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几吉 于海梅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富有历史文化资源,也就意味着它拥有强大的竞争和发展优势。当前,探索地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把握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找准新的增长点和爆发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各地竞相发展中的热门话题。连云港作为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海滨城市,在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时代实践中,如何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地域文化,推动历史人文与城市发展互促并进、有机融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新课题。
一、在江苏地域文化版图上,正视连云港处境“尴尬”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是一个地区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地域发展的源头活水。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江苏,历史文脉源远流长,地域文化积淀深厚,有着南北交汇、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鲜明特色。学界一般认为,从地域上看,江苏历史文化分区大致可以分为“四主区”和“三亚区”。“四主区”分别是:
(一)吴文化
以环太湖流域的苏锡常为主要区域,它肇始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成型于春秋时代定都姑苏的吴国。
(二)楚汉文化
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为中心,覆盖徐、淮、盐、宿、连地区,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青莲岗文化、大墩子文化,形成于秦汉之际的“楚汉争霸”时期。
(三)维扬文化
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为中心,覆盖江苏的新通扬运河以北、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大运河以东、串场河以西區域,它地处漕运要冲、得渔盐之利,其形成发展与大运河的兴衰息息相关。
(四)南京古都文化
南京是“六朝古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也曾在此建都,又称“十朝都会”。因此,古都文化(或称金陵文化)是南京历史文化的主要内涵。
此外,江苏地域文化还包括“三亚区”:一是镇江京口文化,二是南通江海文化,三是盐城海盐文化。
综上可见,不论是在“楚汉文化”区,还是在江苏地域文化版图上,连云港都属于被严重“边缘化”的角色,处在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连云港文史界学者经常提及的淮盐文化、西游文化、徐福文化等地域文化概念,与江苏地域文化“四主区”和“三亚区”相比,其影响力和话语权显然都相去甚远。究其深层次原因:一方面,外界包括江苏省内学界对连云港地域文化的认识普遍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主要方面,连云港自身对本地历史文化的研究挖掘不够深入,没有推出真正有分量、有影响的城市文化品牌。
二、在中华文明肇始阶段上,挖掘连云港历史“辉煌”
传承地域文化,不仅要传承那些依然植根于本地居民日常生活、体现居民主体意识的活态文化,也要传承那些已经脱离本地居民生活的地域文化符号。与其他城市尤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比,连云港地域文化之所以相形见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摸清,也没有真正认清自己的“家底”,更没有传承好自己特有的“地域文化符号”。
(一)连云港地域文化的源头“不简单”
从考古学文化角度看,连云港地域文化起源于以二涧遗址(下层)、大村遗址等为代表的大汶口文化(有学者认为是青莲岗文化)、以二涧遗址(上层)和藤花落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典型龙山文化。研究表明,连云港地区的典型龙山文化,无疑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源头之一,其最直接证据、最独特标志就是以将军崖岩画为代表的“东方天书”(如图1—2)。
将军崖岩画是上古先民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创制而成的人文经典之作,它深刻地表达了先民对天地、日月、星辰、神鬼等有形无形的万有世界的独特思想认识,已初步具备了一套涉及敬天地、祭祖先等多方面内容的天人合一的自然伦理秩序观念。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将军崖是一个集天文、宗教、祭祀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古老见证者,是中国龙山文化时代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连云港地域文化的符号“不多见”
如图2所示的岩画类型,在海州蜘蛛山、刘志州山以及灌云大伊山、东海羽山等地均有发现,累计岩画点近50处。在中国龙山文化时代,可以与连云港此类岩画相媲美的,仅有以河南具茨山岩画(如图3—4)为代表的中原岩画。中原岩画数量多、分布广,已引起众多领域学者的极大关注。总体而言,除了连云港和河南部分地区外,这类传说时代的岩画天书在国内外都十分罕见、弥足珍贵,它们是中华文明可考的源头。
(三)连云港地域文化的价值“不得了”
研究表明,藤花落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就是古典文献《山海经》记载的“羲和之国”。遗址周边的华盖山岩画、狮子山岩画等等,正是上古天文官羲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的文化遗产。它们与将军崖岩画、二涧遗址等文化遗产一道,共同构成了连云港极为宝贵的战略性文化资源。这类文化遗产,总体上可以概括为“羲和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与其说是连云港的“地域文化符号”,还不如说是古老中国的“历史文化符号”,其人文价值、历史地位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首屈一指。毫无疑问,这是连云港城市文化自信的最大底气所在。
三、在城市文化品牌塑造上,强化连云港机遇“意识”
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复兴和崛起,也有一个机缘问题。时难得而易失。连云港要把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地转化为造福当代百姓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中独辟蹊径、先人一步,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才能走出一条弯道超车、后发先至的新路子。
首先,国家战略机遇期。历史经验表明,封建王朝定都中原,古海州地区就必然成为其“东方门户”,不论是与中原地区交往还是对外经贸交流,无不得益于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如北宋时期,朝廷专门设立六大榷茶机构,海州是长江以北唯一一个设有榷茶机构的茶叶集散中心,同时还是设有“高丽亭馆”( 专门接待高丽使者和商人)的沿海主要口岸之一,是宋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相反,如果王朝定都北方或南方,或是在纷争之世,海州的开放门户优势丧失,经济社会发展走向衰落,很难留下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遗存。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激活了连云港的“东方门户”基因,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其次,经济转型窗口期。随着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勃兴和知识经济的繁荣,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天然联系和共生互动的关系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性与文化的经济性已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性。近年国家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大气候”已初步形成。国内一家知名智库研究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后“窗口期”。把握这一时机,可能一举成功;错过这一时机,可能一事无成。在此背景下,顺应服务型消费全面快速增长的客观趋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互促并进、融合发展,正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应然之举。
第三,城市发展关键期。地域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内核,城市形象是地域文化的外显,两者互为表里、相互影响。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特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文化中孕育而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创造了不同的城市文化环境,从自然环境到文化景观,从古迹文物到传统民居,从价值观念到城市精神,各种文化形态组成一座城市的记忆。当前,连云港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风口”,城市建设进入了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城市有机更新中保护与利用好、在城市拓展提升中传承与发展好自身地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文化旅游井喷期。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当前,文化和旅游部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大力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不断深化文旅融合,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目前,国内文化旅游初现“四广四高”特征:文化需求和旅游市场呈现文化参与范围广、频度高;旅游消费类型广、意愿高;文化惠民覆盖面广、品质高;理性消费参与度广,文明旅游认同度高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开启了新时代文化建设、旅游惠民新篇章。可以说,中国旅游业正处于新一轮发展黄金期,文化旅游呈现出加速发展的井喷现象。在此背景下,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决不能再自甘于江苏文化版图上的“边缘化”角色,必须抢抓发展机遇,必须亮家底、谋创新,加快打造城市文化特色品牌,重现光荣历史,再造时代辉煌。
四、在加快战略支点建设上,实现连云港文化“逆袭”
当前,连云港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矢志不渝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强支点建设,在加快集聚“硬实力”的同时,大力提升和彰显与战略定位相适应的“软实力”,在城市文化品牌塑造上有所作为,正是加快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仅就连云港“地域文化符号”保护和开发利用而言,在高层面、大视野中“树标杆”“做示范”,连云港可以聚力做好“五个一”文章:
(一)把准一个名副其实的城市文化定位
在连云港的地域文化中,淮盐文化、徐福文化、西游文化乃至羲和文化,都有着极为深厚的底蕴,但都不宜作为地域文化核心而领袖群伦、定于一尊。也有学者认为,连云港城市文化定位可命名为“海州湾文化”或“山海文化”等,但因缺乏地方历史因子而应者寥寥。我们认为,可以参照《史记》记载“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一事,借用“东海上”一词,把连云港城市文化定位为“东海上文化”。这一命名可涵盖历史沿革、地理方位等丰富内涵,也契合当前连云港海陆统筹、双向开放的区位特征,对于统合和彰显羲和文化、西游文化、徐福文化等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建议整合西游记文化节、徐福文化节等资源,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中,打造“东海上文化论坛”这一高端文化交流平台。
(二)建设一个内涵丰富的大遗址公园
藤花落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是中华上古文明肇始阶段的典型代表,也是连云港地域文化的主要根脉。对于这类平常看不见、摸不着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通过专业化设计、景点化打造等途径,才能重现其昔日的历史镜像,展现其当代的文化价值。建议借鉴山东城子崖国家遗址公园、浙江良渚国家遗址公园等地成功经验,高规格、高水准打造藤花落国家遗址公园,充分彰显“羲和文化”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巨大影响和独特价值,让连云港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舞台上挺起脊梁骨、赢得主动权。
(三)打造一个光怪陆离的傩文化之都
建议海州区借鉴国内外岩画开发的成功做法,吸收国内其他城市岩画博物馆建设经验,规划建设将军崖岩画博物馆。规划设计可分为露天展馆和室内展馆,室内展馆可设立“世界岩画展厅”“中国岩画展厅”,精选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岩画图录、拓片、实物以及同时代的原始艺术展品,加以集中展示。与此同时,重点围绕将军崖岩画A组的人面像岩画,深入挖掘中国“傩文化”(面具文化)起源、发展与传播,广泛收集国内现有傩文化影像资料和实物、东北亚日韩乃至非洲、美洲等地各有代表性的面具文化实物,高起点规划建设世界傩文化博览园,打造“一带一路”独具魅力、光怪陆离的傩文化之都。
(四)培育一个前景广阔的文化产业群
文化有着天然的跨界融合特点。结合连云港地域文化资源禀赋,探索实施“文化+”战略,融合更多文化元素不断催生产业蝶变,可以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保护和开发好历史遗存,在文化旅游上实现突破。重点围绕藤花落古城遗址、二涧遗址等独特文化资源,打造一批上层次、上规模的文化景观,着力提升连云港市旅游业的文化品位和产业品牌。二是挖深挖全神仙文化资源,在健康文化产业上实现突破。海州地区神话传说、神仙故事等源远流长,挖掘其中极为丰富的中医药学、长寿养生学等文化资源,依托连云港市医药产业的突出竞争优势,把传统的神仙文化资源与“健康连云港”建设结合起来,做大做强健康产业大有作为。三是用好用活经典名著,在文化创意产业上实现突破。作为《西游记》《镜花缘》两部名著的诞生地,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尤其是在影视制作、西游动漫、《镜花缘》动画片开发等领域,连云港加快文化創意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五)成立一个专家云集的历史文化研究院
当前连云港市地域文化研究分散于各高校、科研院所、研究会、部分事业单位等,难以形成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究、弘扬和传承的整体合力。建议由市社科院或江苏海洋大学牵头,积极联合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整合校地研究力量,成立一个专家云集的历史文化研究院,建立“一带一路”人文交流载体平台,设立系列专项研究课题,推进地域文化研究和对外人文交流上水平、结硕果,为打造城市文化特色品牌、实现新时代城市文化“逆袭”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