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摘要:在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备受关注,为了体现高校教学的实质作用及优势,许多学校开始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通过对革命文化的分析以及研究来积极的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保障学生能够在一个更加自由且宽松的文化氛围之下实现自身的良性成长和发展。对此,本文结合目前高校教育教学的现实条件,对新时代改革背景之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路径进行相应的分析及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路径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我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为了提高我国的综合软实力,实现我国的良性成长和发展,许多高校开始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积极将形式多元的教育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改革实践之中,继承我国的文化传统,保证学生能够树立一定的文化自信,从而主动的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二、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国家长期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我国是一个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之中诞生了丰富的文化内容以及文化形式,这些都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历史根基。首先,从微观的角度上来看,对于文化自信的提升来说,老师必须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结合民族发展的进程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育形式,充分体现文化自信教育的指导作用及优势。作为一个民族过去生活以及历史的重要呈现,文化决定以及预测着未来的生活发展方向,通过对文化内容及形式的分析及研究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民众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态度。因此,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来说,老师需要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了解全球化发展今天人们所倡导的各种现代化教育理念,推动人类社会的共同成长和共同发展。其次则是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文化内容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及优势,新时代改革背景之下的大学生教育教学内容及形式越来越复杂,老师需要坚持革命文化这一重要的历史特征,明确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丰富化以及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些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了解我国革命文化的具体内容及形式,实现自身的良性成长和发展。最后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符合时代发展的背景以及要求,对体现我国的价值以及作用有着关键的优势。老师需要突出文艺作品之中所涉及的文化元素,明确人民群众对繁荣先进文化的重要促进作用,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将恰当可行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相融合,构建新时代文化自信用的具体框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路径
结合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非常重要。为了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和负面影响,我国高校必须要重新思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关注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掌握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策略以及路径,以此来实现有的放矢,保障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一)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以及基础,教学实践活动都必须要以优秀的教学文化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关注不同教学元素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以及正确认识是文化自信心提升的重点以及核心,我国高校必须要注重与不同教学主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加强各个教学板块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丰富现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文化自信心的提升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借鉴,保障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各类环境问题以及社会危机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树立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二)优化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
学生文化自信心的提升是一个长期信任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老师需要注重时间和精力的合理匹配,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其中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的丰富化以及多元化最为关键,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障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老师需要着眼于文化形态的多元性以及重要性,通过对构成要素的深入分析以及解读来更对文化制度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学生能够深刻全面的了解不同的文化内容,从而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之中产生由内而外的文化自信心。另外,老师还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以及核心要求丰富中华优秀文化,真正实现这一文化的中国化、时代化以及大众化,通过有效的转化来体现我国文化的具体特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备受关注,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差生了许多新的元素,这些都是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以及改革过程之中需要考虑的重点以及难点。我国高校需要立足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条件,丰富其中的具体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点对提高我国的文化自信心有着关键的促进作用以及价值。
(三)加强学生认同感
任何教学实践活动都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老师需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保障自身所传授的教学内容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以及认可。其中学生文化自信心的提升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勇气、有自信的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老师需要注重对不同文化元素的分析以及解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融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尽量选择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以此来保证学生能够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客观的认知,从而实现了自我突破以及个性化的调整。
四、结语
在新时代改革背景之下,学生文化自信中的提升尤为关键,老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的调整,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丰富教育内容以及教学形式,保证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文化自信心,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学燕.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路径探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 35(01):106-108.
[2]雍宛苡. “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4(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