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贸易视域下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传导路径

2020-05-26 12:03郑旭芸隋博文庄丽娟
中国流通经济 2020年5期

郑旭芸 隋博文 庄丽娟

摘要:基于玉米和大豆等粮食国际、国内价格历史数据,运用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揭示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传导作用及影响路径。理论分析表明,国际粮价通过进口直接路径、进口产品成本路径和进口替代路径等三个子路径传导至国内粮价。实证检验发现,国际大豆价格进口直接路径和进口产品成本路径传导均比较充分,即国际大豆价格会影响大豆进口价格,进而影响国内大豆价格,最终影响国内豆油价格;国际玉米价格进口直接路径和进口产品成本路径传导则不充分,国际玉米价格会影响玉米进口价格,但是对国内玉米价格和国内玉米淀粉价格影响程度较低;而在进口替代路径中,玉米和大豆的国际价格传导均不充分。我国应继续推进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粮食生产科技投入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集中力量提高粮食供给质量和效率;坚持粮食进口仅为调剂国内供求余缺的方针,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的价格调控体系及风险防控体系,规避国际粮食市场剧烈波动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

关键词:传导路径;国际粮价;国内粮价;进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20)05-0108-13

收稿日期:2020-04-0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变化背景下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研究”(19BJY129)

作者简介:郑旭芸(1988—),女,广东省汕头市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国际贸易;隋博文(1982—),男,河南省商丘市人,北部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链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庄丽娟(1963—),女,通信作者,河北省沧州市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国际贸易与流通。

一、引言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而粮食贸易与粮食安全息息相关。玉米和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①,相比大米和小麦,我国玉米和大豆进口需求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度相对较高②,其中玉米在2010年之后年均进口量已达318万吨,大豆成为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主要用于榨油和提供豆粕饲料)。事实上,大豆作为我国最早实行贸易自由化的粮食作物,与其他作物相比,国内产不足需的矛盾尤为突出,大豆进口占比非常高[ 1 ],2018年进口量高达8 803万吨。从中长期看,我国以玉米、大豆为主的饲料及工业转化用粮消费会持续增加[ 2 ]。预计到2030年,玉米和大豆等水土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口量还会不断增长[ 3 ]。随着粮食进口贸易的增长,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影响越发明显[ 4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粮食供应链带来较大影响,国际粮价波动对国内粮价亦有一定传导作用[ 5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预警称,疫情可能致使国际粮价不确定性增加甚至全球粮食供应链中断。在日前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特别会议上,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斌倡议携手维护国际农产品供应链稳定和粮食安全。因此,揭示和把握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传导作用及影响路径,对稳定我国粮价、调整粮食生产乃至维护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回顾

(一)国内粮价传导方面

关于国内粮价传导方面的研究,学者们主要基于产业链各环节间垂直价格传导的视角进行分析,探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粮食垂直价格传导方向,二是粮食垂直价格传导是否顺畅。部分研究认为我国粮食垂直价格传导是由生产端向零售端传导的过程[ 6-8 ]。也有研究认为粮食垂直价格传导是由零售端向生产端传导的过程[ 9-10 ]。少数研究则表明,粮食垂直价格传导表现为生产资料端和零售端向生产端的单向传导过程[ 11 ]。

关于粮食垂直价格传导是否顺畅,部分学者认为我国粮食产业链各环节关系松散,链条增值空间低[ 12 ],粮食市场空间整合缺失,产区与销区之间市场割裂[ 13 ],政策干预有利于提高粮食市场整合度[ 14 ]。部分研究则认为我国粮食收购和批发价格之间传导顺畅,但是批发和零售价格传导过程存在一定的阻滞现象[ 7 ]。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認为粮食批发和零售价格传导充分,但是收购和批发价格传导不充分[ 15 ]。

粮食国内垂直价格传导的研究比较成熟,但是国内空间价格传导的研究相对滞后。现有研究主要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粮食价格在不同省份与地区之间的空间相关性[ 16 ]。

(二)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传导方面

目前学术界认为,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区域空间传导路径主要包括国际贸易路径、金融路径(包括汇率路径和期货路径)和能源路径,其中国际贸易路径是基础。国际贸易传导路径表现为国际价格通过进出口渠道影响贸易国国内物价水平[ 17 ]。基于贸易路径研究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传导,目前形成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国际粮价通过贸易路径对国内粮价有显著的影响[ 18-19 ],国内外粮食市场间高度的整合关系主要通过国际贸易建立[ 20 ];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粮食国际价格传导路径不完全[ 21 ],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粮食品种中差异明显[ 22 ]。而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影响较小的可能原因是政府的干预政策[ 21 ]以及贸易量相对较小[ 20 ]等。

同一粮食作物,其国际价格传导的研究结论也存在较大差异。丁守海[ 18 ]认为,国际小麦价格能对国内小麦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反之不成立;王孝松、谢申祥[ 20 ]以及李光泗等[ 22 ]则认为,国际小麦价格对国内小麦价格的影响十分有限。丁守海[ 18 ]研究表明国内外大米市场存在交互影响,但李光泗等[ 23 ]却发现国内大米价格波动与国际大米价格波动相互影响不明显。

(三)简要述评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既有文献从传导方向与传导是否顺畅两个角度分析粮食国内垂直价格传导路径,但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传导路径的研究也存在争议。在封闭条件下,价格传导包括国内产业链垂直价格传导和国内空间价格传导;而在开放条件或进口贸易视域下,国内粮价不仅受国内因素的影响,也与国际价格密切相关,因此价格传导既包括国内产业链垂直价格传导与国内空间价格传导,也包括国际市场的空间价格传导。目前鲜有文献将全球粮食供应链中国际价格传导路径与国内价格传导路径进行通联分析,更是缺乏进口贸易视域下国际粮价对我国粮价传导作用及影响路径的探索和验证。

三、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分析框架

以赫克歇尔(Heckscher)和俄林(Bertil Ohlin)为代表的新古典贸易理论最早开始探讨国际价格传导问题,在讨论了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如何引起国际分工与贸易之后,俄林进一步分析指出,开放后,一国出口最密集使用充裕要素的产品价格会逐渐上升,进口最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价格会逐渐下降,另一国价格则相反。在不考虑运输成本及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前提下,国际贸易最终使两国价格趋于一致,即两国商品价格均等化。由于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不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因此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商品价格均等化指的是商品相对价格均等化。相对价格表达的是一种纯粹物物交换关系,与货币因素无关。此后金融学的“一价定律”将国际价格传导带入了以货币衡量的绝对价格传导研究领域。一价定律认为,在自由竞争市场中,不考虑运输成本与贸易壁垒,并且假设资本不能自由流动,此时同一货币标价的同种商品,在任何国家销售的价格均相同。如果不同国家的销售存在价差,国际贸易会使价差最终消除,商品市场重新恢复到均衡的状态。新古典贸易理论及金融学的一价定律,均以国际贸易路径为基础揭示国际价格传导机制。尽管国际价格传导从最初的国际贸易单一路径逐渐转变为贸易、金融和能源相结合的多元路径,但是由于进出口商品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生产原料或作为直接消费品,因此国际贸易始终是国际价格传导中的基础且主导的路径,并且汇率路径实际上已包含在进出口贸易过程中,两者密不可分。鉴于此,本文基于新古典贸易理论及一价定律,从进口贸易视角分析国际价格传导路径。同时,由于本文重点关注国内外市场区域间的价格传导过程,因此国内传导路径亦简化为只考虑国内垂直产业链路径。

一般而言,进口贸易传导路径可以分为直接传导路径[ 20 ]、进口产品传导路径[ 24 ]、进口替代传导路径[ 18 ]等三个子路径,进口用途不同决定其具体的传导路径(参见图1)。如果进口粮食直接作为消费品,其价格传导路径为:国际粮价通过影响粮食进口价格,进而影响进口国国内粮价。具体表现为,国际粮价上升,粮食进口价格也会上升,最终导致进口国国内粮价上升,国际粮价下降同理。如果进口粮食作为饲料或工业原料,那么其价格传导路径为:国际粮价影响粮食进口价格,进一步影响进口国国内粮价,导致以该进口粮食为原材料的生产成本发生变化,最终影响相关产品的价格。即国际粮价上升(下跌),最终会导致进口国国内相关产品价格上升(下跌)。如果某种粮食产品(A)存在替代品(B),假设在国际市场中,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如供给减少)而导致B价格上升。一方面,B进口价格也随之上升,B进口需求会相对减少,由于替代关系,A的国内需求会相应增加,在国内供给既定的情况下,A的国内价格会随之上升;另一方面,B的国际价格上升会引起B的国际需求下降,由于替代关系,A的国际需求上升,在A的国际供给既定的情况下,A的国际价格会随之上升。因此,在替代品B的影响下,A产品的国内外价格同方向发生变动。此时,即使A进口贸易依存度很低,但受替代品B进口贸易的影响,A产品的国际价格也会传导至国内价格。

(二)研究方法

1.协整关系检验

假如有多个非平稳的经济变量,其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序列,则说明上述非平稳变量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即使短期内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均衡状态发生偏离,长期还是会恢复到均衡的状态。目前协整检验方法包括EngleGranger分析方法和Johansen分析方法。EngleGranger协整分析方法的原理是,检验多个非平稳经济变量的线性组合是否为平稳的序列,来证明协整关系是否存在,这种方法只能识别一种协整关系,若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多个协整关系,EngleGranger协整分析方法则无法识别。Johansen协整分析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检验m×m维的方阵中有多少个特征根是大于0的正值,则说明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多少个协整关系。

2.误差修正模型

如前文所述,即使多個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内也会出现非均衡的状态。假设经济变量x1t和x2t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x1t=α+βx2t+ecmt。长期中,ecmt的期望值为0。一旦短期内出现非均衡状态,ecmt-1≠0,那么经济变量x1t和x2t要进行动态修正和调整,使非均衡状态恢复到长期均衡状态,即误差修正过程。模型表达式如下:

四、数据来源及处理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国内外价格数据均为月度频率,国际玉米价格与国内玉米价格的样本区间为2005年1月至2019年6月,国内玉米淀粉价格样本区间为2007年1月至2019年6月。由于我国玉米在2007年之前进口量几乎为0,无法计算具体进口价格,因此玉米进口价格的样本区间为2007年1月至2019年6月。大豆价格样本区间为2004年9月至2019年6月。关于替代品的选择,在玉米方面,玉米酒槽(DDGS)、大麦和高粱是玉米的主要替代品,结合数据可获得性,本文选择大麦作为玉米的替代品进行研究。在大豆方面,考虑到在我国大豆主要消费用途中压榨加工消费占到85%以上,并且大豆压榨加工后的豆粕是重要的饲料来源,因此相比大米、小麦等口粮,大豆与同样作为饲料粮的玉米之间替代性比较明显。因此本文选择玉米作为大豆的替代品进行研究。

在国际价格方面,以美国墨西哥湾2号黄玉米出口价格作为国际玉米价格,以美国墨西哥湾1号黄大豆出口价格作为国际大豆价格,以澳大利亚大麦出口价格作为国际大麦价格,上述价格均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价格数据库。国内玉米价格选择中国21个省(区、市)二等黄玉米平均价格为代表;国内大豆价格选择大豆现货平均报价。玉米、大豆和大麦进口价格来自海关统计数据库,国内玉米价格、玉米淀粉价格和大豆价格来自布瑞克数据库,国内豆油价格来自中华粮网粮油批发市场价格采集系统。由于国内外价格单位存在差异,在获取基础价格数据后通过汇率换算将单位统一为“元/吨”。为防止异方差的影响,本文对所有变量取对数,并进行季节调整。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1.玉米与大豆进出口贸易

2000年以来,我国玉米出口量稳步下降,进口量不断上升(参见表1)。2010年之前,我国是玉米净出口国,2000年玉米出口高达1 048.56万吨,2002年甚至成为世界第二玉米出口大国,仅次于美国。2003年玉米出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之后,开始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玉米消费结构逐步从食用为主转向饲料需求和工业需求为主,加上玉米乙醇等生物能源的推广,玉米需求增长迅速。与此同时,玉米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玉米价格也逐渐上涨。为了保证国内供应,我国取消了玉米出口补贴政策,并对出口实行配额管理,因此玉米出口量大幅下降,2010—2018年,我国玉米年均出口量只有7.93万吨。玉米进口贸易则与出口贸易相反,2010年之前,我国玉米进口非常少,2010年之后,由于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国内外玉米价差不断扩大,国际玉米价格优势明显,因此我国由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玉米净进口国。

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居民膳食结构逐步高蛋白化的推动下,我国大豆需求不断增长,2000年后,我国一直是大豆净进口国(参见表2),大豆消费需求不断增长。随着大豆对外贸易开放度的提高,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面临困境。一方面政府对大豆产业扶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国际大豆价格优势明显,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造成较大冲击,国内大豆收购价格不断下降,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愈发下降,導致我国大豆生产力降低,进口持续扩大。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大豆进口量几乎呈现指数型增长,尤其自2009年开始,大豆进口增长速度更快,2018年进口量高达8 803.36万吨,而大豆出口极少。

2.玉米与大豆相关价格

2010—2012年期间,国际玉米价格、玉米进口价格和国内玉米价格三者的整体变化趋势相似性较高③,2013年开始,国际玉米价格和玉米进口价格仍保持一定的相似走势,但是国内玉米价格与国际玉米价格走势相关性在逐渐减弱。国内玉米价格与国内玉米淀粉价格变化趋势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国内玉米淀粉价格波动幅度高于国内玉米价格。

国际大豆价格、大豆进口价格和国内大豆价格变化趋势相似。其中2007—2008年,受粮食危机的影响,三类大豆价格均经历显著的波动过程,2009年之后波动相对平缓。国内豆油价格远高于三类大豆价格,其波动幅度也较大,尤其是2007—2008年期间,国内豆油价格最高达到15 017元/吨。2011—2013年国内豆油价格也呈现较明显的波动态势,2014年以后价格趋于稳定。虽然国内豆油价格较高且波动明显,但其总体价格与国际大豆价格、大豆进口价格和国内大豆价格走势比较一致。

(三)单位根检验

为避免虚假相关问题,首先对各价格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单位根(ADF)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国际玉米价格、国内玉米价格和国内玉米淀粉价格在1%的显著水平下无法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而玉米进口价格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这表明国际玉米价格、国内玉米价格和国内玉米淀粉价格均为不平稳序列。一阶差分之后,上述四类价格均为平稳序列,说明国际玉米价格、国内玉米价格和国内玉米淀粉价格为一阶单整序列,而玉米进口价格为平稳序列。国际大豆价格、大豆进口价格、国内大豆价格和国内豆油价格均在1%的显著水平下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说明四类价格均为不平稳序列,一阶差分之后,上述四类价格均为平稳序列,因此大豆四类价格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同理可以得到国际大麦价格和大麦进口价格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进口直接传导路径

1.玉米

理论分析表明,玉米进口直接传导路径即国际玉米价格通过影响玉米进口价格,进而影响国内玉米价格。由于国际玉米价格、玉米进口价格和国内玉米价格不是同阶单整序列,因此这里将通过建立VAR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脉冲响应分析,对上述环节的传导关系进行验证。脉冲响应结果如表4所示。

在A1列中,当给玉米进口价格一个正向冲击之后,国内玉米价格在前4期均呈现正向调整,但从数值来看,国内玉米价格调整程度相对不高(最大值仅为0.002 8)。B1列中,当给国际玉米价格一个正向冲击之后,玉米进口价格在第2期开始呈现正向调整,第3期达到正向调整最大值(0.026 1),此后逐渐下降。上述结果表明,国际玉米价格对玉米进口价格有显著的影响,但是玉米进口价格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C1列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当给国际玉米价格一个正向冲击之后,国内玉米价格在第1期呈现正向调整,此后调整值逐渐下降。从数值来看,国内玉米价格调整程度也不高(最大值仅为0.007 0)。

综上分析,国际玉米价格对玉米进口价格有显著的影响,但是玉米进口价格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影响程度较低,因此国际玉米价格进口直接路径传导不充分。

2.大豆

(1)协整关系检验

依据理论分析,大豆进口直接传导路径即国际大豆价格通过影响大豆进口价格,进而影响国内大豆价格,这里对上述环节的传导关系进行验证。由于国际大豆价格、大豆进口价格和国内大豆价格为同阶单整序列,因此分别对各价格之间进行协整关系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各价格序列均在9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至少存在1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说明大豆进口价格与国内大豆价格、国际大豆价格与大豆进口价格以及国际大豆价格与国内大豆价格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进一步检验各价格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参见表6),可以看出,当滞后1期至6期时,价格序列之间F统计量的概率基本上都小于0.05。因此大豆进口价格与国内大豆价格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同理,国际大豆价格与大豆进口价格、国际大豆价格与国内大豆价格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故选择VEC模型分析大豆进口直接传导路径中各价格之间的关系。

(3)协整方程与误差修正模型

模型估计结果如表7至表9所示④。从协整方程中可以看出,国际大豆价格、大豆进口价格和国内大豆价格之间均具有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当大豆进口价格变动1%时,国内大豆价格同方向变动0.98%;当国际大豆价格变动1%,大豆进口价格同方向变动0.93%;当国际大豆价格变动1%时,国内大豆价格同方向变动0.88%。长期来看,国际大豆价格可以通过影响大豆进口价格,进而影响国内大豆价格⑤。

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在大豆进口价格与国内大豆价格短期传导过程中(参见表7),国内大豆价格的误差修正项系数不显著,而大豆进口价格的误差修正项系数显著,说明短期内,市场调整机制对大豆进口价格波动起到了显著的动态修正和调整作用,但是对国内大豆价格波動的影响不显著。在国际大豆价格与大豆进口价格短期传导过程中(参见表8),国际大豆价格和大豆进口价格的误差修正项系数均显著,说明短期内,市场调整机制对国际大豆价格和大豆进口价格波动均起到了显著的动态修正和调整作用。在国际大豆价格与国内大豆价格短期传导过程中(参见表9),国际大豆价格和国内大豆价格的误差修正项系数均显著,说明短期内,市场调整机制对国际大豆价格和国内大豆价格波动均起到显著的动态修正和调整作用。

综上分析,我国大豆进口直接路径传导比较充分。国际大豆价格通过影响大豆进口价格,从而影响国内大豆价格。

(二)进口产品成本传导路径

1.玉米

依据理论分析,玉米进口产品成本传导路径表现为国际玉米价格通过影响玉米进口价格,最终影响国内玉米相关制成品价格。本文选取玉米淀粉作为玉米相关制成品的代表。同理,由于玉米进口价格与其他玉米价格不是同阶单整序列,因此通过建立VAR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对上述环节的传导关系进行验证。结果如表10所示。

A2列中,当给国内玉米价格一个正向冲击之后,国内玉米淀粉价格在前2期呈现显著的正向调整,第1期达到调整最大值(0.019 9),此后逐渐下降。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国内玉米价格会显著影响国内玉米淀粉价格。B2列中,当给玉米进口价格一个正向冲击之后,国内玉米淀粉价格在第2期为负向调整,第3期转为正向调整,从数值来看,国内玉米淀粉价格调整程度不高(最大值仅为0.004 9)。C2列中,当给国际玉米价格一个正向冲击之后,国内玉米淀粉价格在前2期为正向调整,第3期转为负向调整,从数值来看,国内玉米淀粉价格调整程度也不高(最大值仅为0.006 1)。

综上分析,国内玉米价格会显著影响国内玉米淀粉价格,但由于玉米进口价格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影响程度较低,导致国际玉米价格进口产品成本路径传导相对不充分。

2.大豆

(1)协整关系检验

依据理论分析,大豆进口产品成本传导路径表现为国际大豆价格通过影响大豆进口价格,最终影响国内大豆相关制成品价格。本文选取豆油作为大豆相关制成品的代表。

由于大豆各价格均为同阶单整序列,因此分别对各价格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如表11所示。

各价格序列之间均在9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至少存在1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说明国内大豆价格与国内豆油价格、大豆进口价格与国内豆油价格、国际大豆价格与国内豆油价格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进一步检验各价格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如表12所示。可以看出,当滞后1期至6期时,各价格序列之间的F统计量的概率大部分都小于0.05,说明国内大豆价格与国内豆油价格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同理,大豆进口价格与国内豆油价格、国际大豆价格与国内豆油价格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因此,VEC模型适合分析大豆进口产品成本传导路径中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3)协整方程与误差修正模型

模型估計结果如表13至表15所示。从协整方程中可以看出,国内大豆价格、大豆进口价格、国际大豆价格均与国内豆油价格具有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当国内大豆价格变动1%时,国内豆油价格同方向变动1.23%;当大豆进口价格变动1%时,国内豆油价格同方向变动1.29%;当国际大豆价格变动1%时,国内豆油价格同方向变动1.36%。长期来看,国际大豆价格可以通过影响大豆进口价格,最终影响国内豆油价格。

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在国内大豆价格与国内豆油价格短期传导过程中(参见表13),市场调整机制对国内大豆价格波动起到了显著的动态修正和调整作用,但是对国内豆油价格波动的影响不显著。在大豆进口价格与国内豆油价格短期传导过程中(参见表14),市场调整机制对大豆进口价格波动有显著的动态修正和调整作用,但是对国内豆油价格波动的作用不明显。在国际大豆价格与国内豆油价格短期传导过程中(参见表15),市场调整机制对国际大豆价格波动起到了显著的动态修正和调整作用,但是对国内豆油价格波动的作用不明显。

综上分析,国际大豆价格进口产品成本路径传导充分。国际大豆价格可以通过影响大豆进口价格,最终影响国内豆油价格。

(三)进口替代传导路径

1.玉米

根据前述分析,选取大麦作为玉米的替代品。依据理论分析,玉米进口替代传导路径具体表现为国际大麦价格影响大麦进口价格,在替代关系的作用下,最终影响国内玉米价格。虽然国际大麦价格、国际玉米价格、大麦进口价格和国内玉米价格均为一阶单整序列,但协整检验表明,大麦进口价格与国内玉米价格不存在协整关系。因此这里通过建立VAR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对上述环节的传导关系进行验证。结果如表16所示。

A3列中,当给大麦进口价格一个正向冲击之后,国内玉米价格在前4期呈现正向调整,但是数值比较小(最大值仅为0.002 3)。B3列中,当给国际大麦价格一个正向冲击,大麦进口价格在第4期达到正向调整最大值后,转向负向调整,数值在-0.2到0.2之间变化。C3列中,当给国际大麦价格一个正向冲击之后,国际玉米价格在前3期呈现显著的正向调整,第3期达到最大值(0.018 5)之后逐渐变小。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国际大麦价格变化对大麦进口价格及国际玉米价格变化均有显著的影响,国际大麦和国际玉米确实存在替代效应,但是大麦进口价格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影响程度较小。故国际玉米价格进口替代路径传导不充分。

2.大豆

根据前述,选取玉米作为大豆的替代品。依据理论分析,大豆进口替代传导路径具体表现为国际玉米价格影响玉米进口价格,在替代关系的作用下,最终影响国内大豆价格。鉴于前面已经对国际玉米价格和玉米进口价格的传导关系做出分析,因此这里主要验证玉米进口价格与国内大豆价格、国际玉米价格与国际大豆价格的传导关系。由于国际大豆价格、国际玉米价格、玉米进口价格和国内大豆价格不是同阶单整序列,因此这里在VAR模型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对上述环节的传导关系进行验证,如表17所示。

A4列中,当给玉米进口价格一个正向冲击之后,国内大豆价格在前4期有一定的波动调整,但从具体数值来看,国内大豆价格调整程度不高(最大绝对值仅为0.004 1)。C4列中,当给国际玉米价格一个正向冲击之后,国际大豆价格在第1期呈现显著的正向调整且达到最大值(0.134 9),第2期转为负向调整。综合前面的分析,国际玉米价格对国际大豆价格及玉米进口价格均有显著的影响,但玉米进口价格对国内大豆价格的影响程度较低,故国际大豆价格进口替代路径传导不充分。

六、结论及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理论分析表明,国际粮价可以通过进口直接路径、进口产品成本路径和进口替代路径等传导至国内粮价。实证检验发现:第一,国际大豆价格进口直接路径和产品成本路径传导均比较充分。当国际大豆价格变动1%时,国内大豆价格同方向变动0.9%左右,而国内豆油价格同方向变动1.3%左右。第二,国际玉米价格进口直接路径和产品成本路径传导不充分。国际玉米价格对玉米进口价格有显著的影响,但是玉米进口价格对国内玉米价格影响较小;虽然国内玉米价格对国内玉米淀粉价格有显著的影响,但由于进口直接路径传导不充分,因此国际玉米价格对国内玉米淀粉价格的传导程度较低。第三,国际玉米价格和国际大豆价格进口替代路径传导不充分。替代品进口价格对国内玉米价格和国内大豆价格的影响均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国际玉米价格对国内玉米价格传导不充分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尽管中国玉米进口量不断扩大,但是玉米进口量占国内玉米总供给量的比重仍然较低,因此国内玉米价格更多受国内供求关系的影响;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我国于2008年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国内玉米价格呈现出独立于国际价格的变化趋势。虽然现阶段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新机制,但总体上国内玉米阶段性供大于求格局仍然存在,庞大的玉米库存将较长时间压制玉米价格走势。在上述两点因素的作用下,不仅国际玉米价格与国内玉米价格的相关性较小,并且大麦等替代品价格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影响也被削弱。相比玉米,我国大豆进口贸易依存度高,因此国际大豆价格对国内大豆价格的传导比较充分,国际大豆价格也会通过进口路径,进而影响国内豆油价格。因为我国大豆进口比重非常高,大豆替代品较少,仅有的少数替代品价格对国内大豆价格的影响较小。

(二)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切实保障粮食自给能力。在农村制度创新及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等推动下,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2019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⑥[ 4 ]。短期内,我国粮食安全有保障,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国内粮食市场影响较小。但长期来看,我国粮食紧平衡状态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并受种粮比较效益影响,产量大幅度增长的难度依然较大[ 25 ]。因此,我国应继续推进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粮食生产科技投入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集中力量提高粮食供给质量和效率。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部分省(区、市)春耕产生了影响,对此各地区应该正确引导并逐步恢复粮食生产秩序,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国内粮食生产能力。第二,坚持粮食适度进口,防止粮食进口依赖。受农业生产成本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制约,我国粮食产量继续提高的难度越来越大,国际粮食贸易成为穩定国内粮食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粮食贸易开放度越高,国际粮价越容易通过国际贸易路径传导至国内粮价,进一步影响粮食相关产品价格。因此我国必须坚持粮食进口仅为调剂国内供求余缺的方针,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对于目前进口依赖程度高的粮食品种(例如大豆等),要注重国内生产培育,并引导适当向相关替代产品生产发展,降低替代品生产成本,同时提高替代品质量。第三,加强国际粮食市场监测预警。未来我国粮食进口规模会逐步扩大,国际粮价波动对国内粮价的不利影响也会增强。因此,我国需要尽快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的价格调控体系及风险防控体系,规避国际粮食市场剧烈波动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一方面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测预警,特别是对粮食的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的监测预警,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提供可靠数据,也为粮食生产经营者和粮食进口供应链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26 ];另一方面,定期发布国内粮食的供需信息,稳定国际市场预期,减少市场投机行为。

注释:

①粮食作物一般包括谷类作物、薯类作物和豆类作物。玉米是重要的谷类作物之一,大豆是重要的豆类作物之一。

②我国大米和小麦的国际市场依赖度很低,其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剂。

③由于篇幅限制,玉米和大豆价格序列图在文中省略。

④VAR模型滞后阶数减1得到VEC模型滞后阶数。

⑤本文重点关注的是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传导路径,而对于国内粮价对国际粮价的传导则不予分析。

⑥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为人均粮食占有量400公斤。

参考文献:

[1]黄海.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对外开放[J].中国流通经济,2015(6):1-5.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R/OL].(2019-10-14)[2020-04-05].http://www.scio.gov.cn/zfbps/ 32832/Document/1666192/1666192.htm.

[3]黄季焜.四十年中国农业发展改革和未来政策选择[J].农业技术经济,2018(3):4-15.

[4]吕嘉林.中国粮食进出口对粮食价格的影响[N].中国经济时报,2009-06-08(1).

[5]陈凌瑶.新冠疫情下多国限制粮食出口对中国粮食安全影响几何?[EB/OL].(2020-04-06)[2020-04-09].http:// www.thepaper.cn/news Detail-forward-6850615.

[6]秦富,李先德,吕新业,等.河南小麦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收益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5):13-19.

[7]李光泗,吴增明.“托市政策”下粮食价格传递效应实证研究[J].粮食经济研究,2017(1):1-13.

[8]刘婷,曹宝明,李光泗.粮食价格垂直传递与市场纵向整合——基于国内稻米和大豆市场的比较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9(2):99-110.

[9]文春玲,田志宏.我国玉米市场整合及区域间价格传导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11):55-56.

[10]张益,郝晓燕,韩一军.我国小麦产业链纵向价格传导及市场整合分析[J].经济问题,2018(1):65-70.

[11]李秋萍,李长健,肖小勇.产业链视角下农产品价格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三元VAR-BEKK-GARCH(1,1)模型[J].财贸经济,2014(10):125-136.

[12]寇光涛,卢凤君,刘晴,等.东北稻米产业链收益分配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4):143-152.

[13]马述忠,屈艺.市场整合与贸易成本——基于中国粮食市场空间价格传导的新证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7(5):72-82.

[14]李雪,韩一军,付文阁.价格支持政策背景下中国小麦市场区域动态关联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405-413.

[15]刘艺卓,蔡海龙.中国不同市场环节粮食价格传导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5(6):66-73.

[16]郑旭芸,庄丽娟,邱泽慧.中国玉米价格分布及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0(2):52-56.

[17]赵革,黄国华.国际市场到国内市场的价格传导链分析[J].统计研究,2005(7):28-30.

[18]丁守海.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价的影响分析[J].经济科学,2009(2):60-71.

[19]吕捷,林宇洁.国际玉米价格波动特性及其对中国粮食安全影响[J].管理世界,2013(5):76-87.

[20]王孝松,謝申祥.国际农产品价格如何影响了中国农产品价格[J].经济研究,2012(3):141-153.

[21]潘苏,熊启泉.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传递效应研究——以大米、小麦和玉米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1(10):3-13.

[22]李光泗,王莉,谢菁菁,等.进口快速增长背景下国内外粮食价格波动传递效应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8(2):94-103.

[23]李光泗,曹宝明,马学琳.中国粮食市场开放与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基于粮食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8):44-52.

[24]洪伟.贸易开放、价格传导与农民福利[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25]李琳凤,李孟刚.当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J].中国流通经济,2012(4):109-115.

[26]隋博文,谭翔.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基于中国—东盟的实证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9(6):66-73.

Transmission Channel of International Price to Domestic Price in Food Mark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ort Trade

——the Evidence of Corn and Soybean Market

ZHENG Xu-yun1,SUI Bo-wen2and ZHUANG Li-juan1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Guangdong,China;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bu Gulf University,Qinzhou 535011,Guangxi,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ata of corn and soybean prices at home and abroad,the authors adopt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to study the transmission channel of international price to domestic price in food market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import trade. The transmission channels of international price to domestic price include direct import channel,imported product cost channel and import substitution channel in theory. The empirical test shows that the direct import channel and imported product cost channel in soybean market are relatively efficient,namely international soybean price has impact on the imported soybean price,which will in turn have impact on domestic soybean price,and it will finally have impact on domestic soybean oil price;however,the above two channels in corn market are inefficient,namely the international corn pric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mport price of corn in China,while the effects of the import price on the domestic price of corn and corn starch in China are weak. The import substitution channel in both corn and soybean market are inefficient. Thus,China should,first,carry out the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the agriculture industry that taking improv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s the purpose,increa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in food production,arousing farmersenthusiasm of food planting,and focus on the improvement of food supply quality and efficiency;second,China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that the imported food can only be used as the supplement to the shortage or surplus of domestic food supply and demand,and remain firm in our commitment to pursuing food safety;and third,China should establish the price control system and risk prevention system for the food market,and prevent the impact of price fluctuation in international food market on domestic food market.

Key words:transmission channel;international food price;domestic food price;import 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