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桓璐
摘要:网络新媒体是高校思政教育面对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政教育既要发挥传统思政工作优势,也要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本文对新媒体联盟平台建构入手,指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新媒体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发起挑战,大学生思政教育应借助新媒體技术优势,构建新媒体联盟,丰富和完善大学生思政教育2.0模式,从而不断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思政教育2.0
(一)新媒体的概念。主要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移动客户端产生的新的媒体,代表性的新媒体有微信、微博、博客、QQ等即时通讯平台。
(二)思政2.0模式。是通过线上引领和线下指导两条主线,通过网络平台和实体平台相结合,指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模式的挑战
(一)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行为的挑战。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微信、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占据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仍然处在发展阶段,对良莠信息的甄别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西方国家中的文化思潮,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信息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成侵蚀。另外,由于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律意识,容易沉迷网络游戏,这些也对大学生思想教育造成影响。
(二)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师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知识和能力逐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教育部明确提出“停学不停课 停学不停教”的要求,对高校开展网络教学做出了规定。这既是对教师的挑战,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挑战,面对网络,如何运用新媒体手段将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网络课堂思政的形式保证思政作用不被弱化,是需要高校思考的问题。
三、新媒体联盟平台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健全工作体制,加强队伍建设。习总书记提出党要牢牢把握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对于高校来说,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高校思政工作的绝对领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要确保校内各类新媒体平台接受党委宣传部的领导和管理,确保发布的新媒体信息经过学校党委的监督。二是要不断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要大力开展新媒体技能培训,确保高校思政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建立必要的监督监管体系,党委宣传部要更新舆情监管技术,并与国安局等政府部门构建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完整的舆情收集、监督、研判及处置体系。
(二)建设高校校园媒体联盟,凸显矩阵平台育人实效。当前时代,校内各类新媒体平台种类繁多,所发布的信息有时存在不实不准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仿效笔者所在省份,由辽宁省教育厅牵头,由各高校为成员单位组建的“辽宁省大学生易班网”(原“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在这个平台内部,统一接受规章制度的约束,同时明确组织牵头方、成员单位、大学生的职责和权限,这种通过“易班”平台将省内各高校、全体大学生积聚一起,形成共同发声的局面,可以有效增强舆论宣传感染力,不断提升新媒体矩阵平台思政育育人成效。
(三)创新平台信息传播模式,满足学生全方位教育需求。通过强化新媒体联盟平台建设,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新媒体的传播模式,可以让高校思政工作者通过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变化。从学生的内心需求层次出发,通过新媒体联盟平台汇聚教学、文化、就业创业、日常服务等资源,满足学生全方位的教育需求,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的内容引入到学生教育学习中,做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入脑入耳入心。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推动思政教育升级换代,通过建构思政教育2.0模式的新媒体联盟平台,能带来传播模式的升级和组织模式的创新,对于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也可以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王振友,赵星,韩晓磊,许霞.浅谈微校时代下微平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促进作用[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2]张兴旺,任宗仪.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闽南师范大学为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3]赵繁菲,高建胜,王胜本.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课题项目: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9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9SZ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