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J].社会科学论坛,2014(06):25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