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君-双木
要说年末最火的剧,当属《庆余年》无疑。
在几乎没什么宣传的情况下,忽然就火了,难得的是口碑也不差。打分苛刻的豆瓣,近8万人打出了8.0的高分。
不落俗套的剧情,个性鲜明的人物设定,再加上各个演技在线的演员们,让《庆余年》成为这个年末不可错过的一部好剧。
而其中最大的惊艳,当属64岁的老戏骨陈道明。
一向以“皇帝专业户”著称的他,在戏中饰演枭雄庆帝,有野心有实力有手段,演技爆表。
这一段与臣子的对场戏,更是将帝王的威严展现的淋漓尽致。上一秒轻描淡写唠家常,云淡风轻,下一秒不威自怒,气吞山河,令对方胆战心寒。
说起陈道明,很多人都说他是娱乐圈里的一股清流。
在喧嚣混沌的名利场,陈道明有他自己的“非常之明”。不媚世,不逢迎,腰背板直,從容不迫,不苟言笑,为人庄重故而威严,却活得越来越高级。
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明。
从他的处世哲学之中,我们能学到很多人生道理。
01
常怀敬畏之心,是人的立足之本
前阵子,高以翔录制节目时意外去世,这种不幸事故,很值得引起反思。
但是有某些明星们,却以此倡议减负,要求提高福利和待遇。
拍戏危险肯定是有的,可演员身处的片场,安全措施已经算是非常好的工作场所了,危险动作还都有替身完成,更不说演员拿的还是最高额的薪酬。
如果这都算高危职业,那医生、程序员、环卫工、农民工、快递员算什么?消防、缉毒警这些算什么?
做一份工作,就要出一份力,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业。
就像陈道明在全国政协委员采访中所说:
“现在动不动什么手破了,什么哪儿摔伤了,什么冬天在水里、夏天穿着大皮袄,(竟然)变成了一个演员的功劳,然后还把它当敬业。
人家清洁工早上4点起早,你还在被窝里,怎么说呢?“你的职业就是这个,你拿的就是这个钱,你演员就应该吃苦,工作要对得起观众。”
什么是敬业,什么是对演员这份职业有敬畏心,看看陈道明就知道。
从业34年来,陈道明拍戏从来没有迟到过,也没有因为台词不熟卡壳半天过不去。
出演《末代皇帝》前,陈道明用了4年的时间钻研剧本,对着镜子揣摩角色的心理;
为了演好《围城》中的方鸿渐,身为天津人的他苦练“上海普通话”,两个月减重25斤,只为更加贴近知识青年的形象;
《建国大业》中,他只有一分钟镜头,但他却把人物的一生都研究个透;
为演好《康熙王朝》,他翻烂了《清史稿》,还一个人跑到故宫,在边上自言自语演习剧本,过路人都以为他疯了。
圈内人都知道,陈道明有两种戏不拍:
一是抗日神剧,一是伪历史剧。
曾有导演拿着一份乱七八糟的剧本,高价请陈道明出演,但陈道明却直言剧本太差,不演。
导演说他太较真,现在大家都这么拍。陈道明一听,更火了:
“人家都不对,所以我们也要不对下去吗?干一行有一行的规矩,我是不会拍这样的剧本的!”
对演员的敬畏心,让陈道明有一种行业的文化自觉,所以他才能够对社会输出人类良性的情感。
在《我的前半生》中,陈道明有一些客串演出,但他每次演完了,还是一直留在片场不走。
马伊琍就非常疑惑,就上前去问,陈道明这样说:
“我们这一辈老演员的表演,是带有年代痕迹的,放在现在的年代来演,很可能要脱节。虽然站在一个前辈的角度,但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我来看你们正当年的人,是怎么演戏的,我来学。”
和他合作过的导演说,陈道明在片场从不坐凳子,一直保持着认真的状态,即使不是主演,也会全力以赴。
这份对自己职业的敬畏之心,怎么让人不佩服。
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和要求,像陈道明一样,对职业常怀敬畏之心,就不会轻易浮躁,内心会生养正气、责任与庄严,促使你成长,闪出耀眼的光芒。
02
对待弱者的态度,才是最真实的教养
陈道明曾说过一句话,是他多年来的深切体会:“上山的人永远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他曾经风光过;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为他们会爬上来,一定要做好自己。”
人生最难得,不是在逆境中放下张狂,而是在高处还能保持一份谦卑。
冯小刚曾组过一个饭局,在聚会喝酒的兴头上,醉醺的冯小刚提出让《芳华》的女演员苗苗跳支舞来助兴。
苗苗当时不是跳舞的装束,所以不是太情愿。
在众人都起哄附和时,只有陈道明站出来为她解围:
“人家丫头,作为演员,在这种场合有些不方便。而且,人家穿着高跟鞋呢,不方便。”
旁边有人起哄,“比划比划也行啊”。
听到这话的陈道明腾地一下站起来了,“你TM没见过跳舞啊!”
一个人对待弱者的态度,就是你真实的教养。
北京卫视综艺节目《传承者》,有一期曾邀请陈道明前去作为嘉宾。
在那一期上,五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这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舞蹈,曾作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节目亮相鸟巢。
演出特别精彩,然而没想到却遭来评论员不无刻薄的批驳。
有的说节目没有创新,有的说演出千人一面,没有视觉焦点,甚至说出“这技能能当饭吃吗”。
几位青年评论家盛气凌人,对这群孩子越说越过,孩子们和带队老师明显忍着泪水。
陈道明终于听不下去了,当场发飙:
“你们可能有很多知识,但是对传统文化一点常识都没有,就敢否定他们的演出。这节目不正是传承吗!”
“他们不是机器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每一张脸怎么会是一样的呢?是你没看见他们每一张脸的样子,但请不要打击他们的努力。”
陈道明曾说:
“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没教养,有的人没有什么太高的学历和学识,但仍然很有教养,很有分寸。教养是带有某种天生的素质和一点一滴的积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个人的高贵从来不是靠显摆自己的光鲜,凌迟别人的体面来抬高自己,而是对他人内心的呵护,对他人尊严的维护。
真正的教養,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无论面对比自己强,还是比自己弱的人,都同样谦卑有礼。
03
多做“无用之事”,才能活得更高级
1988年,陈道明因饰演电视剧《末代皇帝》中的溥仪而走红,瞬间而来的名利,让他有点轻狂,不自重、自不量力、自以为是。
幸好紧接着拍摄《围城》时,他因需要了解剧中人物,经常前往钱钟书家请教。在钱老家中,只看得见一屋子的书,没有电话,没有电子设备,唯一在用的电器,就是煎药的电锅。
陈设异常简朴,但却书香氤氲。
在那种书香的氛围中,陈道明突然发觉自己贫乏、可怜乃至丑陋。
“在文化的面前,学问面前,我觉得自己那点名气连屁都不是!”
从那以后,陈道明戒掉了从前流连在酒桌上的应酬,安静的回归在书香和艺术中。
现在的陈道明,比起“老戏骨”这个称号,更像是一个文人。
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从不光顾酒吧、歌舞厅之类的娱乐场所,不喜欢应酬,很少参加饭局。
那平时的时间用来干嘛呢?
“独处,现在社会在强调竞争,往往忽略和忘记了独处的美德。”
工作之余,陈道明的时间大部分只是用来读书、练字、弹琴、下棋,陪家人。
他弹得一手好琴,只要在家,我每天要弹上两三个小时,兴致高时会弹四五个小时。
他画画,没有门派,不讲章法。
磨好墨汁,铺好宣纸,手握画笔,打开地图,回想多年来拍戏到过的地方,然后挥笔泼墨画山水。
画好后贴在书房的墙上,一遍遍观赏、对比,直到自觉不错了,这幅方才作罢。
书画不分家,他的书法和绘画技艺,也都被评为是“娱乐圈中最好的”。
他的书法下笔流畅,没有一惯的字正腔圆,但笔下却又是没有破坏传统书法字的结构,非常具有个人的魅力。
他爱读古典文学,季羡林曾说,陈道明看的书,多到他可以胜任北大教授。
他家中书房,几面墙都是书,哥哥陈道凯曾对媒体说:
“他北京的家中连有线电视都没装,书房里的床堆满了书,自己就睡在一堆书中。”冯小刚曾取笑他“奇淫巧技以悦妇孺”,可陈道明却说:
“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确实,现代社会的人们,都患上了一种“有用病”,崇尚一切都以“有用”为标尺,有用学之,无用弃之。
但这世界上许多美妙都是由无用之物带来的,一场猝不及防的春雨或许无用,却给人沁人心脾之感;刺绣和手工或许无用,却带给我们美感和惊喜;诗词歌赋或许无用,但它可以说中你的心声,抚慰你的哀伤……
就像陈道明所说:
“与其一味追求有用之物,不如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无用之物带来的静谧和美好。心安,则身安。”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04
男人最大的时尚,是多在家待一待
相比娱乐圈其他人,陈道明特别“恋家”。
在这个出轨比相守更容易的年代,陈道明却能独宠自己的初恋杜宪41年。
陈道明初识杜宪时,还是一个跑龙套的小演员,而杜宪却早已是中央台的新闻主播;
当时,陈道明当然是杜宪的“第一粉丝”,电视上只要有杜宪出境,陈道明都会守在电视机面前。
两人结婚后,陈道明因出演《末代皇帝》而不断走红,杜宪便渐渐退出了自己所热爱的传媒行业,专心在家相夫教子。
别人都说杜宪嫁给了陈道明真是命好,而陈道明却总是把自己的荣耀都归功于妻子:“遇见妻子,才是自己这一生最大的福气。”
陈道明曾被媒体传过一段与左小青绯闻,有板有眼,甚至“逗留左小青香闺6小时”的八卦都写出来了。
但事实是,2003年陈道明接演了电视剧《中国式离婚》,因看中左小青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表演,便向剧组推荐了她,同时推荐的还有男二号贾一平。
后来,左小青有了男友,最后结婚生子,这段被媒体胡乱编造的谣言也不攻自破。
而陈道明为了避嫌,从此再也没有和左小青合作过,也从未在媒体面前提过左小青。
陈道明曾说:
“男人最大的时尚就是多在家待一待。现在有多少不回家的人,不是因为事业,而是在酒桌上、歌厅里。如果晚上每个家庭的灯都亮了,也是一种时尚。”
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才是一个男人,真正的成熟。
或许,在这个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的时代中,世人们被裹挟着娱乐包装自己,迎合取悦他人。
但如果我们都能像陈道明一样,不媚世俗,洁身自好,修养自我,坦诚率性的生活,世界又能奈我何?(张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